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刊阅读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2020-12-16唐冬宁哈尔滨理工大学
唐冬宁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一 引言
大学教材改革一直是大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在英语教学中,《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外教社)、《新视野大学英语》(外研社)、《新编大学英语》(外研社)、《现代大学英语》(外研社)等教材紧扣大纲,循序渐进,在文章的选择上注意到话题的广泛性,在编写时注意到词汇的复现率,充分尊重记忆规律。但是,如果教材作为单一的教学材料,就会存在局限性,教材从编写到被用于教学、再到推广需要较长一段时间,这就会产生教材内容与时代和现实生活的脱节。随着社会的发展,每天各大媒体都会涌现很多新词热词,这些都无法同步收录到教材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学生关注的话题与教材内容间的时差。英语新闻因其自身特点,受到教育者的关注,本文旨在探索英语新闻的特点,及其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二 英语新闻的特点
首先,英语新闻具有时效性。它紧扣时代脉搏,与现实紧密相关,人们生活中的大小事件都会在新闻中有所反映。如教育领域,纽约大学医学院学费全免(The New York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announced that it was eliminating tuition for all current and future medical students.);时事报道,川航惊险迫降(Heroic pilot safely lands plane full of passengers after cockpit window suddenly SHATTERS at 32,000ft.),意大利封城(Italy Locks Down Much of Its North as Europe’s Outbreak Worsens);影视评论,外媒评价《流浪星球》(The country’s first blockbuster set in space,“The Wandering Earth,”opens Tuesday.);前沿科技,华为发布5G 折叠屏手机(Huawei takes on Samsung with its$2,600 foldable phone)等。生活各领域实时在发生的事件,同时也是当代大学生关注的话题,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能在课堂上学到这些话题和观点的语言表达,在与自己生活贴近的真实语境中学习词汇,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高,新词汇的记忆效果也会更好,更能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并学以致用。例如,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线教学的课程中,选取世界卫生组织有关冠状病毒问答的视频,“如何正确佩戴与处理口罩”,可以将其中关键信息设置为判断正误,或将关键词摘出设置为听写填词等。文本的内容是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不存在背景或常识障碍,信息差在于这些关键信息和关键词的英语表达是否掌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自然地意识到信息差,注意到关键词,学习到语言知识,学习效果仅就笔者教授班级来看,任务的接受度和完成度,学生词汇的记忆效果和回忆度都较好。
其次,围绕新闻话题相关的信息非常丰富,单就一则新闻而言,所涉及的角度就很多。例如,此前热播的家庭伦理剧《都挺好》(All is Well),话题涉及原生家庭、重男轻女、孝道、啃老等诸多社会问题,同时引发了外媒的关注,《经济学人》在2019年3 月22 日刊中国版面专门为这部电视剧撰稿。词语包括,提及电视剧上映时,用到在省级卫视首播;提及该剧热映时,用到热播剧以及微博热搜;提及剧中人物关系时,用到与某人一直不说话;提及寡居父亲性格时,用到成年人像小孩儿一样任性;在探究这部剧背后的社会现实和传统文化时,提到传统孝道评判标准,对父母的无条件服从(unswerving loyalty to one’s parents),提到中国的养老体系,用形容词不完善的(patchy)来修饰养老体系(pensions system),提到重男轻女(the preference for boys over girls)。
在教学任务的设计中,可以从适合的角度切入,选取教学资源。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时事报道中,涉及的角度同样非常丰富,如新冠病毒相关名称,2019 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CoV)、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CoV);新冠病毒传播方式,飞沫(droplet)等;新冠病毒症状,呼吸急促(shortness of breath)等;新冠病毒的治疗,疫苗在研发中(vaccine in development)等。此外,新冠肺炎时事报道也可以从国际援助的角度切入,选取教学素材,如《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第二册第三单元,单元主题为“友谊”,在课文导入时,可选取日本援助中国医疗物资的新闻,将其中的诗句设为信息差,引导学生在当下背景下,学习有关友谊的诗句的英文表达,例如,东京的日本青少年育成协会在给湖北的医疗物资上写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该诗句为公元8 世纪,日本长屋亲王在赠送大唐的千件袈裟上,绣上十六字偈语中的一句,鉴真大师被此偈打动,由此六次东渡日本,弘扬佛法,成就1300 多年前中日友好交往的一段佳话;另一批医疗物资上写着另一句诗句“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出自《诗经》中《秦风·无衣》,表达中日一同抗击病毒的心愿;日本舞鹤市捐赠给大连的物资上写着诗句“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送柴侍御》,武鹤市和大连市从1982 年起结为友好城市。在中外一来一往的驰援帮助中,相关的诗句不胜枚举,而在当下疫情的背景下,结合单元主题友谊,新闻中这些诗句提供了非常好的教学素材,用于课堂任务设计中。
第三,英语新闻中词汇的复现率高,而增加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复现率非常重要,这一特点符合记忆规律,有助于学生对词汇的记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掌握如何在具体语境中使用这些词汇。新闻事件都不是单一事件,一个热点事件的发生,多家媒体会同时进行报道,也会引发后续事件,帮助学生学会搜索和阅读主流媒体的平行文本,如英国广播公司(BBC News),英国报纸《卫报》、《金融时报》,《泰晤士报》,周刊《经济学人》;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美国报纸《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经济学人》等。词语的复现会加深学生对词汇的记忆、对词汇使用语境的理解、对词汇的进一步加工和存储。例如,公投(referendum)在《经济学人》的欧洲话题(共7 篇文章)中反复出现8 次,在外媒政治风格浓重的欧洲话题下,该词属于六级难度的高频词汇。再例如,有关新冠肺炎疫情报道的平行文本中,(全国或全球性)大流行病(Pandemic)、疫情暴发中心(Epicenter)等相关词汇重复出现在各大主流媒体的报道中,围绕新闻事件的关键词,必然会在新闻的平行文本中,高频率的出现。在教学任务设计中,可以通过关键词,平行文本,帮助学生通过教师给出的文本源,阅读新闻内容,查找其中包含关键词的语句,了解词汇的用法,同时任务也可进一步增加难度,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平行文本如何从不同的角度阐述话题,行文结构和观点是否不同,逐步,帮助学生建立起阅读平行文本的学习方法。
三 外刊阅读与英语词汇教学
首先,英语新闻中存在丰富的可以进行同义替换的教学素材。英语除非有意强调或修辞的需要,其语言习惯是尽量避免重复,行文简洁,突出新信息且上下文紧密连接,在不损害结构或引起歧义的情况下,常用替代、省略或变换等方法避免无意图的重复。其中变换指的是,英语常采用同义替换和句式变化等方法增加词汇的丰富性和表达形式的多样性。
同一则新闻,或该新闻的平行文本中会出现大量的同义替换词,例如,《经济学人》中东版块的一篇文章,题目为沙特阿拉伯:麦加的毁灭(Saudi Arabia:The destruction of Mecca),讲述古城麦加在匆忙发展中,面临严重的古建筑被毁问题,这篇文章很容易引起中国读者的共鸣,导语部分有这样一句:The clumsy reconstruction of Mecca has effaced 1,400 years of Islam.麦加笨拙的重建工作抹去了1400 年的伊斯兰史。下文中还有一句:The new tribal rulers reshaped the urban environment,stripping away the past.新部落统治者抹掉历史,改变了都市环境。导语部分的重建“reconstruction”相当于这里的重塑城市环境“reshaped the urban environment”,导语部分的抹去“efface”相当于这里的剥去“strip away”,这时我们就可以在课堂中,使用其设计同义替换任务。同样,中国也经历过胡同、古城墙、四合院被抹去的历史,我们可以在课堂中进行仿写练习,如The demolition of the courtyard house in Beijing effaced/stripped away its ancient past. 等。文章结尾处:Such is the pace that for a time the holy city’s logo was a bulldozer.麦加发展如此之快,其标志一度成为推土机,该句中,名词“推土机”(bulldozer)可以转换成动词“推到、铲平”(bulldoze),用来替换动词“抹去”(efface),在语义上更体现出重建的规模,以及对历史的破坏性。
英文写作中存在一些中国学习者常见的问题,其中包括用词单一和同义重复,学生在写作时往往不善于对词语进行变化,很少有意识地将同一个意思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此外,因为汉语讲究对称和平行,同义重复是汉语语言习惯的一个特点,受汉语语言习惯的影响,学生在写英文时也会出现同义重复。再者,也有学生语言输入不足,用词无法丰富等原因。积累同义替换词,可以丰富写作语言,避免用词单一重复,而通过外刊阅读积累同义替换词的优势在于,同义替换词适用的语境及其感情色彩都存在细微差别,如果不考虑这些差别而随意替换,就很容易出现用词不当的情况,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将词汇孤立出文章的语境来教学,丹麦语言学家叶斯柏森(Otto Jespersen)认为单个的词并没有意义,需要在具体的语境中去理解和记忆单词。而外刊阅读中有具体使用语境,通过说话人的立场和态度,或通过上下文,可以更准确地掌握词语的语义及使用范围,增加用词的具体性,在语言使用时,更有效地进行用词选择。
其次、外刊阅读有助于建立基于语义场的词汇学习策略。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在对人类词汇记忆的研究中发现,词汇的语义联系形成了记忆中的联想网络,德国学者特雷尔在20世纪30 年代最先提出的语义场理论(The Theory of Semantic Fields,亦称为Field Theory 或Semantic Field),根据这一理论,词汇在语义上是相互关联的,尽管语言系统词汇数目庞大,但并不是杂乱无章的。美国教育家史蒂威克关于记忆的研究表明,词汇量丰富的学习者使用语义网络存储词汇,语义网络中某个单词会自动激活其他相关联词,使信息提取更加流畅。例如,英国《卫报》对于墨西哥中部大地震的报道中,包含地震earthquake、震级magnitude、救援人员rescuers、嗅探犬sniffer dog、余震aftershock、火山爆发volcanic eruption 等;英国广播公司(BBC News)关于四川地震的报道中,涉及自然保护区nature reserve、世界遗产地World Heritage site、全力以赴all-out efforts、部署deploy 等,类似有着大量相关联词汇的新闻文本非常适合作为补充材料,用在英语词汇教学中,通过对这些相关联词语,进行精加工,即在要记忆的词汇上增加相关信息,达到记忆新词的方法,最常用的精加工策略是联想,心理学认为,联想反映了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它在促进人的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运用联想学习词汇时,在记忆中建立相互依存的词汇联结,从而减少遗忘。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主题图片,引导学生联想相关联词汇。例如,在《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视听说教程第二册第二单元“水”的主题中,通过地球上水循环的图片,引出关联词蒸发(evaporation)、凝结(condensation)、降水(precipitation)、地表径流(surface runoff)、地下水(groundwater)、植物的蒸腾作用(transpiration),进而联想至地球上水是不断运动的,印度恒河(the Ganges River)的水在一段时间后,可能会转变为我们所在地区的雨水,或者厨房水龙头中流出的自来水(tap water),还可联想至地表淡水所占比例,以及以湖泊河流形式存在的淡水所占比例,引发学生进一步联想日常生活中节水的方法,比如刷牙时关掉水龙头、使用节水淋浴头等。通过这种联想任务的设置,帮助学生建立起词语之间的联系,相较词汇、音标、中英释义的传统记忆方法,通过联想法展开的词汇学习任务的互动性较高,学生接受度较好,词语的回忆度较好,使语言输出更为流畅。
第三,通过英语新闻学习一词多义,或熟词生义。英语中有大量一词多义的现象,相同词语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的词性和词义,而英语新闻因其丰富的话题语境,一词多义,或熟词生义的现象很常见,所谓熟词生义中的“生”,一种是一词多义中的“衍生义”,而衍生义与基本义之间的联系学生不容易想到,这需要在日常的词汇教学中,帮助学生结合具体的上下文由词汇的基本义推测其衍生义;另一种是“生义”,生义与基本义联系不紧密,不需要建立彼此间的联系,需要帮助学生在词汇学习时,注意词汇在某些语境中的低频义项。例如,小词“echo”是大学英语四级积极词汇,其基本义为“回音”,既可用作动词也可用作名词。《经济学人》的一篇文章报道了特朗普撕毁伊朗核协议,引起全世界的担忧:“Mr.Trump’s denunciation of the deal—he has warned of a coming “storm”—has been met with similar bluster from IRGC commanders,who have all but threatened to shoot at American soldiers. These are echoes of an earlier period of tense relations.”,我们把基本义“回音”带入该句,语义逻辑不同,通过查询英语词典我们发现,该词包含一项低频义项“相似的事物”,结合上下文,该句表述的含义是,特朗普撕毁伊核协议,导致美伊关系急剧下滑,这很像之前美伊关系紧张的时期。
熟词生义在外刊中屡见不鲜,在词汇教学中,笔者在教学中尝试通过外刊的拓展,熟词生义的练习,建立学生对该词汇现象的意识,以及对低频义项的了解,例如在《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第二册第三单元“友谊”的主题中,话题涉及导致友谊结束的情境,其中包括如果朋友发生意外或患病,其中“患病、得病”为基本义“发展”(develop)的另一义项,而在外刊报道中,该词还包含一义项“研制”,比如各国科学家们都在抓紧研制疫苗(Scientists are racing to develop a vaccine for 2019-CoV.)。在新闻拓展阅读中,帮助学生学会通过上下文推测词义,当发现单词基本义带入语境后,语义不符合逻辑时,可通过上下文的语义联系,同时学会利用英语词典,确定符合语义逻辑的义项。词语,尤其是小词的使用灵活度较高,所含义项也较多,而外刊新闻覆盖话题范围广泛,小词的使用语境较为丰富,熟词生义遇到的频率会较高,是拓展词汇义项,学习熟词生义非常好的教材补充资源。
四 结语
综上所述,英语新闻因其自身的特点,内容鲜活,题材广泛,具有时代感,其内容与时代同步,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符合学生实际的语言交流需求。以英语新闻作为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补充,也更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语言产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