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英语术语词汇的特征及其英汉翻译策略*
2020-12-16黎珂
黎 珂
(武汉商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北 武汉 430056)
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可供食用的大型真菌,通称为蘑菇[1]。中国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种,目前人们熟知的食用菌有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草菇 [Volvariella volvacea (Bull.ex Fr.)Sing.]、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 (Jacq.:Fr.)Kummer]、秀珍菇(Pleurotus geesteranus)、杏鲍菇(Pleurous eryngi)、茶树菇(Agrocybe aegerita)、猴头菇(Hericium erinaceus)、香菇 (Lentinus edodes)、松茸 (Trichotoma matsutake) 等[2]。
与食用性植物相比,食用菌的营养价值较高,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蛋白质、糖类、脂肪类、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可以满足人体对于多种元素的需求[3]。部分食用菌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如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猴头菇因含有多种营养元素,可用来平和内脏,帮助消化,并在治疗癌症方面能起到较好的疗效[4]。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世界各国经济、文化交流日渐频繁,而在国际交流中,英语已经成为一种最主要的国际语言。由于食用菌具有真菌学科领域的独特性,食用菌英语术语也就有别于其他的英语文体,因此在进行中英翻译时,更侧重于翻译的科学性、准确性和严密性。这就要求广大翻译工作者不仅要掌握精湛的翻译技巧,还需要具有该领域的专业文化知识,方可为翻译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
1 食用菌英语术语词汇的构词规则
语言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的,随着真菌产业的不断发展,新的菌类学词汇越来越多,这就需要人们创造出一些新词。而新词的产生,也大体上服从一定的规则,有其规律可循。语言学家把这种专门研究词形变化现象和规则的学问称为词形学(morphology),通常简称为构词法(word formation)[5]。构词法主要包括转化法、合成法、混成法、派生法、截短法和词首字母缩略法等[5]。食用菌英语术语词汇作为农业英语的一个分支,其构词规则具有农业英语的独特性,对食用菌英语术语中最常见的2种构词法即合成法和派生法做简要介绍。
1.1 合成法
合成法(compounding) 是食用菌英语术语词汇最常见的构词法之一,是指由2个及2个以上的词组合成一个词[6]。很多食用菌术语词汇是由合成法组成,例如mushroom(香菇) 是由mush和room合成;puffball(牛屎菇) 是由puff和ball合成;toadstool(伞菌) 是由toad和stool合成[7]。
1.2 派生法
2 食用菌英语术语的词汇特征
2.1 食用菌英语术语词汇多来源于古希腊或古罗马语
据美国科技英语专家Oscar E.Nybaken统计,在1万个普通英语词汇中,约有46%的词汇源于拉丁语、7.2%源于希腊语[8]。作为农业英语分支的菌物学英语术语也同样具有相应的特征。如:1)英语词“fungus”,其复数形式为“fungi”,最初指大型伞菌,是英语语言里仍在使用的拉丁词之一,目前国内普遍译作“真菌”[9];2) 英语词“mushroom”,根据我国制定的《GB/T 12728-2006食用菌术语》中定义,是指可食用的“蘑菇”,该词来自中世纪英语词“muscheron”或“musseroun”;源自古法语词“meisseron”或“moisseron”(现代法语作“mousseron”);该古法语词又源自中世纪拉丁词“mussirionem”,释义为广义的伞菌,既包括可食用的,也包括有毒的[10];3) 英语词“Boletus”源自拉丁词“Boletus”,最初即表示伞菌,尤指可食用的伞菌;4) 英语词“toadstool”,国内通常译作“毒菌”,源自拉丁词“tadestole”,其释义均为广义的伞菌,与“Boletus”“fungus”意义相同[11]。
2.2 食用菌英语术语词汇大量使用名词和名词性词组
食用菌英语术语词汇广泛使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简单明确地表达所指对象。
1) 名词词组的术语,如 shiitake(香菇)、tuekahoe(茯苓)、nameko(滑菇) 等。
2) 名词性的词组包括名词加名词的组合,如wood mushroom或 woodland Agaricus(白林地菇)、field mushroom或meadow mushroom(四孢蘑菇)、horse mushroom(田蘑菇)。
3) 形容词加名词的组合,如鸡腿菇(shaggy mane)、soft puffball(黑紫马勃)、smooth parasol(粉褶白环菇)。
4) 形容词加名词再加名词的组合,如white sanctity mushroom(白灵菇)、clustered mushroom(肤色蘑菇)、rosy wood mushroom(甜蘑菇)、reddish field agaric(草地蘑菇)、anise Agaricus mushroom(雀斑蘑菇) 等[12]。
2.3 食用菌英语术语词汇侧重于所指意义
所指也叫“参照”或“指称”(reference) 是指词和它所代表的客观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关系,与词的内涵意义(sence) 相对应,词的内涵意义是词的词典意义。如“dog”的所指意义是客观世界里真实存在的“狗”,而其内涵意义即词典意义是指“一种被驯化了的犬齿哺乳动物,有很多种类,并在大小和外形上有很大的差异”。这显然不是日常生活所见的狗,而是抽象的任何具有这种特性与属性的一类动物的定义。食用菌英语术语具有农业英语词汇的客观性文体特点,其大多表达所指意义,既方便传播又可以避免内涵意义带来的混淆和误解。类似的词很多,比如说Coprinus(鬼伞菌)、Calvatia(秃马勃)、Bovista(灰球菌) 等,这些食用菌英语术语词汇都表达客观世界里真实存在的真菌而非真菌的内涵意义[12]。
抓制度完善。坚持问题导向,督促各单位针对工程项目、公务接待、选人用人等重点问题,结合巡察、审计意见建议,加强制度建设,增强制度的针对性、可操作性,新制定制度6项,修善制度15项,将制度的笼子扎紧、扎实。
2.4 食用菌英语术语词汇多描述食用菌本身最显著的特征
食用菌英语术语词汇往往描述食用菌本身最明显或最重要的特征。从李传华、曲明清等撰写的《中国食用菌普通名名录》来看,在食用菌英语术语词汇中:
1)“颜色”词是描述食用菌特征最常用的术语词汇。如golden ear(金色银耳) 中的golden,golden-white ear(黄白银耳) 中的golden-white,brown witch’s butter(茶色银耳) 中的 brown,blackening Russula(黑红菇) 中的blacking,olive brittlegill(青黄红菇) 中的olive,common yellow Russula(黄白红菇) 中的yellow,rosy Russula(红色红菇) 中的rosy,bright red mushroom(大朱红菇) 中的 bright red,blue-green anise mushroom中的blue-green(浅黄绿杯伞)等,这些术语中的颜色词都描述食用菌本身最显著的特征。
2)表达食用菌最显著的“形态特征”的词语也很常见。如spiral-formed Lentinus(贝壳状小香菇)、bear’s head tooth(珊瑚猴头菌)、short-stemmed Melanoleuca(短柄铦襄磨)、striated stall mushroom(条柄襄磨)、shingled trich(鳞盖口蘑)、streaked Tricholoma(条纹口蘑)、spindle-stemmed bolete(缘盖牛肝菌)、funnel chanterelle(管型喇叭菌)等。
3)还有部分种类的食用菌英语术语词汇,用表达其“生存环境”的词语来描述这些物种最显著的特征。如bamboo sprounts指短裙竹荪,此类英语术语词汇相对较少,而用“颜色词”和“形态特征词”来表达食用菌英语术语词汇的居多[12]。
3 食用菌术语的英译策略
作为农业英语的一个分支,真菌学领域的专业术语同样要求表达严谨、规范,译文要准确,客观。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尽量避免使用修辞手法,科学严谨地对原文进行翻译。随着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真菌业也逐渐进入国际市场,食用菌术语的翻译尤显重要。译者不仅要了解食用菌本身的专业知识,如颜色、形态、地理环境,保健、药用价值等传统文化,还要及时关注国际市场的贸易术语、行业新词,与国际接轨,以便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在国内外市场上不断发展。
3.1 食用菌术语翻译的难点
3.1.1 食用菌术语中古汉语的英译问题
中国的古汉字博大精深且晦涩难懂,多数译者在面对古汉语时,连读音都拿不准,更谈不上翻译其具体含义了。此时便需要译者查阅字典、词典等辅助工具对其进行核实并取义。当遇到释义较多时,译者还需要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根据英汉食用菌术语各自的语言文化特征对其进行取义,这一过程给译者带来很多麻烦。例如,马礼逊所编撰的世界首部汉英双语字典《华英字典》中收录以下相关字词[13]。
3.1.2 食用菌术语的专业性很强
我国食用菌业属于农业领域的一个分支,其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真菌类英语术语主要涉及真菌领域的专业词汇,这些专业词汇与菌类学的专业文化知识紧密相连。例如,puff ball一词在字典中的释义为“马勃”,也可释义为“胆星”“南星”“牛屎菇”“灰菇”。如果译者没有丰富的真菌学专业知识,不知道“胆星”“南星”“牛屎菇”“灰菇”均为“马勃”的异名,就很难向外国人解释为什么一个英语术语词汇对应多个汉语翻译[12]。因此,在翻译食用菌专业术语时,译者必须具有较高的食用菌领域类的专业文化素养,才能保证翻译的正确性和规范化,才能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3.2 食用菌术语词汇常用的英汉翻译策略
3.2.1 音译法
音译法也是一种常见的英语翻译方法,是直接根据食用菌名称的中文读音来对食用菌进行英语命名的方法。如“mold”和“moldy”二词,后者与广州方言中的“fat kw’an”一词对应(根据发音,应为“发菌”)[14];“茯苓”一词在邝其照《华英字典集成》(1868年) 的“药材名目”篇录中释义为“fookling”,系音译,而非意译[15]。音译法不能让外国人真正的理解中国食用菌的真正含义,只有将其与其它的翻译方法相结合或加以备注解释,这样才能发挥其作用。因此,真正用音译法翻译中国食用菌术语词汇的并不多见。
3.2.2 直译法
所谓直译法就是严格按照原文字逐字逐句一对一地翻译,根据词汇的意思翻译成对应的外文。我国很多食用菌的术语都是使用直译法来翻译的。如“炸鸡菇”译成“fried chicken mushroom”,高柄蘑菇译成“long stalked Agaricus”,“草地马勃”译成“meadow puffball”,“梨形马勃”译成“pear-shaped puffball”,“猴头菇”译成“monkey head mushroom”,“田野蘑菇”译成“field mushroom”,“小白蘑菇”译成“small white mushroom”,“虎皮香蕈”译成“tiger-skin mushroom”等[12]。
由于直译可以直接并确切地表达食用菌词汇的所指意义,在食用菌术语的翻译中,译者一般都会优先选用直译这一翻译策略,即严格按照原文进行字、词的对应翻译。随着食用菌产业的不断发展,翻译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是能够科学严谨、准确无误地把食用菌的典型特征、营养价值、药用功效等介绍给全世界的广大消费者,因此,直译法是食用菌英语翻译手法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然而,我国的文化博大精深且历史源远流长,许多食用菌名称背后蕴含着其它故事,此类情况使用直译便不太适合。如一种名为“伞菌”的真菌,若直接翻译成“umbrella mushroom”,会让外国人难以理解并产生误会,其正确翻译应为“Agaricus”[12]。因此,在翻译时,译者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翻译方法,来帮助外国人更好地理解食用菌的意义,从而推动我国食用菌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
3.2.3 意译法
当直译背离原文的逻辑或意思、没有对应的语言或引发歧义时,译者可以选择意译。所谓意译,也称自由翻译,是指根据原文大意来翻译,不作逐字逐句的翻译。意译主要是在原语和译语体现出巨大文化差异的情况下得以应用,大量的实例说明,意译的使用体现出不同民族的语言在生态文化、语言文化、宗教文化、物质文化和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差异性。
在我国,部分食用菌的名称术语蕴含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在翻译食用菌术语时,译者选择意译的翻译策略,既能避免因直译而引发的歧义,又能使广大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食用菌文化。在我国,部分食用菌术语词汇需要译者结合食用菌的发源地、形状、颜色和地理环境等因素来进行翻译。如金黄喇叭菌子实体小,因其色为金黄色至老金黄色,近喇叭状而得名,金黄喇叭菌被翻译成“yellow Chanterellus”,是因为翻译时结合了其形态和颜色的特点[12];茯苓又被称作云苓、松薯、松筏,叫云苓是因为我国云南盛产茯苓,至于松薯、松筏的称呼,则因其寄生于松根上而得名。因此,英国利兹大学教授詹纳尔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在其翻译的《西游记》英文全译本《Journey to the West》中将茯苓意译为“China-root”,意指中国特有的,也有译者将其直接翻译为“fuling”[16-17]。
除此之外,有些食用菌的翻译是根据其独特的生长位置。如松茸菌是一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食用菌,松茸菌多与秋季生长于我国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松林或针阔混交林地,由此被意译成“pine mushroom”[18];还有些食用菌被公认为治病功效特别好的药材如灵芝,中国几千年来,灵芝一直被披上神秘的外衣,民间传说灵芝有起死回生、长生不老的功效。其实灵芝并没有起死回生,长生不老的功效,但是所富含的营养价值很高,对调节人体健康,滋补身体有很大的作用。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灵芝作了较详细的记载:灵芝性平、味苦,主治胸中结,益心气,补中,增智慧,不忘,久服轻生不老,延年益寿[19]。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灵芝主要用于身体出现的虚劳体弱,神疲乏力,心悸,失眠,久咳气喘等方面的治疗和调理[20]。因此,在《中国食用菌普通名名录》中,灵芝被翻译成“supernatural mushroom”实为贴切[12]。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食用菌产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已逐渐成为食用菌出口的大国,把我国的食用菌产品客观准确地推广给世界各国十分必要。因此在翻译食用菌专业术语时,为了避免外国人的误解,广大翻译工作者既需要深入了解食用菌英语专业术语的构词特点、语言特征;又要探究食用菌本身的形状、特点、颜色、生长环境以及其营养和药用价值;并结合食用菌的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把中国食用菌准确、科学地推向国际市场,从而推动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