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盟县蔬菜产业发展路径
2020-12-16代建菊张有光张馨予
赵 俊,代建菊,张有光,张馨予
(1.云南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云南昆明 650224;2.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云南元谋 651300;3.西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西盟 665700;4.西盟县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云南西盟 665700)
西盟县具有优越的气候资源,是发展蔬菜的新兴之地。随着云南省高速公路“能通则通”工作的推动,如何提前做好蔬菜产业基础,亟需厘清思路,打好基础。在适当提高蔬菜自给率的同时,发展外销型蔬菜成为西盟巩固脱贫、助推产业振兴乡村的关键举措之一,如何将资源转变为产业竞争力,需要选择好产业路径、选准产业发展方向,为以后优势产业发展赢得市场空间。
一、科学系统建立蔬菜种植区划
(一)科学建立种植区划
根据现有土地条件和可以改善的土地资源,以海拔为主要维度,基于土地、水利、农业气象、交通、劳动力、现有种植结构等进行分析研判,按照夏秋、冬春2个生产季节进行蔬菜种植区划,尤其以冬春为重点,分阶段、分步骤推进蔬菜产业落地实施。
(二)技术试验示范先行
整合县、乡两级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技术力量,将村级农业员纳入技术队伍,县级财政每年预算出试验示范经费,在品种适应性、配套技术集成等方面进行先试先行,总结出适合西盟山区蔬菜产业发展之路。
二、重视样板示范基地建设
(一)夏秋蔬菜示范样板基地建设
西盟设施蔬菜的减少,一是受外部蔬菜涌入;二是设施大棚建设不合理的摒弃使用。破解夏秋蔬菜难题,重在夏秋蔬菜生产设施的“本土化”“适应性”建设。优先在供应新老县城的2个蔬菜基地上进行优化升级,设施大棚建设需要考虑到强降雨的影响,从基桩、跨度、排灌水等方面进行优化。选择合适的蔬菜种植种类,在夏季技术管理上进行防虫、通风、排湿、高垄栽培等技术集成示范。
(二)冬春蔬菜示范样板基地建设
结合外销型订单蔬菜,集中连片建设示范样板基地,重点对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水旱轮作、轻简省力栽培、滴灌技术、田间清洁管理集成示范,不断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确保蔬菜产品质量。针对北方目标市场,选择喜温类蔬菜,规避蔬菜品种之间的土地竞争,合理调整上市期。
三、夯实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先行
(一)提高基地生产能力
优先提高种植区划内已发展成熟的蔬菜基地生产产能,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连片的高标准菜田,重点补齐水利设施短板,配套水利灌溉设施,确保冬季有水可灌溉。配套农田生产道路,确保农资进地、产品出地顺畅。
(二)重视田头产地交易场地建设
集中连片的种植基地要配套建设田头产地交易场地,不仅有利于产业形成集聚效应,更利于远离消费端的冷链蔬菜产品质量得到保障,减少二次搬运造成的损耗。
四、蔬菜生产主体培育
(一)引进和服务好产销企业
重点引进有市场销售和种植经验的企业,慎重引进新入行和缺乏市场销售能力的企业,尤其要甄别“套取项目”“以资抵债”等产业发展动机不纯的企业,从而避免因产业发育不成熟而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按照市场规律对产业进行扶持,不仅要防止“政策漫灌”造成产业发展畸形,也要防止“政策旁观”而错失发展机遇。
(二)打造产业优势集聚区
产业发展要稳步推进,走出“一村一品” 等于“千村千品”的认识误区,防止遍地开花带来的产业根基不牢。以优势区域重点推进“一村一品”建设,逐步发展成为产业强镇模式,更好的将蔬菜产业发展成优势产业,将优势产业集聚成强势产业。
(三)培育产业服务体系
要注重人的培育,尤其是产业工人的培养,以市场需求倒逼本地人才成长。从种植、运输、分拣、设施建设、喷滴灌布局等多个环节,从产业中学习、成长,将课程开设到田间、开设到生产一线。使本土产业工人逐步成长为产业经纪人,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尽量避免技术工人靠引进、初级工人靠进口、本土产业工人“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