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语文要素,须经历必要的思维历程
2020-12-16周美华江苏南通市新桥小学
周美华 (江苏南通市新桥小学)
任何文本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目的不同的阅读就应该关注课文中不同的内容,也应该相应地运用不同的策略。在学生已经积淀了一定的阅读经验、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之后,语文教学就应该着力引导学生建立“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不同阅读方法”的意识。笔者即以统编版六上教材第三单元中《竹节人》一文的教学为例,为完成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这个任务,谈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一、整体把握文本,在快速阅读中扣准板块内容
真正解决编者设定的第一个任务“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就必须在整体性把握文本的基础上,提升学生内在的认知意趣,真正为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基于此,教师引导学生先整体性阅读课文,并逐步思考:作者围绕着“竹节人”主要描写了哪些内容?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性阅读和理解,逐步认识到作者紧扣“竹节人”主要描写了四个板块的内容:概述我们全都迷上了竹节人;竹节人的做法;斗竹节人的乐趣;老师没收竹节人,自己却偷偷玩起来。在对文本的内容进行整体性把握的基础上,教师开始引领学生阅读文前导读的内容,并找准学习任务与文本之间的内在关联,让学生认识到要想真正高效而深入地解决“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这一任务,就应该将学习、研读的焦点关注在课文的第二板块中,而对于其他三个板块的内容就可以采取略读、跳读的方式。
教师主要设置了两个环节:其一是基于文本整体,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其二是基于学习任务,形成任务之间的认知对接,明晰需要关注的内容,让学生在可快速阅读的过程中及时而高效地扣准板块内容,为促进学生语文核心能力的不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深入文本细节,在深入细读中解决学习任务
相同的意思可以采用完全不同的形式加以再现,教师要引领学生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进行感知,梳理不同形式所具有的表达效果。
课文中关于竹节人的制作方法主要集中在第三自然段,作者以严谨的表达顺序、精准的遣词造句,将竹节人的制作方法和步骤展现出来,而学习任务中编者要求写出“制作指南”,很显然这两种语言表达形式有着较大的区别,教师就可以从“制作指南”的形式出发,根据文本中的语句为学生撰写“制作指南”进行了项目划分:制作工具、制作材料、制作方法、制作注意点,鼓励学生自主性深入文本语段中,依托这些常项从课文语段中提炼出相关的内容:制作材料主要有毛笔杆、一根纳鞋底的线;制作材料主要以钻孔与锯子为主;制作步骤主要分为三步,第一步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第二步在上面钻一对小眼然后再锯八截短的,第三步用一根纳鞋底的线把它们穿在一起;制作的注意事项主要是“锯的时候要小心,弄不好一个个崩裂,前功尽弃”。
教学板块紧扣“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这一学习方法,对课文语段中严谨、精准的文字进行了深入解构,利用相关的项目对语段中的信息进行了提炼,为后续最终达成任务时的复述再现提供了支撑。
三、利用内在关联,在紧密串联中复述语段内容
很多教师认为了解了文本,提取了最为核心的信息,学生就可以深入了解竹节人的制作方法,这一任务的教学也就可以鸣金收兵了。但此时学生所获取的内容和制作方法,基本停留在原始性和零散性的状态。教师需要对这些零散的信息进行统整和处理,真正落实学生内在的认知能力。
教师在完成了信息提取工作之后,就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在文本深处,并相机设置了语言表达与再现的情境:周末,你的表弟要来到家中和自己一起玩,但父母要求不能看电视,也不能玩电子产品,如何才能让两个人一起度过一个快乐的周末呢?你想到了与表弟一起玩竹节人,但怎么才能制作出竹节人呢?请你用自己提炼出来的步骤和方法,教弟弟制作竹节人。有了情境的支撑,学生的认知思维更加活跃,他们纷纷从“准备工作”“制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三个不同的维度进行了探究与思考,将整个制作过程巧妙地落实到训练之中。虽然学生说出来的内容与课文语段有一定出入,但却是他们在理解、提炼了文本信息之后的表达反刍,对于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一种极好的训练。
不同的阅读目的应采用不同的策略,但教师不能仅仅做一个甩手掌柜,而要引领学生在扎扎实实的训练过程中走一个思维的来回,让他们灵活地选择相关的思维和策略,有效地促使其内在认知素养的不断提高,真正为学生关键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