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助儿童生命之美绽放
——浅议少先队“非遗”特色活动
2020-12-16江苏省无锡市积余实验学校
江苏省无锡市积余实验学校 唐 艳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不仅给世界留下了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还有更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最亮丽、最有特色的文化瑰宝。从国粹京剧到二十四节气歌,从省级“非遗”,如南京云锦,到各地市级“非遗”,如无锡惠山泥人……林林总总,彰显了一个国家、民族的深厚底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象征。由于“非遗”的独创性、丰富性、艺术性和操作性等文化特质,使得它融入生活,妇幼皆知,可亲可近。但又由于“非遗”的遗产性、稀缺性、操作的复杂性等客观问题,也造成了弘扬传承的困难。
教育部颁发的《完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 :“加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个指导思想,为我们阐明在中小学要关注、研究“非遗”,加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这不仅有利于学校和少先队组织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更有利于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各地少先队组织结合本地区、本学校的传统文化资源,以及不同年级少先队员的认知规律,通过社团活动、校本课程、实践基地、社区集结地等学习平台,打造少先队“非遗”特色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少年儿童感知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优秀民族文化在学校及少先队工作中生根、扎根、绽放异彩。
一、 组织社团活动,让内容充满“非遗”味
社团活动是校园的一种群体性活动,是队员成长的一个熔炉。队员根据兴趣爱好加入社团,在辅导老师指导下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对队员来说,意义重大,任重道远,过程中能扩充他们的文化知识,还能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
成都师范附属小学为了让更多的队员了解非遗,感受“非遗”的魅力,开设了泥人、剪纸、中国结、糖画等社团活动,将传承非遗落到实处。特别是糖画的社团活动,反响热烈,获得队员们的广泛好评。
在糖画社团活动中,学校辅导员结合了该非物质文化的素材进行了内容的开发和研究。先是“非遗”糖画科普阶段:辅导员结合校园文化建设,聘请“非遗”传承人走进课堂来讲学,给大家讲述有关糖画的文化渊源、地方特点,以及造型艺术。接着是糖画体验活动阶段:民间艺人讲解示范,队员体验。
学校多次聘请糖画传承人谢丰坤叔叔以及非物质文化保护协会专家到校来讲解糖画的历史背景,组织队员观看糖画艺人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现场表演视频,参观文化展览等。通过实践学习,同学们全方面了解这项“非遗”文化,能纷纷热情地介绍有关糖画的各种知识和故事。队员们对“非遗”糖画的认识从表面走向内里,对糖画在人文历史中有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增强了民族自豪感、责任感,树立起文化自信。队员通过非遗主题社团活动,丰富他们的道德素养和人文情怀,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根本任务。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助“非遗”生根,让少先队活动内容充满浓浓的“非遗”味。
二、 创设校本课程,让主题沐浴“非遗”风
时代的召唤,学校的需求,学生的心声,课程的传承,发展的趋势,学校编辑“非遗”资源的校本课程为国内“非遗”保护研究作出贡献。组编校本课程,可以影响一批又一批的队员,从孩子抓起,真正唤醒国人的“非遗”保护意识。校本课程可以收集地方“非遗”资源,让其更加本土化,更具有文化气息,更有着力点,也让校本课程与时俱进可持续发展,提升校本课程的品质。
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为了探索开发地方非遗文化,成立了“非遗”研习所,进行立体开发,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拓展了校本课程的开发空间,凸显了校本课程的艺术特色。通过“非遗”研习所,队员在多样的方式中感受“非遗”文化的趣,在熟悉的家乡寻找“非遗”文化的美。
学校“非遗”研习所汇聚艺术教师的力量,吸纳南通地区的“非遗”专家的智慧,深度研究南通板鹞、南通剪纸、蓝印花布、仿真绣、木偶、木版年画六个艺术类“非遗”项目。学校自主开发了相匹配的系列校本教材《南通非遗研习教材》一套六本,为每个“非遗”研习项目配备了独立的、个性化的研习工坊,配备了专业的研习导师。导师们带着弟子们,参观相应的博物馆、展览馆,拜访民间艺人,感知“非遗”历史文化,领略“非遗”艺术价值,欣赏“非遗”作品意蕴,尝试学习制作工艺……
为了让校本课程有助于队员在学习中自主探索,形成自主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学校采用了开放合作的开发模式。例如传统南通板鹞风筝的纹样更多使用仕女或者武将的图像,而学生们在创作时设计成生动活泼的动物图案,在童心的视野下,风筝的古朴化作了童话的清新与灵动;蓝印花布一改往日梅兰竹菊的传统纹样,将人物、动物、植物乃至生活用品等大胆引入,甚至连古诗词的文字也进入了蓝印花布的纹样。非遗课程真正成为适合儿童的课程,儿童把自己的童年生活融入经典文化。
“非遗”研习所将南通板鹞作为全校的普及项目,印发了《风筝文化》《南通板鹞风筝制作技艺》教材和画册。在板鹞课堂上,队员们了解板鹞的起源、发展及艺术面貌,并将传统的技艺拾起,扎骨架、糊鹞面、绘彩图、雕哨口,样样都不在话下。课后,学校组织队员们寻访民间艺人,虚心向板鹞艺人请教,了解风筝背后有趣的故事,感受原汁原味的“非遗”文化。南通“非遗”文化的种子播撒进每一个队员的心田。此外,孩子们的作品通过传播平台,传到英国阳光学校,传到日本,起到友好使者的作用。2017年,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
通过创设校本课程,把丰富的地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化为孩子艺术教育的重要资源,让儿童沐浴在“非遗”文化中,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儿童成为“非遗”文化的传播者,让校本课程教育之花花开千树,历久弥香。
三、 建立实践基地,让体验滋养“非遗”情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性、流动性特征,使其生存与发展需要有特定的环境与土壤。这就要求学校在“请进来”的同时,积极地“走出去”,以校内课程与校外实践基地两个并重的教学载体,使“非遗”校园实践基地成为一所没有围墙、没有束缚、承载历史的大讲堂。
无锡市积余实验学校校内基地包括2个专业团队和2个“非遗”相关的活动室。“非遗”专业团队是由对“非遗”研究有浓厚兴趣的教师和校外辅导员(“非遗”传承人)组成,指导队员进行深入探索、研究与学习。2个非遗相关的活动室作用各不相同:三维影像室呈现三维虚拟世界,在里面可以真实感受“非遗”的历史变迁,欣赏艺人的现场演示;“非遗”与传统工艺陈列室里收集整理无锡当地“非遗”文化的有关图片、道具实物等档案资料。
校外基地指愿意为师生提供教学、实践的“非遗”相关社会法人单位。惠山泥人博物馆、惠山泥人厂、惠山泥人研究所等“非遗”保护性企业单位在惠山泥人保护、创造等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传统技术工艺的传习所。队员在学习过程中还可以直接参与创新与研发,作品通过专业网站、“非遗”数字展厅,以及博物院举办的各类竞赛得以横向拓展和推广,形成传承、保护、创新和拓展的良性循环,构建校园与实践基地的合作共赢的实践教学模式。
根据“非遗”传承内容和教学特色,学校建立校内校外实践基地模式,充分利用校内外的优质资源、发挥各自优势。学校可以丰富校本课程和社团活动,提高教师的团队素质,为队员提供广大的学习体验“非遗”文化平台,了解“非遗”,发扬“非遗”,实现“非遗”的活态传承。校外“非遗”保护性企业可以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借助师生的创新能力,为古老的文化注入新鲜活力,实现真正的活的传承。
四、打造社区集结地,让心中共谱“非遗”梦
社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建设地,也是少先队组织活动的重要阵地。随着社区建设的不断发展,社区已经成为少先队活动的重要场所。非物质文化进社区,少先队活动与社区文化相结合,让社区成为少先队活动的集结地。
上海市奉贤区齐贤小学少先队在假期里开展“非遗文化推普周”活动,以雏鹰假日小队为载体,与社区一起精心组织安排了丰富多彩的创造性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传递并感悟中华非物质文化的魅力。
比如,当地有个金汇镇皮影戏“非遗”传承基地,学校和奉贤区举办了“传承皮影艺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队员们实地采访皮影戏“非遗”传人唐宝良爷爷,观看“齐贤唐家班皮影戏”表演,领略了皮影戏的精髓。在唐宝良爷爷的指点,队员们自主成立了皮影戏道具制作组、剧本创作组、表演组、配音组等,各小队分工合作。在社区活动厅里,在一个简易的舞台上,灯光穿透白色幕布,队员们手拿道具在幕后操作,精致的彩色人物、动物、植物活灵活现地出现在观众面前。《西游记三打白骨精》《小蝌蚪找妈妈》《武松打虎》等几个节目在队员娴熟的操作中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赢得了台下大小观众一阵阵掌声、笑声、欢呼声。
表演结束,队员们带着皮影人物走到幕前,让小朋友们接触这些活灵活现的人物,手把手教他们怎样让皮影道具动起来。大家感受着皮影表演带来的乐趣,对中国传统文化皮影戏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展演活动非常成功,得到了社区居民的认可和欢迎,还受邀跨区参加演出。少先队员将自己学习过程中得到的皮影戏展示技艺充分用到社区文化活动中。参加演出更增强了队员们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利用丰富的社区资源,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行动进社区活动,拓宽了少先队教育阵地,社区成为了少先队活动的集结地。队员们从学校走向社会,深人社区,既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进行宣传和保护。在少先队工作改革中,在少先队活动进社区进程中,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少先队员在成长,在心中共谱一曲发扬与传承的“非遗”之梦。
综合上述, “非遗”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具有重要价值的珍贵文化资源。少先队组织应竭尽所能,通过社团活动、校本课程、实践基地、社区集结地这些平台,开展形式多样“非遗”活动,让少年儿童在兴趣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与熏陶,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的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