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分析
2020-12-16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
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 毛 杰
十八大报告“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布局,生态保护在现代旅游业和旅游管理的地位更加重要,生态旅游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其与自然资源有机结合的旅游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群众的欢迎与喜爱。更好推动生态旅游管理的发展,不仅需要合理调配与挖掘旅游资源,还需要平衡人、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做好旅游管理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
一、生态旅游基本情况
(一)概念内涵
“生态旅游”最早由西方学者在20世纪八十年代提出,是区别于传统的一种旅游类型,突出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对自然风光的感受。目前还没有关于生态旅游的统一释义,本文认同2006年国家旅游局、环保部、住建部联合提出的概念解释。这一解释认为生态旅游不仅是单纯的旅游方式的改变,也不是旅游产品的简单更新,而是为旅游行业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风向标,推动旅游管理走向更科学、更有统筹性的发展方向。生态旅游和环境保护有机结合,实现共同促进。
(二)基本特征
生态旅游具有以下基本特性:首先,自然特性。生态旅游以自然环境和资源作为依托,自然环境和资源本身就具有无穷的魅力与旅游价值。人类始终对美好的自然环境怀有好奇和向往,大自然能够给予人们身体和心灵的双重美好体验。因此,在生态旅游开发的过程中,注重选择具有代表性和特色的自然区域,突出资源的自然属性,进而强化自然环境的天然魅力。其次,保护特性。与传统旅游模式相比,生态旅游更突出了“保护”这一主题,不论是对名胜古迹还是自然环境,均强调关注人、环境、社会、经济之间的平衡与可持续发展。再次,参与特性。生态旅游的参与性,一方面指通过旅游管理的方式参与,另一方面指直接参与到生态旅游中,在活动中参与者亲身体会到自然界的和谐和自然文化的韵味,并且在社会人文与自然的交流碰撞中感受大自然的淳朴。生态旅游想要获取到真正、长足的发展,需要有旅游主体、管理主体、监督主体等方面人员的共同参与,才能够有效强化决策活动的合理性和针对性。最后,科学特性。生态旅游是在生态学、旅游管理、三农等基层上发展起来的,有严格的理论框架和技术要求,因此无论是开展前期旅游资源调研、旅游市场的整合与开发,还是对生态环境承载力的评估并以此为依据设计开发相应的生态旅游项目,研发相关周边产品,都要恪守科学的态度与方法,始终秉持严谨的科学作风。围绕科学特性开展的生态旅游,游客在接收良好旅游体验的同时,还能学习与生态旅游相关的环保知识、历史知识和风俗文化知识,提高游客的文化素养。
二、我国生态旅游管理现状
近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丰硕的发展成果,其中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部分。旅游业的发展不仅是物质生活水平提升的表现,也反映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求。旅游是一种重要的休闲方式,人们也越来越热衷于通过旅游来娱乐放松。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生态旅游起步晚,因此生态旅游管理也处在早期发展阶段。20世纪末,我国生态旅游管理方面的研究刚刚兴起,我国疆域广阔,具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从南到北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尤其是我国中西北部地区,山川秀丽、水流遍布且自然旅游资源保存较好,天然优势明显。生态旅游管理整体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如果科学开展生态旅游管理工作,是目前旅游业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同时值得重视的是,在我国生态旅游管理现阶段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旅游规划不详尽、管理方式不科学、管理工作不到位等等,一些地方没能根据地域具体情况开展针对性的设计管理,造成生态旅游资源的浪费与破坏。
三、生态旅游管理
(一)管理原则
做好生态旅游管理工作应注意把握以下原则:首先,以生态学为指导的原则。生态学是生态旅游管理的重要理论基础,以生态学为指导细化管理工作的各项内容,对资源环境和生态环境进行科学规划与管理,减少因为人为活动给生态造成的不良影响;其次,坚持环境容纳量原则。自然环境是生态旅游管理的主要前提,同时自然环境存在承载负荷指标,一旦容纳量过大或负荷加重就会对生态系统产生破坏,因此,科学的生态旅游管理工作必须以完善的数据归纳与分析作为基础,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红线开展旅游管理。
(二)管理措施
1.构建生态旅游管理机制
推动生态旅游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构建良好的生态旅游管理机制,需要整体把握各个环节,从而确立切实有效的机制体系。首先,政府注重政策引导,把握宏观调控大局。政府充分研判生态旅游标的的实际情况,从宏观层面做规划,利用政策指引和规章制度把游客人数控制在旅游地点生态承载范围内;其次,文化和旅游、发展改革等部门拟定详细的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制定五年目标、十年目标,细化每一年的任务指标,以实现健康的生态旅游管理模式,合理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同时加大执法力度,从法治层面保证生态旅游管理相关政策的落地;再次,严格执行生态旅游的监督管理工作。采取多渠道监督的方式,发挥基层群众和媒体,尤其是自媒体的监督作用,采用诸如游客回访、游客评价等反馈方式进行量化监督,不仅能够对区域生态状况和旅游体验做到及时把握,还能根据群众的意见建议针对性改进,保障游客的旅游利益,保护生态环境。同时在引导群众媒体进行监督的同时,宣传生态保护知识,从旅游、生态方面形成互动沟通,提升游客乃至社会的生态保护意识。此外,监督也是双向的,旅游部门和当地政府同样可以监督游客的一言一行,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惩戒,建立游客黑名单,甚至可以与征信部门合作将不文明出游行为纳入个人征信体系,多维度提高旅游管理的效力。
2.开展产业链生态管控
生态旅游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在其发展与管理中涵盖众多领域。为了确保生态旅游管理工作能够达到最好效果,需要从整个产业链条上把控,包括相关的交通出行、民宿酒店、餐饮服务、特色小吃、文化表演、互联网联动等各个角度着手强化管理实效。例如餐饮住宿方面,区域政府可以统一布局,首先做好选址规划,避免耗占土地资源的同时保障商家的效益优势;其次监督商家的经营行为,通过政策引导、适度奖惩等手段鼓励商家控制垃圾生产、做好垃圾分类,进而保护旅游区生态环境。
3.打造循环型景区生态旅游管理工作
生态旅游管理工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变化产生更丰富的内涵。以生态、环境保护为抓手构建资源循环型景区,即将游客视作景区的一项资源,充分挖掘游客的能动性进而参与到生态旅游管理工作中。此外,旅游区域可以依托自身优势开发相关项目,例如让游客反客为主成为景区管理者和建设者,体验环卫工作、文化表演、生态解说等工作内容,从而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参与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工作中。
四、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推进
(一)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无论是生态旅游地区开发方、生态旅游参与方还是游客都需要能够积极树立起可持续发展意识,明确其在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积极意义。生态旅游开发方和建设方都需要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角度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实施切实有效的管理办法,稳步推进生态旅游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逐步提升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水平。 而对于游客来说,则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环保意识和生态素养,在享受大自然美景的过程中,还要能够积极主动地维护好生态环境。游客要能够认真阅读园区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自觉遵守各项游客规范,同时还能够给生态旅游管理方提供一定的意见和反馈内容,实现生态旅游管理建设活动的有效参与,发挥自身的主人翁意识。
(二)积极引进科学技术
现阶段生态旅游管理活动进行中,能够有效引进先进有效的科学技术,稳步提升生态旅游的便捷性和高效性。将信息技术应用在生态旅游管理过程中,一方面从多个方面加强管理,使生态旅游活动取得良好的运行效果;另一方面为游客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提升游客的满意程度。如使用电子票,扩展游客购买门票的渠道,减少游客的排队时间,游客能够通过互联网买票,甚至在现场可以通过注册个人账号、关注景区微信公众号买票,有效提升入园效率。
五、结语
生态旅游是新时期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产物,为促进其健康稳定发展,需要切实开展管理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像保护我们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这需要构建生态旅游管理机制,开展产业链生态管控,并打造循环型景区。同时在生态旅游管理工作中还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积极引进科学技术,提升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