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诊断隐匿性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0-12-16胡英士
胡英士
(四川宝石花医院放射科 四川 成都 610041)
隐匿性骨折是通过常规检查难以发现的一种骨折病情,如果不能对这种疾病及时诊断治疗,将会导致患者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影响治疗效果,增加疾病对患者的伤害,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隐匿性骨折的主要表现为轻度骨折情况,对于其治疗需要借助清楚的检查结果[2]。本院为提高对于隐匿性骨折的诊断效果,选择66例隐匿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分析DR诊断隐匿性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66例隐匿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的纳入时间为2018年3月—2019年5月,这些患者均进行X线检查和DR检查,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将其中的X线检查结果作为X线组,将DR检查结果作为DR组。其中男性36例,女性30例,年龄在42岁~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74±4.84)岁,所有患者均对本次实验知晓,且愿意参与本次实验。
1.2 方法
对我院在2018年3月—2019年5月收治的隐匿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挑选处同时进行X线检查和DR检查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临床资料中的X线检查资料和DR检查资料挑选出来,将其中的患者信息进行隐藏。选择2名具有丰富影像学检查医师作为检查人员,对X线检查资料和DR检查资料进行病情诊断。诊断的内容有患者隐匿性骨折的骨折位置、骨折大小、骨折类型等。当两名检查人员对同一份检查资料诊断结果相同时,则此结果为该资料的实验检查结果。当两名检查人员对同一份检查资料的诊断结果不同时,由另外一名检查人员对其进行确定。
1.3 评价方法
将X线检查资料和DR检查资料的实验诊断结果与患者临床资料中的实际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如果结果相同则表示诊断正确,如果结果不同则表示诊断错误。根据两种检查资料的诊断结果计算相应的诊断正确率。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2.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两种检查资料的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其对比结果为与X线检查结果相比,DR检查的诊断正确率更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见表。
3 讨论
隐匿性骨折是一种假阴性想象,主要是通过一些检查无法发现患者的骨折情况,从而做出患者没有发生骨折的诊断结果[3]。这样会给患者的后续治疗带来极大的麻烦,还会影响治疗效果。根据隐匿性骨折的临床特点,可以将其分为 疲劳骨折、衰竭骨折、隐性创伤骨折、 隐性骨内骨折。
X线检查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影像学检查方式,其检查原理是其和其他物质发生相互作用时会产生能量转换,通过对能力转换情况的监控就可以获知患者的内部情况[4]。在临床上X线检查常用于患者的胸部、腹部、骨、关节、泌尿系统、鼻窦等出处疾病的诊断。DR检查是新一代的医疗放射产品,及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5]。其具有直接通过专业显示器进行阅片,有效的避免拍错片等各种烦恼,对骨和关节处的结构成像较好等特点。使得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在不断增加。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通过对患者的DR检查结果进行诊断的诊断正确率要高于传统X线检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DR诊断在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检查效果,尤其是对骨质疏松,小孩骨骺分离,骨折,骨小梁细微改变等都能较为清楚的表现出来,可以将隐匿的骨折变化在检查结果中突显从片子上标注。将其运用到早期发现骨折的各种表现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有效的将患者的外伤性,病理性等隐匿骨折的表现出来。
综上所述,对隐匿性骨折使用DR检查,可以有效的将患者的骨折情况诊断出来。DR诊断是一个有效的临床检查方式,值得在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中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