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实施“阅读学分制”的难点与对策*
2020-12-16黎月新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
黎月新 (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
阅读在大学生素质培养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作为资源丰富的阅读场所,高校图书馆须把阅读教育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推进高校阅读服务的深化。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子产品的普及,各种短视频APP 应接不暇,高校的图书借阅量逐年下滑,学生的阅读数量和质量也在下降。很多高校为推动学生的经典阅读做了积极有效的尝试,如西南大学、南京大学、河南大学出台了阅读学分制实施办法,广东工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普通院校也进行了阅读学分制的探索。在“全民阅读”的号召之下,高校图书馆作为阅读学分制的重要实施者,正积极探索基于阅读学分制的阅读服务活动。
一 阅读学分制及其实施现状
(一)阅读学分制
阅读学分制在我国教学实践中仍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其概念的理解,学者的定义各有不同。有研究者认为,阅读学分制是指学校在学分制模式下,制定学生阅读学分的实施方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获取相应学分的制度。学生可以阅读指定书目,撰写读书报告或笔记,也可以积极参加讲座或其他读书活动获得学分[1]。也有学者认为,阅读学分是按照学生阅读情况,使学生获得图书馆一定的奖励,享受一定优惠服务的图书馆阅读管理制度,奖励可用于抵消部分读者因借阅超期引起的罚款,也可作为图书馆每年评选优秀读者、学校奖学金或其他奖项的依据。[2]阅读学分制的核心是以“学分”促阅读,学分并非奖励,而是毕业的必要条件,如未能在学分上予以认定,则更接近于阅读“积分”。由此,阅读学分制应该是在“学分制”框架下鼓励学生参与阅读活动,并经过考核认定学分的制度。目前,我国已经有超过50 所高校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学分制阅读引导体系。[3]就目前应用情况看,主要分为强制性和非强制性两种,一种如浙江财经学院,通过学分强制学生进行阅读;另一种实质是阅读推广活动,即允许学生通过阅读获得公共选修课的学分,学生对阅读有较大自主选择权。阅读学分制应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二)实施现状
浙江财经学院是我国最早实施将读书活动纳入学分制管理的学校之一,2001 年颁布了《浙江财经学院学生读百本书活动的实施办法》要求学生完成读百本书活动后,能取得3 个学分[4]。山东理工大学图书馆发动全校教师向学生推荐图书,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利用课余时间选读10 本并纂写千字左右的读书感想,由导师批改后给予学分。武汉工商学院要求学生在大学期间至少阅读80 本书才能获得2 个学分,学校图书馆推荐书目供学生选读,并通过阅读+考核的方式实施。华中师范大学将学分制与数字经典图书资源平台相结合,将经典阅读建立在依托于云计算的综合学习与服务的线上平台和实体线下平台。从平台的使用数据上看,该平台的建设及投入使用对大学生正确读方向的引导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建立已经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5]。
阅读学分制是高校图书馆发挥自身教育功能并积极融入学分制改革的有益尝试。从长远来看,阅读学分制的推行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有重要意义,是值得推广和学习的。然而在实际的应用和推行过程中,阅读学分制的还必须具备现实的基础才能达成目标,因此在推行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
二 阅读学分制推行面临的难点
(一)学生阅读质量的把控
高校一旦将阅读教育与学分挂钩,在学生的实际阅读行为上,确实能起到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但使用“粗暴”的强制推行手段,容易招致学生逆反心理,学生为了获得学分进行功利性阅读,阅读学分制则会成为只有阅读行为,而无阅读实质的形式。这导致阅读质量得不到保证,也违背了实行阅读学分制的初衷。如何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阅读,找到鼓励和强制的平衡点,真正让学生乐于参与,自觉参与,提高学生阅读质量而非应付的心态,成为阅读学分制推进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二)各部门间的协调配合
高校阅读学分制的实施要达到良好的效果,需要图书馆、教务、学工部门、各院系等高校各个部门的互相协调沟通、通力合作。阅读学分制的实施过程涉及将经典阅读考核纳入学分管理、确定阅读推荐书目、制定阅读实施办法、举办读书活动、组织与开展阅读活动、布置与批改阅读作业、考核与认定学分、录入成绩等方面。图书馆作为推行者、倡议者、阅读资源的提供者和管理者,主要任务在于提供阅读书目、举办与读书相关的活动、管理读书资源等,具体涉及阅读学分制的全面实施,还需统一领导和更多的资源和保障。在高校图书馆实际推行阅读学分制的过程中,存在沟通协调困难、各部门之间分工不明确、缺乏积极主动性等问题,导致了各高校实施效果不一。
(三)图书馆的资源配备
因经费、工作模式等多方面原因,不少高校存在纸质书籍更新慢、图书资源不充足、藏书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无法满足大学生读者对于经典阅读的需要,尤其当阅读积分制推动之时,大量学生集中在特定的时间借阅经典图书,更凸显了供需矛盾。为改善馆藏资源不足的问题,很多高校图书馆引进了如九星时代、SANYTOUCH 等触屏电子读报机和中文在线、超星、龙源等电子书借阅机,为师生借阅电子书籍提供了方便。但电子书如何实现数字阅读的量化,如何对借阅数量、借阅书目、阅读过程等阅读情况进行统计,是需要相应的数据支持来实现的,而目前很多高校还未能具备相应的资源条件。
阅读学分制的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在具体实施上充满挑战。想要真正构建起大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仅依靠学分的“诱导”是不够的,还需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阅读需求,探索有效的方式。
三 阅读学分制推行的改进方法
(一)线上:注重信息技术应用,建立阅读平台
新媒体背景下,部分高校图书馆开始通过图书馆专用APP、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为阅读学分制的推广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学生可通过微信链接到本校图书馆资源平台进行订阅和在线阅读服务,通过微信终端开展阅读最后通过各种形式形成学分。与此同时,高校需加强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提高数字资源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其方便性和智能化的特点为学生线上阅读提供硬件条件,如提供线上阅读平台和数据统计支持,为线上阅读学分的数据统计提供有效保障。
(二)线下:阅读平台建设与阅读推广
除线上阅读平台建设以外,高校需积极探索多种方式的线下阅读推广,为推动阅读学分制的全面实施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首先打造实体经典阅读平台,创造良好的经典阅读环境。其次,丰富阅读资源种类,以满足大学生多元化的阅读需求。第三,加强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与高校“第二课堂”对接的制度建设,推进学校学分制建设,创新阅读推广各项活动。新媒体背景下,将线上线下推广相结合,才能最大限度调动大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使“学分”与“阅读”成为良性互促关系。
(三)强化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机制
高校各部门应以鼓励学生阅读、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出发点,围绕“阅读学分制”展开协作。以图书馆的服务为基础,以各院系专职教师为助力、以教务部门的管理为抓手,以学工部门的引导为辅助。具体来讲,图书馆与教务、各院系、学工部门展开通力协作,进行详细的规划,制定科学可行的阅读学分制政策以及严格的制度流程。总而言之,要使阅读学分制真正达到良好的实施效果,必须要统一领导、团结一致、保障资源,分工协作。
四 结语
阅读学分制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有益探索。它作为一种教学活动,具有可行性,能有效督促和激励学生的阅读行为,一定程度改善大学生在校期间的阅读状况。然而阅读学分制在实际推行过程中遇到了诸多问题与挑战,需要根据各高校的实际情况,不断的实践和总结来完善其操作模式,使其真正发挥促进阅读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