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错误资源,促教学效率提升
2020-12-16江苏省南京市南湾营小学吴海梅
江苏省南京市南湾营小学 吴海梅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我们要因地制宜,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发和利用各种数学课程和教育资源。这其中所论述的教学资源范畴非常广泛,它包含了可供利用的各种教学素材的统称。在数学课堂上,学生学习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错误回答,也属于可贵的教学资源,教师若巧妙加以利用,可以有效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我们要深入研究学生暴露错误的原因,认清错误产生的本质原因,并且依据错误资源,催生教学智慧,扭转学习偏差认知,把学生的思维引导至正确的思路上,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探究精神,进而培养其端正的学习态度,严谨的学习精神。正如著名心理学家盖耶所说: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的犯错误,就将错过最有成效的学习时刻。
一、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分类
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由于诸多原因,会出现很多错误,但是这些错误的类型又各不相同,因此,若要巧妙利用错误资源,就要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分类,以便于对症下药。
1.一般错误和典型错误。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学习始终伴随着错误,就拿除法教学中的“有余数的除法”来说,学生在刚刚接触这个知识点的时候,会出现诸多问题,如在计算46÷5=8……6,学生不知道如何试商,结果出现了余数比除数大的现象。而第二种问题则表现在看到一系列除法题目的时候,把整数除法也当成有余数的除法来计算,如28÷4=6……4。对于这两种问题来说,第一种属于一般性的错误,会随着学习状态的深入,理解了“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这个知识点之后,合理解决这个问题,而第二个错误则属于典型错误,需要教师加以强调:这道题需要写余数吗?自己认真检查一下。学生会更加细致地检查,运用乘法口诀来解答问题,避免错误。
2.合理错误和不合理错误。所谓合理错误是指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能够解释得通的错误,如把16×5 计算成15×6=90,这样的问题属于合理性的错误,即看错了数字的顺序。而3×8=23则属于不合理的错误,即不熟悉乘法口诀导致的突出问题。不合理性错误,往往会带有短暂性和突出性,可以有效避免,而合理性错误却隐蔽而不可忽视,因此,教师要正视这两种错误的类型。
3.原则性错误和非原则性错误。顾名思义,原则性的错误属于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层次理解不到位的问题,如在学习乘法的时候,往往会混杂着加法,学生会把运算符号看错,导致结果出错。而非原则性的错误则体现在一些可以视作正确的类型上,如答题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一些小细节考虑不周,结果不能尽善尽美。此时,教师也要分清楚这两种错误类型。
二、探索小学数学教学中错误资源利用的策略
1.有效使用变式的练习。学生在解题时,由于视野狭窄,思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在实际教学时,可以通过对所教内容进行合理变化,促使学生意识到知识产生的本质根源,减少解题错误。
例如,在二年级学习加减混合运算时,教师出题如下:东东看一本95 页的故事书,第一天看了30 页,第二页看了35 页,还要多少页没看完?有的学生会算错了其中的数量关系,单列式时,用30+35=65(页),95-65=30(页),而列综合算式时,有的学生依然用了加法:95-30+35=100(页)。此时,教师可以采取变式练习的方式,反复变换条件:如东东看故事书,两天看了65 页,还剩多少页没看完?从其中找出来题目相同的条件,分析其数量的关系和结构,对所学知识进行内容,促进知识体系的形成,便不会出现错误。
2.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我们一旦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暴露出错误,不能简单纠正错误就万事大吉,而要真正意识到错误产生的原因,从错误的本身出发,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出错的问题,发现其中隐藏的知识漏洞。
例如,在一年级数学题目中,有一道题是这样的:一年级有绘本书25 本,和故事书合起来是60 本,故事书有多少本?有的学生会列出算式:25+60=85(本)。这是学生没有分析透题目的本质,没有合理地进行综合和分析,直接用表面的数字进行运算。因此,笔者会引导学生重新读题,筛选出关键词,找清数量关系重新列式。
3.巧妙利用评价的功能。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评价行为必不可少,积极正面的评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巧用评价,免得挫伤学生的学习自尊心。在面对学生的错误问题时,不能单纯否定和批评,而是要通过委婉科学的评价,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根源,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考方向。
总之,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错误恰恰是一种良好的教学资源,我们应该巧妙地加以利用,引发学生的思考,寻找其中的本质特点,从而有利于知识的顺利建构,以及教学效率的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