青海技术市场平台商业模式的研究
2020-12-16贾彦磊
贾彦磊
青海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 青海西宁 810001
青海技术市场平台融合了青海省各项技术及知识产权的交易情况,同时结合现阶段青海省以及国家总体的政策导航,不同企业或人员进行技术交易时可以充分参考此平台提供的各项数据,为自身技术的交易提供数据支持。但在实际的商业模式运行过程中,出现了技术市场平台的信誉度有待提升等问题。接下来将就此类问题进行简析,并就如何促进技术市场平台商业模式的创新介绍几种方式或方法,为技术市场平台的持续稳定发展尽绵薄之力。
1 青海技术市场平台商业模式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1.1 市场资源的集聚程度有待提高
如图1 所示,其为2015-2018 年青海省技术合同总体情况。由图1 可以看出,自2015 年以来,技术合同的成交额由2015 年的46.95 亿元上涨到了技术合同年2018 年的79.36 亿元。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技术合同的平均成交额也在逐渐增加。但需要注意的是,青海技术市场平台作为整合国家各级政策以及各项技术交易总体情况的数据化平台,需要在保证自身正常运行的前提下集聚市场资源,特别是对于中小型企业、专家学者以及科技中介机构的吸引力需要加强。若市场资源的集聚程度不高,将会削弱技术市场平台的竞争力,使得该平台无法发挥市场资源的有效性,不仅降低商业模式的运行效率,也会减弱市场资源融入的积极性。
图1 2015-2018 年青海省技术合同总体情况(单位:亿元)
1.2 技术市场平台的信誉度有待提升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技术市场平台的信誉度有待提升。在青海技术市场平台的运行过程中,市场信誉度是推广商业模式的重要保证,特别是在平台上的科技成果、政策资源、科技资源等内容,需要技术人员实时搜集更新政策信息以及部分科研成果转化信息,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搜集的信息必须是当前的需求信息以及科研工作者愿意公布的信息,以免影响信息搜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但在实际的商业模式运行过程中,由于信息搜集的时效性有待提高,使得市场平台的信誉度降低,不利于商业模式的创新[1]。
1.3 商业模式的部分环节有待完善
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人才、税收、科技金融等方面全方位全链条的保障服务,为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 最后一公里,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然而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发现除了市场资源的集聚程度有待提高以及技术市场平台的信誉度有待提升之外,商业模式的部分环节有待完善也是市场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在实际的商业模式运行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充分熟悉和了解运行流程及主要环节。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由于受到技术人员水平的限制,使得商业模式运行的部分环节存在漏洞,影响了商业模式的发展。
2 如何创新青海技术市场平台商业模式
2.1 创新能力分析系统
要想创新青海技术市场平台商业模式,第一步需要做的是创新能力分析系统。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依赖于对企业创新能力内涵及其基本特征的准确把握。企业强劲的创新能力至少可以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企业创新能力需要强大的投入支撑。这些投入包括R&D 经费与R&D 人员投入,其不仅包括投入的数量,更包括投入的质量,即高质量的R&D 经费投入及人才投入结构。二是企业需要具有强劲的创新资源协调能力。其包括其他主体进行合作创新、从外部获得技术支持,也包括企业自身的自主能力。三是体现为强大的知识产权能力,其应该包括高效的知识产权创造、积极的知识产权保护、运用的能力。四是卓越的创新驱动能力,其表现为专利技术产品的不断涌现并占据市场,将知识产权优势转化为利润优势、对经济社会的全面推动能力,以及企业的成长速度。五是积极的政策应用能力,包括与政府形成良好互动,企业自身资质的获得,积极利用政策资源。
概言之,企业创新能力主要体现为强劲的创新投入支撑能力、高度统筹的协同创新能力、卓越不凡的知识产权能力、用之不竭的创新驱动能力、以及望风响应的政策应用能力。
在构建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时,主要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一是要求选择的指标体系能够全面、系统反映企业创新能力的变化。二是要尽量保证指标数据的权威性、完整性及统计口径的一致性,增强评价数据的连续性及可对比性。三是由企业自身来填写《企业基本情况表》,对企业创新能力进行全面评价。
技术人员需要通过熟悉和了解青海技术市场平台的交易情况及特点对其能力进行分析研究,重点是对其承载力以及后续的发展潜力等环节进行评估,只有在确保当前架构具备较大发展潜力的情况下对其创新,才可以使商业模式在技术交易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进一步明确商业模式的运行能力,便于对平台上的各项数据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与评估。
2.2 充分把握技术市场交易的总体情况
就青海省技术市场平台2018 年统计分析结果而言,技术人员可以从交易特点、技术合同的构成以及占比等方面进行研究。在交易特点的分析上,此平台呈现技术交易支撑科技服务业发展的作用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引领青海省技术市场的发展、企业技术创新和转移转化核心地位进一步凸显以及青海技术市场的发展推动了青海经济的发展等交易特点。2018 年技术服务均呈现增长态势,技术咨询合同大幅增长。技术服务合同居第一位。分别占全省技术合同成交总额的47%。技术合同2018 年达到63.41 亿元,增长9.20%,占全省技术合同成交总额的79.90%。各类技术服务合同中,一般性技术服务为主要形势,共签订合同485 项,成交额63.22 亿元,占技术服务合同成交额的79.66%。因此,通过对现阶段交易特点及技术合同构成的了解与创新,有助于体现该平台的能力与承载力从而有效提升商业模式的运行效率[2]。
另一个需要采取的措施是充分把握技术市场交易的总体情况。在实际的商业模式运行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了解该市场平台的总体情况,如图2 所示,其为2015-2018 年全省技术交易平均成交额情况。2018 年我省共认定登记技术合同1071 项,成交额79.36亿元,同比增长17.19%,平均每项技术合同成交额740.99 万元,同比增长11.17%;通过对技术市场交易总体情况的了解,可以把握商业模式创新的方向,从而使该平台的高企测评系统更加完善。如图2 所示。
图2 2015-2018 年全省技术交易平均成交额情况(单位:万元)
以青海技术市场平台的高企测评系统为例,高企测评系统全称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测评系统。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评测,评测的方面主要包括企业的承载力、知识产权转化情况、涉及专利数、科研人员数量以及顶尖专家涉及的领域等信息,对该企业所具备的竞争力进行测评,从而帮助用户对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进行明确,并结合政策支持情况,促进企业合理健康发展。如图3 所示,其为全省技术合同技术领域合同数统计情况。由此可以看出,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领域成为高企涉及的主要领域。全年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领域成交合同382 项,成交额60.34 亿元,增长24.72%,占全省技术交易成交总额的76.03%;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交易成交254 项,成交额10.37 亿元,增长18.37%,占全省技术交易总额的13.07%;新材料及其应用领域技术成交33 项,成交额3.06 亿元,增长1033.33%,占全省技术交易总额的3.86%。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领域作为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对于青海省建设也起到充分的基础性作用。如图3 所示。
2.3 明确技术市场平台商业模式的各项标准
除了创新能力分析系统以及充分把握技术市场交易的总体情况之外,明确商业模式的各项标准也是创新商业模式的主要措施。商业模式各项标准最主要的参考条件为国家各级政策。因此,技术市场平台应当为用户提供政策导航这一服务,从而有效提升该市场平台的信誉度与完善程度。
例如,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设定政策一点通等环节为用户提供政策服务。在政策一点通中,用户可以一次性了解各类企业支持政策,以明确融资贷款、资金补助、税收减免以及资质提升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同时用户通过描述自身企业的场景来获得适合自身的优惠政策,以便制定下一步发展方向。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青海省省出台了《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青政〔2015〕36 号),带动了以技术中介服务、技术咨询等为主要方式的科技服务业迅猛发展。2018 年技术服务合同继续增长,占据全省合同成交总额的半壁江山,居四类技术合同首位。由此可以看出明确各项标准对企业发展及商业模式运行的重要作用[3]。
3 结语
图3 全省技术合同技术领域合同数统计情况(单位:项)
青海技术市场平台商业模式应当以创新作为主要任务,明确当前用户的需求,对政策一点通以及高企测评系统等环节进行创新与完善,提高平台的信誉度,从而帮助企业更好更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