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MRI诊断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准确情况及误诊情况分析

2020-12-16张必全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3期
关键词:异位症囊肿盆腔

张必全

(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江苏 苏州 215101)

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良性状态,但其与肿瘤种植、侵袭较为相似,其通常发生于卵巢、盆腔部位,临床表现出月经来潮时出血异常,聚积在卵巢、盆腔四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大多学者认为主要是因病患机体内,经血逆流进入腹腔后被病患腹腔当中的纤维组织包裹,进而引起囊性病变[1]。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诊断采取影像学检查,常用诊断办法为CT、MRI。此次研究对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取CT与MRI诊断,分析其诊断准确率及误诊情况,阐述总结如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7月到我院经手术病理明确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年龄24~40岁,平均年龄(29.21±3.48)岁,盆腔触痛结节10例,痛经8例、性交痛10例;孕次0~4次,平均(1.84±0.62)次;产次 0~3次,平均(1.20±0.34)次;观察组年龄22~42岁,平均年龄(29.74±3.57)岁,盆腔触痛结节11例,痛经10例、性交痛9例;孕次0-5次,平均(1.67±0.70)次;产次 0~3次,平均(1.32±0.38)次。研究已通过院方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且全部患者都签订了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且通过病理检查后确诊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CT检查。将螺距设定为1.5,厚度8mm,平扫,向病患注入100ml优维显对比剂,速度为3ml/s,1min后增强扫描3min,完成后重建8mm厚度进行多平面重建。

观察组采取MRI检查。冠状位采取T2WI序列,设定TR为1000 ms,TE设定为71ms,矩阵512×512,盆腔轴面T1WI当中的TE、TR设定为4.8ms、185ms,T2WI当中TE、TR设定为59ms、1200ms;进行增强扫描时使用扎喷替酸葡甲胺比对剂,用量0.1mmol/kg,采用高压注射器进行肘静脉注射,速度1ml/s,完成后冲管给予生理盐水20ml,扫描及时开展。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种诊断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此次研究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CT、MRI诊断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诊断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对比

60例研究对象中,CT 检查的28例当中有19例确诊,占比67.86%;9例患者误诊,占比32.14%。MRI检查的32例当中30例确诊,占比93.75%;2例患者误诊,占比6.25%。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扫描表象分析而言,对照组采取CT扫描结果可见12例是单囊型病变,16例是多囊型病变,误诊的9例患者中分别误诊为功能性囊肿5例,病变是单囊性;误诊为囊腺瘤4例,病变为多囊性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伴蒂扭转1例。观察组病患14例是单囊型病变,18例是多囊型病变,误诊的2例患者中误诊为双侧附件炎,病变为功能性囊肿1例,单囊性1例。

3 讨论

CT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影像学主要特点是:①囊性病变与子宫或是四周器官组织紧密相连,CT>30Hu,<50Hu,进行增强扫描后囊壁强化出现轻度或中度表现;②局灶性高密度病灶处在囊当中,发现凝血块,液性部分不存在强化;③囊组织中反复出血,压力升高,裂隙表现在囊壁上,渗出组织进行包裹。但当病变早期受到囊壁厚度的影响,其出现低密度,无法准确辨别卵巢功能性囊肿,特别病变成单囊性时辨别难度更大[2]。此次研究当中CT误诊的9例患者中分别误诊为功能性囊肿5例,病变是单囊性;误诊为囊腺瘤4例,病变为多囊性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伴蒂扭转1例。分析误诊原因主要是多囊性病变后囊壁变厚,诊断医师对增强扫描后强化表现不会发生在囊壁密度影处有所忽略。使用MRI检查方式,因出血伴随月经周期出现,新、旧病灶合并存在,影像学主要表现出:①T1WI、T2WI都是高信号,出血反复存在,其成份多为红细胞;②T1WI、T2WI都是低信号,主要由于囊肿血液凝固成了血块;③T1WI表现出高信号,受到陈旧性血液的影响,T2缩短,T2WI表现出完全的低信号;仰卧时下沉囊中组织,致使T2WI上端呈现高信号、下端呈现低信号;囊腔四周附着物以及上皮时,T2WI四周呈现出低信号,中间呈现出高信号[3]。此次研究结果可见,MRI检查的32例当中30例确诊,占比93.75%;2例患者误诊,占比6.25%,其诊断准确率较高,对于误诊情况应认真分析影像图像,减少误诊。

综上所述,CT、MRI诊断应用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当中,两种诊断方式均有一定误诊率,相比而言,MRI诊断准确率更高,应不断提高诊断水平,为临床医师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异位症囊肿盆腔
体外高频热疗仪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痛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针药结合治疗巧克力囊肿案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miR-145通过调控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OCT4的表达促进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展机制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46例牙源性颌骨囊肿的治疗体会
常跷二郎腿,易患子宫异位症
肝囊肿与癌“不沾亲”
肝囊肿要不要治
盆腔积液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