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发展路径探索
2020-12-16李冬萍山西传媒学院
李冬萍 (山西传媒学院)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进入了新阶段,伴随新一轮教育改革的逐渐落实以及社会整体的高速发展,整个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高校学生而言,会使其受到多重诱惑和影响,高校辅导员作为思政教育的骨干,必须对此加以明确,高校辅导员的质量直接影响立德树人任务的完成。为此,高校应严抓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质量,为育人工作的顺利开展夯实基础。
一 高质量建设高校辅导员队伍的重要意义
教育部下发的有关文件提及,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在对高校学生开展政治思想工作的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属于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指导者以及组织者,相应队伍建设是否趋于完善将对此项工作产生直接影响[1]。近些年,虽然各大高校都在严抓此项工作,然而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新阶段,人才队伍的建设依旧困难重重,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从习近平总书记的有关讲话中可知,思政工作对于高校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对此提出了诸多新的要求。所以,新时代着重开展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不仅符合了时代发展要求,更能够确保高校思政工作的专业性、实效性以及针对性。
二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点内容
1 专业化建设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主要包含了以下两大内容:第一,个体辅导员专业化:辅导员需要具备专业化工作意识、思维、技能、知识储备、职责以及权利;第二,辅导员团队专业化:队伍除了需要保持稳定性,还要具备较高的职业化程度,确保团队具备高学历素质水准,以及专业化工作平台。
2 作风建设
(1)辅导员必须具备良好的爱岗敬业精神,能够踏实工作、甘于奉献。(2)辅导员需要能够有效开展研究调查,具备持续学习、探索的意识,应用先进理论开展积极探索,并在不断实践过程中增加知识储备量,确保实践和理论得到有效结合。(3)辅导员需要具备热情的服务理念,积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落实“三全育人”教学观念,将学生视为课堂教学主体,对其进行全面关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4)辅导员应该具有合作意识,构建辅导员文化。(5)辅导员要拥有创新、拓展的工作意识,这主要是因为在新时代辅导员工作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挑战,为了保证相关工作的实效性以及针对性,辅导员必须勇于创新[2]。
3 组织建设
(1)注重辅导员选聘、培养考评以及管理工作,确保每一名辅导员都能得到有效发展,并对其实施科学激励。(2)确保校内辅导员知识、经验能够得到全面共享,从而为高质量建设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工作夯实基础。(3)在培养过程中,高校需要完善队伍文化建设,强化每一名辅导员的价值观,端正其工作态度,激发其职业工作兴趣,逐渐提升其主观能动性,提升其集体荣誉感。
4 思想建设
(1)辅导员需致力于让新时代高校学生认同并接受思政教育相关知识,提升其信仰。(2)辅导员自身要对所教授的知识有所认同,同时要确保能够以身作则,成为广大学生的模仿榜样。
三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主要发展路径
1 落实专业化建设
职业化发展和专业化建设已经成为近些年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主要方向,各地高校也将此视为一个需要全面突破的重点问题。如今我国高校辅导员的建设队伍规模与日俱增,此时有关部门更加关注队伍整体的内涵建设,在此过程中有两大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第一,确保理论能够充分结合实际:在新时代下,各大高校对于思政教育学课都越来越重视,此学科的整体发展速度极快,其相应的工作方法也已成为一套完整的系统。但是需要有关人员注意的是,对应理论的催化剂、助推器作用尚未被充分发挥出来,而这直接受到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较低的专业化水平所影响。所以高校必须对专业化建设予以高度关注。
第二,对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途径加以丰富:高校学生个人思维趋于成熟,其独立思考能力较强,因此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更需要向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从多年实践工作中可知,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实践与其相应理论、方法的研究是密不可分的,两者绝对不可以被分开。然而如今很多高校辅导员所开展的育人工作并没有较为明显的效果,且大部分辅导员都没有专业化内涵,因此无法明确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主要规律。
因此,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必须具备专业化特点,以便使辅导员可以有效指导高校学生的专业学习,对学生存在的各类思想问题进行解惑,帮助其全面规划人生,并且对学生展开全方位关怀。辅导员在大力培养班级干部的同时,还要注重于帮助学生解决各类成长、心理、生活、学习以及工作就业等多方面问题,最终为其综合发展夯实基础。
2 全面强化相应培训系统
为了确保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专业化程度,各大高校应该注重于全面提升整体队伍的专业化水准,以强化对其展开的培养、培训活动[3]。高校需要定期组织辅导员集中参加有关培训、学习活动,另外也可以安排其出校参加考察。对于各位辅导员而言,也需要对如何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予以高度关注。除此之外,高校还应该致力于满足辅导员自身的合理利益,将人文关怀充分传递给辅导员,并将高校辅导员建设工作归入校方师资水准提升的总体规划当中,从而将更良好的发展环境提供给辅导员,将更多职位晋升、福利待遇等支持与政策给予辅导员,同时保证各学科教师与辅导员能够互相理解和尊重,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校风,进而全面提升高校整体辅导员团队的工作素养。
与此同时,各大高校还需要致力于为辅导员搭设各类发展平台,进一步提升团队的综合素质。
1 实践教学平台
从本质上来看,高校辅导员属于一类职业,属于一种就职者甘于奉献的重要职业。高校可以让辅导员按照自己所学专业来为学生讲授相对应的课程以及专题,例如艾滋病预防、就业、禁毒以及心理健康等相关知识,在这种实践教学过程中,辅导员理论水准以及工作水平都将得到全面提升。
2 学习平台
正如前文所述,高校需要确保辅导员应该具备自我提升的意识,从而使辅导员团队具备自我学习能力。在准入上岗前,高校应贯彻落实先进行培训、再实施正式上岗的对应制度。这就要求高校有关部门在每年组织新班主任、辅导员等展开岗前培训,且学习的主要内容应当包含工作实际要求与岗位具体职责等,将合格证颁发给培训合格人员,只有这些合格人员才能从事高校班主任以及辅导员工作。另外,高校还要注重辅导员在岗学习、培训工作,积极组织其参与省级培训活动,并且不定期地安排辅导员参与高校学生思政教育以及就业等相关培训,从而不断拓宽、丰富辅导员的基础知识量。
3 工作研究平台
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是确保高校辅导员队伍得以顺利建设的关键基础。为了能够使辅导员研究活动得到有效拓展,各大高校需要每年拨出相应专款成立思政教育相应研究工作的重要经费和基金,研究内容应当包含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贫困以及就业等问题,积极发布有关学术论文。这种学术研究除了能够有效指导学生的工作就业方向,使辅导员的实际工作内涵得以丰富,使其研究水准、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4 建立健全辅导员队伍保障、管理制度
(1)高校需要对辅导员的职责范围加以明确:各大高校需要对辅导员岗位职责范围加以明确,将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职能凸显出来,以便使以往琐碎、繁复的工作加以全面优化。与此同时,还需要对辅导员详细职业分工状况加以明确,对其和各大职能部门关系加以梳理,进而保证辅导员可以将日常工作的重心放到高校学生思政教育以及相应管理的工作当中[4]。
(2)完善各项保障制度:①构建科学的福利薪酬体系,确保工作与薪酬实现统一,突出激励制度的功能,并且严格遵循“按劳分配”基本原则,主体薪酬为基本薪酬,辅助性薪酬为发展性薪酬,按照实际工作状况将加班津贴、交通补助等给予辅导员,以便使其工作、生活环境得到可靠保障,使其对高校拥有向心力和归属感;②持续重视、鼓励辅导员,这主要是因为此项工作重点包含了高校学生的日常管理以及思政教育等工作,有着较长的工作时间、较为繁复的工作事务,心理压力较大,所以高校需要将人文关怀给予辅导员。另外,高校除了要予以辅导员相应的重视和尊重,还要帮助其争取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与认同,化解社会误解,对其工作加以理解和关心,最终使辅导员可以从日常工作过程中收获自豪感以及成就感,使其后续工作也能得到顺利开展。
(3)对考评系统加以完善:按照辅导员实际工作特征来构建多途径、全方位和多角度的考评系统,并且将奖酬和考评充分结合。在落实过程中,对考评结果优异人员予以相应奖励和表彰,使其在干部评选、职务晋升以及评审职称等活动中具有一定优势;对于表现有所欠缺的辅导员,高校也不可放弃,应给予其相应帮扶,逐渐提升其工作热情,使其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后续工作当中。
(4)确保晋升途径的科学性:高校应当有效、科学地构建辅导员职务晋升以及职称评审相应系统,并且严格根据相关标准,确保晋升评审公开、公平以及公正。与此同时,需要保证晋升和辅导员日常工作的业绩状况有所统一,结合辅导员工作特点对其日常工作业绩展开全面、合理的考评,并且综合考虑高校自身实际发展状况,筛选出最合理的晋升途径。
总体而言,各大高校应该严格遵循教育部门的有关规定,将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归入自身整体发展的规划当中,对提升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水平予以高度关注,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相关工作当中,以便提升其职业素养、事业心以及使命感,最终提升高校自身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