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2020-12-16上海市嘉定区留云小学徐秀云

小学时代 2020年24期
关键词:导图数学知识知识点

上海市嘉定区留云小学 徐秀云

思维导图是利用图片和文字等形式,将抽象、难以理解的数学概念进行图文的转化,促使数学课堂内容能够形成包含关系、隶属关系或层级关系,整合分散知识,将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简单、直观化,促使小学生发散思维,改变自身的学习方法,深刻掌握数学知识和解题规律,理清数学知识的结构,做到举一反三,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

一、思维导图的运用原则

在带领小学生探索数学学科知识时,教师科学合理地借助思维导图,应遵循主体性和循序渐进性的原则,从而使课堂教学活动能够更好开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在素质教学等理念的推进下,小学生已经逐渐成为小学数学学科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因此,小学教师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活动时,应尽可能遵循主体原则。教师应了解学生自身的思维特点,从学生具体情况出发,引导小学生了解制图与导图等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空间、时间,使其可以进行自主学习,发挥能动性的作用,积极融入到数学知识探索中。科学使用思维导图,可以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进而提升自身数学素养。教师在带领小学生开展数学知识探索活动时,科学使用思维导图,也应依据循序渐进等原则,不能随意进行。教师应带领学生从识图到制图再到用图,循序渐进。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时,应先带领学生开展简单识图活动,整理、归纳相关的数学理论知识;再带领学生开展概念制图活动,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进行归类、分析,促使学生能够在制图的同时加深理解。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多样灵活的运用,依据不同情况,科学使用思维导图,深化数学问题。

二、思维导图的应用策略

1.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只会对学生开展灌输式教育,单纯向学生讲解理论知识,学习环境严肃,易使小学生逐步丧失学习信心,进而导致课堂效果不理想。因此,教师在带领小学生探索数学学科的知识时,科学使用思维导图,可以激发小学生深化数学知识的信心与兴趣,使其展开讨论,营造和谐学习氛围,有利于小学生进行高效率、高质量的知识探索活动,增强数学素养,促进全面成长。开展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活动时,教师科学使用思维导图可以带领小学生开展互动活动。如,小学教师可以利用黑板绘画思维导图,并留出填空问题,学生轮流到黑板上填写,能够深化小学生的数学知识,使其更好地参与到课堂知识学习中,增强专业素养。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合理借助思维导图,可以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牢固掌握数学知识,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2.导图为媒,进行知识结构的整合。教师在带领小学生探索数学学科的知识点时,科学使用思维导图,可以将数学学科中的知识点简单直观地呈现出来。思维导图利用变换的图形、缤纷的色彩,能够进一步调动小学生地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牢固掌握数学知识。面对这个情况,小学教师在带领学生深化知识点时,可以以导图为媒,进行知识结构的整合,促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的整体性。例如,学习完《100以内加减法》后,教师将带领学生进行本节课知识的整理归纳,就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梳理混合加减、连减、连加及进退位等知识,架构知识框架,促使学生运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以导图为媒,可以加强课堂互动,对单元知识点进行罗列,将知识清楚、完整、有序地呈现给学生,促进其清晰地梳理知识框架,对数学知识产生整体认知,形成缜密逻辑和理性的判断力,进而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学会利用数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培养数学思维。此外,解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突破难点,梳理重点知识。如:小李到文具店购买了4盒铅笔,每盒里面有10支铅笔。小李付给老板40元。请问每支铅笔多少钱?这道题的重点是每支铅笔的价格。解题时候,部分马虎的学生可能“40÷4”就完成解题。通过思维导图的清晰呈现,学生能够分析出解题的重点词,即为“每支铅笔”,从而提取出问题中的几个关键词:4盒、10支、40元、每支。使用思维导图,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解题思路,避免审题失误。

3.借助思维导图,不断突破学习的重难点。小学数学教材中包含的一些知识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会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产生一定阻碍,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这部分内容又是学习重点。面对这个情况,小学教师可以科学制定思维导图,深化、突破学习难点,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其数学素养。课堂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梳理教学重难点,并借助思维导图促使学生深入思考这部分知识,开展自主预习,查找相关的资料,形成新认识,为数学课堂的开展奠定基础。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时,可以有效借助思维导图,讲解教学重难点,结合思维导图与多媒体教学法,通过PP T等放映形式,逐步呈现教学内容,突破学生学习的重难点,从而丰富课堂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激发小学生深化数学知识点的信心与兴趣,自主融入到数学课堂的学习中,增强数学素养。比如,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课知识时,小学生难以真正理解“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这句话。面对这个情况,教师科学实验思维导图,带领小学生联系生活,对生活中的实际物体展开深层探究,列举出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准确理解所学内容,不断突破学习的重难点,开展高质量的学习活动,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增强课堂实效性。

4.借助思维导图,不断巩固数学知识。由于小学数学学科包含的知识点较多,课堂信息较多,不利于学生记忆。小学生会在学习新的知识点后,遗忘以前掌握的数学知识,从而对学生的学习质量的提升产生消极影响。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时,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反复记忆,加深其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小学生牢固记忆数学知识,增强数学素养。教师引导小学生科学使用思维导图,巩固数学学科知识,系统把握知识点,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理清知识间的联系,使相关知识形成一幅发散图,有利于学生整体复习知识点,做到查漏补缺,提高学习的效率。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指导,使其能够结合自身需要巩固数学知识,增强学习质量。例如,探索“圆”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发现并认识生活中的圆,以此为基础,探索圆的面积与周长公式。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后,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巩固数学知识,查缺补漏,辐射四周,串联知识点,构成整体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学习。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合理运用思维导图,能够更新教学理念,以小学生为课堂主体,使其发挥自身的潜在动力,学会用图、制图,开展有效的数学知识探索活动,进一步掌握数学知识,理解数学概念,转变自身的学习方式,积极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增强教学实效性。

猜你喜欢

导图数学知识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思维导图在历史知识复习中的应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第6章 一次函数
关于G20 的知识点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