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善水文化校本教材在小学美术课程中的实践

2020-12-16广东省惠州市水口中心小学麦惠菊

小学时代 2020年24期
关键词:校本教学活动模块

广东省惠州市水口中心小学 麦惠菊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善是一切物质之本源,善是人性之本源;水的精髓即是善,水的核心精神价值为“善”——上善若水;从一定意义讲,善即水,水即善。广东省惠州市水口中心小学围绕这个核心精神价值,结合中国水文化、东江水文化、惠州市文化以及自身学校现有文化,总结出水所具有的四个特性:所谓“容”,就是指海纳百川的意思;所谓“活”,就是指流水不腐的意思;所谓“恒”,就是指水滴石穿的意思;所谓“和”,就是指润物无声的意识。水口中心小学将上述所总结的水之四德作为水文化研究的重点,打造出善水文化特色主题课程。在此背景下,小学美术课程也应顺应善水文化教育特色开展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善水文化校本教材在小学美术课程中的实践价值

广东省惠州市水口中心小学所编制的善水文化系列校本教材共有六本,从低年级至高年级依次为《水之宝》《水之美》《水之韵》《水之利》《水之德》《善之行》。而三年级的《水之韵》校本教材主要是对水内在品质的介绍,通过水的故事、诗词、成语、字画、音乐、民俗、运动以及东江文八个章节,分篇介绍了古往今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与水有关的文化精髓。

另外,三年级《水之韵》善水文化校本教材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融入,也是水口中心小学对善水文化的再开发,以小学美术独有的视觉传达表现方式将自身学校特色善水文化体现出来,通过丰富的美术作品将善水文化形式直观呈现出来,进而推动自身学校美术教学的发展,促使校内学生的美术能力及素养得到不断发展,实现将其打造为高素质、高水平全能人才的教育目标。

二、善水文化校本教材在小学美术课程中的实践措施

基于善水文化校本教材的小学美术课程实践教学活动,可将其分为三大模块,即造型+表现模块、欣赏+评述模块、综合+探索模块,以此作为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根本。具体表现如下:

1.基于造型+表现模块的小学美术教学活动。在该种模块下的善水文化教育,主要是引导学生对所学过与水相关的诗词进行收集,并通过对这些诗词进行联想、想象、构思以及表现等处理,采用绘画、拼贴等手法创造有意味的视觉形象,进而完成具有“善水文化”理念的美术作品。

另外,对于我国传统文化中与水相关的成语,也蕴含了多种含义,因此美术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成语进行深入理解,并使用不同的美术工具,以及通过不同媒体的效果体验,促使学生使用美术语言表达形式将其具体形象呈现出来。

例如,在对小学生开展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美术教师可向学生提供一首与水相关的曲《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诗词极具形象感,这时美术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古诗进行感悟:在某个深秋的晚上,有一位游子,独自一人骑在一匹瘦小的马上,这时西风吹过,游子感觉到一阵阵凄冷。当他走到缠满枯藤的老树旁时,看到即将归巢的暮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门前,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的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最后,在对古诗进行充分理解之后,美术教师可为学生提供绘画、剪纸、粘贴等美术创作材料,然后让学生再结合自身想象对该诗词进行美术创作。

通过这种方式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还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中所表达的意思,也能够提升学生的赏析能力,利于对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

2.基于欣赏+评述模块的小学美术教学活动。在该种模块下的善水文化教育,主要是引导学生对与水相关的名家字画进行感知,加深学生对这些作品的了解,通过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描述,以及对其形式进行简单分析,促使学生掌握美术作品中色彩与构图的精妙之处,以此提升学生的美术能力。

另外,水口中心小学位于东江之滨,从正式开展教学活动之日起,就受着东江水文化不断引导,因此在开展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美术教师也可以对历史沉淀而成的东江文化进行充分利用,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善水文化学习,促使学生将存善心、表善言、行善事、做善人等行为用视觉形式表达出来,进而促使学生的“善”品质得到有效培养,实现“善水文化”教育特色目标。

例如,在开展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所了解的“东江水文化”描述出来,并为学生展示“东江公园”的相关素材:东江公园二期延续了“东江水文化”主题,充分发掘本土文化内涵,体现河源特色,沿用了东江公园一期“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和技术,将“东江水文化”充分融入到公园建设的方方面面,不仅打造了生态树池、生态草沟,还建设了生态停车场,真正地实现了会呼吸公园的建设目标。据此,美术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这一主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让学生想象是否还有其他可以融入“东江水文化”主题的公园设计,为学生提供相应的美术器材,并引导其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建设属于自己的具有“东江水文化”气息的“东江公园”。

通过这种方式不但能够活跃学生的绘画思维,也能够促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有效培养,促使学生养成一双具有发现美、发现善能力的眼睛,利于提升学生的“善水”精神。

3.基于综合+探索模块的小学美术教学活动。在该种模块下的善水文化教育,主要是引导学生对与水相关旋律、节奏的律动起伏进行全方位感受,并让学生对与歌曲相匹配的画面进行赏析,进而对学生的感觉联通进行有效激活,促使学生的视觉及听觉能够协调运动。最后,引导学生对多媒体技术进行灵活运用,将所感以美术的形式创作出来。

另外,美术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对与水有关的故事进行收集和了解,并通过卡纸制作的方式将主要人物创作出来,然后让学生对自己创作的故事进行讲解,以此激活学生的艺术灵感,促使其美术素养及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例如,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美术教师可将课堂交给学生,只需对学生讲述“善水”文化的内涵,并让学生对其进行深入理解,并以自己喜欢的形式创作与水相关美术作品。同时,在学生创作之前,美术教师需要向学生交代,其所创造的美术作品不仅要与水相关,还要具有一定的情节性,在创作完成后需要将自己的灵感及作品内容呈现出来。对于创作较为良好的学生,可以给予其适当奖励;而对于创作不太完美的学生,应该对其进行适当点拨,从而促使学生的美术能力及素养能够得到一定提升。

通过这种方式不但能够锻炼学生相应的技能,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表述能力,进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基于善水文化校本教材的小学美术课程实践活动,需要美术教师能够从善水文化教育特色着手,对美术课程的形态呈现以及教学内容进行不断丰富,并在此基础上对小学美术课程教学策略及评价体系进行深入研究,进而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以此提升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以及学习能力,进而推动“善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猜你喜欢

校本教学活动模块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