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传播境遇中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提升问题研究

2020-12-16刘维兰

关键词:话语权话语政治

刘维兰

(贵州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 550014)

话语权是话语的权力,“话语意味着一个社会团体依据某些成规将其意义传播于社会之中,以此确立其社会地位,并为其他团体所认识的过程”[1]。掌握话语权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获得认同的重要支撑,也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消除思想认识危机的重要方式。因此,习近平强调“必须要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2]。但信息时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不仅带来了信息传播方式的巨大变革,也改变着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环境,给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带来了严峻挑战。如何应对这种挑战,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一、网络传播境遇中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当今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网络传播以其特有的开放性、平等互动性以及内容的丰富性等特征吸引着大量的民众投入其中,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赢得民心和争夺群众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式。但“网络技术的发展给传统世界带来的最大冲击,在于它对传统常识中现实与虚拟的区分以及相应地建立在这一区分之上的一系列价值判断和行为规范的动摇”[3],给理论宣传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

(一) 网络传播中价值多元弱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引导力

社会认同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开展的心理前提。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采取自上而下宣传教育的方式影响广大民众,表现出较强的目的性、组织性和秩序性。在信息掌握不对称的情况下,这样的方式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实现,使得人们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有一种自然的亲切感与认同感。而“新的信息技术释放了网络的力量,并使权力分散了,事实上打破了单向结构和垂直的官僚监控的中央集权的逻辑”[4]。网络传播的兴盛瓦解了单向度的话语传播体系和社会舆论的内在生发机制,提供了各种思想文化竞争渗透的平台,变革了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国家不再是意识形态的完全操控者,民众也不再受传统教育中系统化、标准化灌输的限制,他们获得了思想表达和信息接收的前所未有的自由空间,人人都是麦克风,不论是国家大事还是日常小情,都可以随心所欲、畅所欲言。于是不同目的、不同旨趣、不同阶层、不同年龄段和知识背景的人齐聚在网络空间,毫无节制地滥用语言,随意地处置思想,依据自己的旨趣和需要发布和传播信息,本能地放纵、情绪的宣泄和意见的群体极化,拒斥了统一的意识形态教育与宣传,必然造成网络传播中出现“乱花飞度”的场面,承载着不同价值观念的信息在网络中交织碰撞,既有优秀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价值观,也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封建迷信等落后思想,既有即时发生的客观真实的信息,也充斥着胡编乱造的虚假妄言,既有高雅的阳春白雪,也有充满淫秽色情暴力的低俗文化。作为已经生成的事实存在,每一种文化和思想观点都可以在社会上唤起某种情绪和价值的共鸣,价值多元和失序作为一种客观事实呈现出来,打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相对封闭、可控的生态环境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一统天下的格局,形成了多种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共存竞争的局面。文化价值观多元化必然导致不同价值观认同者之间无法构成那种“休戚与共”的群体分享结构和纽带关系,无法建构为一种社会共享的价值体系和价值准则,导致社会离心力弥散,极大地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力,影响民众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正是网络传播中的价值多元和失序,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变得更为困难。因而,如何在这种网络传播环境中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是个很重要的问题。

(二) 网络传播的泛娱乐化消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感召力

网络传播是一种融合了文本、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要素的传播方式,其以娱乐化、游戏化、直观化的形象和语言,经由感官沉浸、情感激发和交互参与的传播机制,能够以轻松活泼、形象直观的方式展现思想文化的深刻内涵,让人民群众在娱乐化的享受中获取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实现提供新契机。但万物都是有其利必有其弊,当娱乐从人们正常的身心需求及必要的活动,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所有层面,就出现了泛娱乐化现象,“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5]。当前,在技术和资本的联合作用下,泛娱乐化现象得以肆意扩张和蔓延,在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那里,网络变成了一种娱乐、游戏的工具。“没什么烦恼是刷抖音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多刷一会儿,里面的小视频实在太好玩、太搞笑了,根本停不下来”[6]。这虽是一位90后谈起玩抖音的感受,却也是网络青年的共同心声,文化生活成为了娱乐的周而复始,一切都可以“娱乐”和被“娱乐”,任何严肃的政治问题都可渗入娱乐元素变成了婴儿般的幼稚语言。于是乎各种真人秀、偶像剧、泡沫剧等娱乐性节目大受欢迎,各种插科打诨、歪曲恶搞、无聊小事、明星杂闻层出不穷。更有甚者,网络直播为了博得眼球和赢取点击量,不惜触碰道德和法律的底线,提供各种新奇、低俗和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直播内容,甚至连严肃的新闻也进行娱乐化的包装。网络传播的泛娱乐化现象打破了既有的文化生态,成为塑造政治伦理、社会风貌及价值格局的决定力量。于是,在娱乐化的洪流中,人们漫游在无意识的领地,穿梭于各种信息之中,寻求感官刺激、关注八卦绯闻,在各种猎艳观奇中流连忘返。与此相伴而生的是人们开始放弃对意义与价值的追问及理性的自觉,日渐丧失自我创造快乐的能力和正确的政治判断力。网络传播的泛娱乐化对审美意趣的扭曲、对普遍价值的解构、对理性自觉和批判精神的拒斥等,“从根本上削弱民族—国家对去中心的、流动的、去领土化的主体性和话语的控制”[7],在泛娱乐化效应的作用下,说理性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和硬性植入的方式难以对民众形成高效的影响机制,消解或抵消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感召力,能否以共情式的话语把握住民众情感的切入点,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话语权,是网络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

(三) 网络传播的即时性和广泛性弥散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影响力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本质就是运用宣传和教化等手段影响民众,使民众达到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在网络社会之前,基于地域、种族、交通等条件的限制,人们往往只能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进行沟通交流,信息量小,异质信息少,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影响力发挥提供了客观的条件。但网络传播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使社会行动得以从地域化情境中‘提取出来’,并跨越广阔的时间—空间距离去重新组织社会关系”[8]。信息技术释放了网络的力量,加快了舆论形成和传播的广度与速度,展现出“时空压缩”和“时空脱域”,形成了网络传播的即时性和全球性特点。网络传播的即时性表现为时间上的及时快捷,可以在第一时间里将发生的事件及相关的详细信息发送到民众面前,即时通过通信工具、微博、微信等方式搭建起群体传播的平台,使任何一个社会热点的出现,都会迅速成为一个发酵源。这种即时快捷、时效性强大的传播方式,使信息的更替与流动性迅速增强,观念交换和价值流动的频率、速度都在加快。价值随着信息的传播在社会范围内迅速生成、流动并不断更新,使个体的价值观念失去了继承性和长久性,出现了明显的无根化特征。这必然会降低人们对具有连贯性、一致性和规范性特征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而且网络为舆论最广泛的传播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拓展了舆论传播的空间范围,地球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地球村。网络传播的全球化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渗透提供了便利。“在我们的时代,直接的殖民主义在很大程度上完结,然而我们所看到帝国主义仍以其在政治、思想、经济与社会实际中的特有形式,特别是在文化领域中徘徊”[9]。为了瓦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以网络为载体积极向我国输入其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改变着民众的政治认知,耗散其政治信任的情感,不仅表现出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读和曲解,而且还使马克思主义及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就如塞缪尔·亨廷顿所言:“外国观念的侵入对一个传统社会的稳定造成的威胁,比军队和坦克更彻底”[10]。网络传播的即时性和广泛性使得西方意识形态更具有渗透性和广域性,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这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必须要予以高度重视和加以应对的问题。

二、网络传播境遇中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构的思想理路

网络传播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环境,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引导力、感召力和影响力,极大地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给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很大危害。面对这一形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我们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2]。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2]。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从社会发展中汲取应变的动力,从话语方式、思想理念和传播媒介三个方面入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对民众的感召力、引导力和影响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

(一) 坚持原则与解决问题,坚守思想政治工作根本话语方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感召力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必须通过一定话语的表述和传达,才能被民众接受和认同。因此,采取何种话语方式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问题。“话语权既是话语的道义力量,即所谓的说话‘有人听’和‘愿意听’;也是话语的强制力量,即所谓的说话‘让人听’和‘必须听’”[1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寻找合适的话语表达方式,既要体现话语意义所代表的价値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也要体现话语意义所代表的控制力和强制力。如何实现二者的相互支撑、共同作用,在多元表达和多样主体之间形成话语权威?习近平指出“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讲党性。坚持党性,核心就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定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宣传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坚定宣传中央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这是大原则,决不能动摇”[2]。党性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属性,就是要高扬“主义”,以政治需要来规导育人规格,增进大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和践行。“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2]。离开政治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失去存在的根基。无论环境和形势如何变化,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性本质不能替代,弱化、淡化、边缘化思想政治工作政治性的行为,都是十分错误的,将会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放弃了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政治方向。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因此,必须要高度重视并扭转实际工作中,在有的领域中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的状况[12],要牢记政治责任,始终把实现“两个巩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立足点和根本指针。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偏执于政治性,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和对象都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和文化环境中现实生活着的人,必须要遵从人的正确思想形成和发展规律来开展,不能强制人们放弃唯心主义,也不能强制人们相信马克思主义。“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13]。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建构和运用,不能脱离人民群众的物质条件和正当利益,最具感召力的话语只能来自于民众的日常生活领域。因此,思想宣传和教育工作者必须要与时俱进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和内容进行根本性的改造,既不能执迷于学究式的理论研究,也不能裹挟浓厚的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色彩,而是要理论契合于实践,及时回答时代的难题和群众的拷问,解决民众的实际问题,只有如此,才能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赢得有力的现实印证和实践支撑,激起人民大众与科学理论之间的情感共鸣,使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深入人心。“意识在任何时期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14]。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坚持原则,也要解决问题,实现党性和人民性的价值统一,这是对社会主义思想政治工作根本话语方式的坚守。

(二) 引领整合与亮出底线,锻造形成价值共识的理念张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引导力

列宁指出“它(无产阶级政党)的任务是赋予自发的工人运动以明确的社会主义理想,把这个运动同合乎现代科学水平的社会主义信念结合起来”[15]。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核心,就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这就需要无产阶级政党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要直面思想文化多样化的现实,对多样化的文化思想与价值观念进行规范和引导,重整话语秩序,达成多元价值和马克思主义一元指导的统一,这是价值多元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诉求。意识形态不是虚幻的,而是真实地反映在各类思想文化思潮的交锋碰撞中。正确与错误、真理与谬误是相斗争而存在的,马克思主义在“其生命的过程中每走一步都得经过战斗”[16]。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要牢记政治责任,要有勇气公开运用自己的理性,旗帜鲜明地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想及各种网络谣言、负面炒作、攻击渗透等蛊惑之论进行坚决斗争,通过不断地批判和排异,驱除污泥浊水,凸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真理性和价值性,实现马克思主义对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当然,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元指导,并不是“唯我独马”片面地捍卫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纯洁性,而是要与包容创新共存,在“尊重差异”中增强社会的价值共识,在“包容多样”中掌握思想领导权。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强调,“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17]。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以往僵化和固步自封的思维方式,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以科学理性的态度传承、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积极吸收接纳国外的新思想和新知识,整合多元价值,在包容与排斥中进行生命能量的吸收与更新,增强马克思主义对现实问题的批判性与建构性,构建融会贯通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不断提高和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普适性和包容性,有效消除和澄清人们的思想困惑与误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汇聚的成果,是凝聚中华民族砥砺前行的纽带和精神支柱,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13]。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必须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多元社会思潮的强大引领作用,形塑民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度的理论自觉和价值自信,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筑牢和夯实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普遍认同。

(三) 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实现传播媒介优化,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影响力

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需要靠传播才能实现,传播需要借助于一定的载体和途径。在网络兴盛之前,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靠电视、电台、报纸和学校等载体进行传播影响广大民众。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化的发展,人们之间的联系与交往方式发生深刻改变,互联网生成舆论、影响舆论的能力逐渐增强。习近平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要善于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是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不断提高这项本领”[13]。利用新媒体拓展传播途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这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关键。因此,在网络成为重要传播工具的时代,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理论宣传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充分认识网络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殊功能和巨大潜力,充分运用新技术创新理论传播的方式,占领舆论的制高点。要加强网络主流阵地建设,利用网络的便捷性、多元性、交互性、层次性、多角度等特征,拓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空间。要顺应互联网发展大势,不断加强和改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机制,根据网络传播规律及网民接受的新特点,走网络群众路线,充分运用网络多媒体技术具有的潜力和艺术感染力,建设良好的网络文化,创新改进网上宣传,把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转换成大众所熟悉的网络语言和宣传形式,“关键是要提高质量和水平,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13]。同时,也要加强网络空间的监管和治理,净化网络环境,抵制西方意识形态的网络渗透,坚决打击各种鼓吹、教唆与社会主义制度不相适应的思想和言论,使网络空间风清气正。而且,面对移动化、社交化的新趋势,要坚持大宣传理念,“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坚持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18],既要进一步发挥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和有效功能,又要依托新技术平台来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力,结成线上线下两个同心圆,形成立体化、多样化的工作新机制,打造宣传思想工作的新平台,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将舆论传播触角延伸至社会各个角落,不断扩大话语内容的区域覆盖面,努力形成正面宣传的舆论强势,实现正确的舆论导向,以理论自身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来消除虚假信息和错误思想的负面影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引领群众,实现民众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由点击认知转化为点赞认同。

总之,在网络传播的时代境遇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坚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话语方式,实现党性和人民性的价值统一,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感召力,而且需要转变以往僵化和固步自封的思维方式,锻造形成价值共识的理念张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引导力,同时还需要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实现传播媒介优化,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影响力。只有如此,才能有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

猜你喜欢

话语权话语政治
话语权是一种暴力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媒体话语权对社会工作发展的影响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被春天取消了话语权以后 [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