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五加栽培关键技术
2020-12-16刘国丽
龚 娜,刘国丽,杨 光*,马 跃,田 甜
(1.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辽宁沈阳110161;2.丹东五加高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辽宁丹东118109)
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具有多种药用成分和极高的食用保健价值[1]。初春季采收的刺五加嫩茎叶,入沸水焯过,可清水浸泡、炒食或做汤,也可晒干菜,现在大都也鲜食,还被研制成罐头食品、保健品等,如刺五加酒、刺五加饮料[2-3]等。随着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野生刺五加被过度采挖,其资源量逐年减少,致使野生资源及区域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野生资源甚至已濒危枯竭。人工栽培种植是必由之路,可以有效地保护生态平衡、维护其多样性和扩大物种资源,形成资源优势,实现该物种的可持续利用与产业化发展。目前的刺五加栽培关键技术不规范,常出现育苗技术水平差,苗质量低,直接影响早期产量,甚至会影响总产量,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由此,迫切需要规范刺五加栽培关键技术,这对提升刺五加生产综合能力,实现其食药兼用、稳产高产、增加药农收入、发展县域经济具有重大意义。
1 种苗繁育
1.1 种子采收
9 月下旬,在健壮植株上采收种子,果实成熟变黑呈紫褐色,变软时采种。采收后,将果实在水中浸泡24 h,搓掉果皮、果肉,反复用清水洗净种子,漂除秕粒、杂物,选择籽粒饱满、无病害种子留种,按种子与清洁的细河沙1∶3 的体积比例拌好,湿度60%(以手攥成团不散为宜)[4]。
1.2 种子处理
1.2.1 室内埋藏。将拌好的种沙装入木箱等保水透气的容器中,在室内温度20℃左右下保存50 d,而后将室温降至15~18℃,再处理60~80 d,每隔1 周左右翻动1 次。而后移至0~4℃的环境中贮藏,使胚完成分化,同时完成春化作用,达到生理后熟所需的激素平衡[5],即可用于播种育苗。
1.2.2 露天埋藏。在向阳背风处,选择排水良好的地点,挖深20 cm、宽40 cm,由种子与沙的多少而定沟槽的长度,在沟底铺5 cm 厚湿沙,将拌好的种沙摊平(10 cm 厚)放置于槽中,在沟面再放5 cm 厚湿沙,槽面高于地面,上面覆盖树叶,以利保湿,用于第3 年春季播种,有30%露白时就可播种。
1.3 播种育苗
土层深厚的壤土或沙壤土的地块,且附近有浇灌条件,土壤pH 中性偏酸。4 月中下旬,种子30%露白以上时,即可播种。条播在床上按15 cm 行距开沟,深2~3 cm,均匀播入种子后覆土1~1.5 cm。撒播时将种子均匀撒入床面后覆土1~1.5 cm。播种后镇压覆草保墒[6]。
1.3.1 苗期管理。苗前、苗后应及时人工除草。幼苗生长初期,浇水宜多次少量,保持苗床上层湿润即可。待幼苗基本出齐,并有部分幼苗长出第1 片真叶时,加盖遮阴网遮阳,于7 月下旬将遮阴网撤除。间苗时间在幼苗高3~5 cm 时进行,每1 m2保留150 株左右为宜。2 年苗龄的刺五加幼苗的株距应扩大1 倍。
1.3.2 埋根育苗。春季将刺五加根茎的节间与先端挖出并剪下带有潜伏芽的根段,从地茎上部3~5 cm处剪去枝条,留取长度不超过15 cm 主根1~2 条,在选好的土地上栽培,株行距30 cm×30 cm,将根段平摆在沟内压实,覆土厚度在3 cm,同时应将苗床表面覆盖一些枯枝落叶、杂草等,以确保土壤湿润。1.3.3 扦插育苗。在6 月下旬至7 月上旬,剪取生长充实半木质化的枝条,截长10 cm 左右的小段做扦插条,插条只留1 个掌状复叶或将叶片剪去一半,将插条在100 mg/L 吲哚丁酸溶液中速蘸。按行距15 cm、株距8 cm、将插条斜插入苗床土中,入土深达插条2/3,浇水后覆盖薄膜,约20 d 左右生根,去掉薄膜,在插床上搭遮阳棚,生长1 年后移栽。
2 栽植
2.1 选地与整地
栽培地应选择疏松肥沃、土层深厚、靠近水源、含有腐殖质的微酸性土壤,壤土、沙壤土均可栽植,林地的坡度应小于25°。最低温度不低于-38℃,符合GB-15618、GB-30951 的要求。栽培地选好后,应深耕30 cm,精心整地。清除根茬和杂物,将树根、杂草与石块等,并使土壤疏松。
2.2 田间栽植
栽培时以不同的栽培用途确定株行距。培育好的幼苗,于第2 年春季的4 月中下旬移栽定植。平地定植,株行距50 cm×60 cm。每公顷保苗33 300 株。刨穴栽植,穴深25 cm,栽时先埋一半土,浇足水后再把树苗埋实。疏林地或荒山地栽植密度可按行距1.0 m×1.0 m,每公顷可栽植9 000 株。
3 田间管理
3.1 中耕除草
树苗定植后应立即开展除草松土工作,将萌发的杂草、灌木去除,在种植穴内松土,期间进行2 次中耕除草工作,并确保田间清洁。
3.2 追肥
每年春季追施1 次复合肥料,施复合肥150~225 kg/hm2,在根际采用放射状沟施,施肥后盖好表土。
3.3 剪枝整形
当年11 月至翌年3 月中旬之前(休眠期)修剪,主要剪去枯死枝、衰老枝等无用的枝条。
4 病虫害防治
4.1 病害
4.1.1 猝倒病。种子或幼芽未出土时腐烂,幼苗期地表或地表下的茎基部呈现水渍状病斑,病部黄褐色。逐渐以发病株为中心蔓延,幼茎萎蔫,短期内叶边呈绿色,2~3 d 后倒伏死亡,严重后病部及其附近土面会长出白色霉菌,地块呈现块状圆形病区[7]。采收前30 d 停止使用各种杀菌剂和杀虫剂。
防治方法:以预防为主,幼苗出土后喷施等量式波尔多液(1∶1∶200),每间隔7 d 喷1 次,连续3次。发现猝倒病时,用50%的多菌灵500 倍液喷洒苗床,每7 d 喷1 次,连续3 次。
4.1.2 黑斑病。为害叶片,幼叶最早发病,先产生褐色至黑褐色1~2 mm 的圆形斑点,边缘明显,后斑点逐渐扩大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心灰白色或灰褐色,边缘黑褐色,偶有轮纹。严重时呈大病斑,使叶片焦枯、畸形,引起早期落叶。天气潮湿时,病斑表面遍生黑霉[8]。
防治方法:以预防为主,刺五加生长期间,喷施等量式波尔多液(1∶1∶200),每间隔7 d 喷1 次,连续3 次。发病初期可喷晒3%多抗霉素500 倍液。
4.1.3 煤污病。在叶面、枝梢上形成黑色小霉斑,后扩大连片,使整个叶面、嫩梢上布满黑霉层。
防治方法:以预防为主,刺五加生长期间,喷施等量式波尔多液(1∶1∶200),每间隔7 d 喷1 次,连续3 次。发病初期可喷晒3 %多抗霉素500 倍液。
4.1.4 立枯病。幼苗近地面3~5 cm 处茎部萎缩、腐烂,致使幼苗倒伏。
防治方法:发现病株立即拔出,并用20%甲基立枯磷乳剂300~500 倍液灌根。
4.2 虫害
4.2.1 蚜虫、介壳虫。成、幼蚜群集嫩梢、芽叶基部及叶背刺吸食液汁,致使叶片发黄,植株枯萎,生长不良。防治方法:发现时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 倍液喷雾。
4.2.2 刺蛾、蜡蝉、大造桥虫。成、若虫刺吸嫩芽、叶、枝上的汁液,影响枝条生长,削弱树势,严重者可致枝条枯死。
防治方法:发现时用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 倍液喷雾。
4.2.3 肖个木虱。属专食性害虫,年发生2 代。每年4 月中旬开始活动,5 月上中旬交配产卵,卵多产于小枝顶端叶片正面主脉两侧,5 月中旬若虫孵化后虫体顺叶面爬到靠近主脉基部叶柄处或嫩茎部位,钻蛀到叶肉或嫩茎表皮内部吸食汁液进行危害,被害部位形成大小不等的虫瘿[9-10]。
防治方法:人工除虫,摘除带有瘿瘤的叶片和小枝。秋季落叶后及时清理田圃,将枯枝、落叶集中烧毁深埋,控制虫源。使用1.2% 苦参碱乳油1 000 倍液进行防治。
5 采收
不同时期对刺五加不同的部位进行采摘。4 月末到8 月下旬都可以进行嫩叶采收工作。具体采摘时间可观察嫩叶完全舒展后但不是特别鲜嫩时就可开始采摘。采摘过程中应采取“采一留一”的方式,以确保树木的正常生长不受影响。在嫩茎达15~20 cm对其进行采摘。浆果完全呈紫褐色,果穗主梗木质化呈黄褐色时进行果实采收,采收时先用手托果穗,再用剪刀在果梗基部剪下,储存于通风阴凉处。根皮、茎干的采收工作在秋天当树木落叶后开始,采收1~2 m 以上的枝条。
6 贮存
根皮在干燥后,用编织袋进行包装,刺五加茎100~200 根为一捆进行包装。运输要在无污染的条件下进行,根和茎须在干燥后运输。刺五加贮存须在专门的库房进行,不得随意堆放。库房要干燥、通风、无污染、无有毒有害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