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伴支持”策略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实践

2020-12-16广东省中山市开发区第一小学梁冬冬

小学时代 2020年24期
关键词:同伴效能个体

广东省中山市开发区第一小学 梁冬冬

同伴关系在小学生的发展中具有成人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其影响甚至超过了父母。同伴关系的好坏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小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研究表明,不受欢迎的儿童学习成绩普遍低于受欢迎的儿童。这里的“同伴支持”主要是指小学中同龄人之间或者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支持关系。它以情感、信息和工具支持等直接或间接地对小学生的学习成绩产生作用。

一、小学生“同伴支持”类型

根据“同伴支持”的类型和形式,将小学生的“同伴支持”分为自由支持、同伴帮助和同伴榜样三类,这些类型的“同伴支持”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小学生的德育意识。

1.自由支持。这种“同伴支持”主要体现在小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小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会主动地向同伴寻求帮助和支持,或主动向有需要的同伴提供帮助。这种支持通常是基于友谊或与同学的友好关系,更多的是关注成长、自我需求和个性发展等。

2.同伴帮助。这种“同伴支持”是由心理知识水平相同、面临共同问题的小学生组成的支持小组,如有相同学习困难的个体聚在一起进行交流、相互支持。他们有相同的话题,一起讨论,一起谋求发展。

二、通过“同伴支持”树立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与心理健康

1.借助“同伴支持”,通过共同游戏、共同学习等,让学生在交往中树立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促进学生道德健康。小学生“同伴支持”的核心是学会如何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其中最深刻和最根本的体现就是社会公德的行为规范。行为规范必须遵循社会中人与之间基本的道德关系及社会规范性,也就是要遵循学校的行为规范、学校精神和学校纪律等,掌握了这些准则,才能成为社会中合格的集体成员。此外,在融入集体的社会需求下,学生可以在与同学之间的互动中更自觉、更有效地构建自己的德育知识。小学生年龄较小,对偏好有直接反应。在对积极行为的反应中,同伴会做出积极的回应;对消极行为的反应应该是否认、厌恶和拒绝的。例如,在小学阶段,会存在班级小组作业和体育课堂中的小组活动,在小组课堂作业中需要学生自行协调,自行配合,共同完成任务。比如,一个调查任务,学生之间就需要配合,有些人收集数据,有些分析数据,有些记录数据。如果没有有效配合,就会一团乱,这就需要学生在同伴的支持下,共同开展。这个过程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在开展的体育活动过程中,学生需要在遵守游戏规则的前提下,通过彼此配合来赢得游戏,学会合作交流等。

2.培养良好的同伴关系,通过“同伴支持”培养儿童健全的人格,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德育教育是适时的,而道德行为发生的时间越短,效果越好。因此,当学生根据对方的反馈做出正确的反应时,如果全部依靠教师指导和教育,就无法保证教育的时效性,从而降低教育的效果。教师要重视同伴支持对道德教育的反馈,促进学生及时调整自己,培养自我调节的能力。在德育课教学中开展文明的竞争对手活动,使用光荣榜和文明检查员来建立一个平台反馈道德行为,引导小学生养成文明分辨的习惯,面对不文明的行为能够及时反馈。这样可以有效激励学生纠正错误,自觉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加强道德教育知识,最终融入集体生活中。例如,在小学教学阶段中,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心理健康的发展都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仅仅通过课堂教育无法达到有效的效果,在学习生活中培养良好的同伴关系,在同伴支持下促进儿童养成健全的人格,帮助儿童健康成长。在小学班级中,教师可以设置榜样标兵,其他学生向这些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

3.通过“同伴支持”这一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儿童的学习能力。同伴支持通过个体以往的学习表现、替代体验、言语说服和心理状态四个方面改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1)以前,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最强大的资源,这些性能将受到同伴的影响,从而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和积极的评价。(2)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观察同龄人获得间接经验。当学生看到同伴在学习上取得成功时,自我效能感会增强,并认为自己也能取得这样的成功。(3)在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同伴经常通过建议和说服来引导个体取得学习上的进步。这种说服通常是由有影响力的同龄人(如学习成绩好的人)实施。说服的基础越可信,越能影响个体的自我效能感。(4)在学习和生活中,小学生的学习效能感会受到当时的心理和情绪状态的影响,积极的心理状态会增强自我效能感,而消极的心理状态会降低效能感。同伴的情绪支持可以帮助个体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减少其消极情绪。在小学班级管理中,一个老师需要管理一个班的学生,难免会有所疏忽,而利用同伴支持能够让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寻找小伙伴的帮助,有效解决问题。例如,有个小朋友不会解答数学加减问题,老师恰好没有在教室,这个时候他就可以寻找同伴。

4.通过“同伴支持”互助小组,改善小组中不良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当小学生和道德分辨水平高于自己的同伴时,就会受到一些积极目标和榜样的激励,从而提高自己的分辨道德的能力。和同伴的相处过程中,同伴之间对道德教育策略认知的差异,导致道德认知的矛盾。这种矛盾促使学生质疑自己原有的道德价值观,并从同伴策略中得到启示,从而有针对性地修正自己的道德歧视。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这句话说起来容易,但实际理解却很困难。成立班级互助小组,在同伴支持下,学生能够感受到帮助别人成长的快乐。例如,同学在学习中遇到了问题,他帮助同伴解决了问题,他就能够获得来自同伴的感谢,以及老师对自己价值的认可等。

总之,在小学阶段,同伴支持中的道德体验可以促进学生道德判断、道德素质和道德行为的自我建设,提高德育教学的有效性。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可能会受到同龄人的一些误解和不良行为的影响,所以必须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利用教师、家长的评价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评价,在同伴支持下找到正确的方向,有效实现德育道德教学,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同伴效能个体
提升水域救援装备应用效能的思考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基于排队论的信息系统装备维修保障效能分析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寻找失散的同伴
How Cats See the World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
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