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学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的教学
2020-12-16浙江省义乌市廿三里第二小学戴莹婷
浙江省义乌市廿三里第二小学 戴莹婷
数学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与空间关系的重要学科,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同样,空间与生活的关系也是密不可分的。作为小学数学重要教学内容的空间观念是高度抽象的,这需要学生经过观察、想象、分析、比较与归纳来对事物构建空间概念。
一、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往往是从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引入,在教学过程中用学生所熟知的事物作为教学素材,依据学生在生活中所积累下来的经验,紧紧地把生活与教学内容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学生感到熟悉,并增加学生对学习空间观念的兴趣,还能够引发小学生学习空间知识的欲望。
数学源于生活,而生活中又处处有数学。因此,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物都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宝贵资源,都是学生学习中无声的导师,它们给学生的空间观念留下了最基本的概念,为学生之后学习几何知识打下了基础。例如,通过水杯、钟表、门窗、书本、房屋、街道,学生对线、面、角、体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对某些现象的发生,如钟表指针的转动以及风车、摩天轮、螺旋桨的转动等,学生认识了旋转现象。
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进行教学,通过对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与学生对现实事物中形成的最初的空间知识,让学生由浅入深地突破对空间最初单纯的认识,逐渐形成抽象思维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知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学生是通过观察、想象、分析、比较以及归纳来学习几何知识的,而有的老师则认为在课堂上让学生实践操作浪费时间,还会破坏课堂秩序,难以控制,也会因为教学用具的局限,选择用多媒体演示教学来代替学生实践操作。但是学生在学习几何知识时是离不开观察的,教学中,老师应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对物体多观察,也可让学生摸一摸物体,多感官协同活动,使具体的物体在学生头脑中得到反映,形成一个物体的表象,进而形成空间观念,帮助学生对空间知识有清晰正确的理解。观察和动手实践是学生想象几何图形,再由几何图形转换成现实物体的重要途径,动手操作能让学生准确地想象出几何图形或是事物的一系列变化和运动。
在“面积”的数学学习过程中,老师需要先帮学生构建1 平方分米、1 平方厘米有多大的表象,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找身边哪些物体的面积是1 平方分米,哪些是1 平方厘米,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并将学生头脑中建立的表象与现实生活联系到一起,进而更好地学习到面积单位知识。在“体积”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找大小不一的瓶子装同样多的水,在瓶子中放入石头,看哪个瓶子的水先溢出来,得出哪个空间大,从而学习到体积的知识。通过对体积的学习,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观察和动手操作,能有效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和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并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发展思维的空间。思维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空间感,空间感的培养则有利于学生对抽象思维的培养。小学生年龄虽然小,但想象力却非常丰富,想象能力就是形象思维的表现方式,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能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三、实际应用,深化空间观念
学生要将空间观念运用到实际,运用几何知识来度量、计算解决实际中的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具备综合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老师作为引导者应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并为学生提供素材,启发和不断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熟练运用几何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空间观念融入到生活实际当中,在实际生活中强化空间观念的应用,这样可以让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
教师在空间的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将学生的视野带到生活中。例如学习了圆的表面积算法之后,教师让学生讨论生活中哪些物体需要用圆的表面积计算法来解决,让学生举出例子并说出解决办法,或是在学习了长方形的表面积后,让学生思考怎样才会减少纸盒的用料。
教师鼓励学生多动手操作,多种感官相结合,让学生自己量一量、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折一折、用颜料涂一涂的方法,让学生视觉、听觉、触觉协同参与,巩固了空间观念,也更深入地学习了知识。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用数学活动的发展来丰富学生对物体图形以及现实空间的认识,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在之后的教学中扩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可以帮助学生对世界有更好的认识,还可以帮助学生勇敢、充满信心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