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卡拉村鸟笼文化对经济发展研究

2020-12-16

营销界 2020年41期
关键词:丹寨县养鸟鸟笼

卡拉村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龙泉镇东北部的一个小村庄,东与排正村相连,南抵中华村,西抵丹寨县东湖水库,北与丹寨县果园场接壤,卡拉村是芒筒芦笙的发源地之一,手工鸟笼也是卡拉村的一大特色,也是卡拉村的主要经济收入之一。卡拉鸟笼除了有普通的鸟笼以外,还有集编制、雕刻、蜡染、刺绣、书法、绘画等艺术为一体的精品鸟笼 。2007 年,丹寨县卡拉村被贵州省文化厅命名为“鸟笼编制艺术之乡。”2009 年,卡拉村的“鸟笼制作技艺”被列为贵州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卡拉村的鸟笼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情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但是,现目前卡拉鸟笼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

一、丹寨县卡拉村手工鸟笼的历史背景

南方的少数民族都喜好养鸟,大都有爱鸟养鸟的习俗,而且在每一个季度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都会组织斗鸟比赛,这是从老一辈流传下来的规矩。在但养鸟的同时为了防止鸟儿逃跑并且能够观赏鸟儿,需要给鸟儿一个栖息的环境,所以就有鸟笼存在的必要了。根据苗族历史记载,苗族人十分喜好养鸟,而大多数苗族喜欢养鸟的人,都会给他们的鸟儿选择一个称心如意且外观精美的鸟笼。鸟笼是养鸟户们的基本用具,卡拉村的苗族作为丹寨苗族的分支,和丹寨苗族的习俗一样,都是以鸟为图腾,崇拜鸟。因此常有养鸟斗鸟的喜好,丹寨县卡拉村的周围山林密布的,对于苗族猎户来说是一个很好的狩猎环境,所以周围的卡拉村人经常参加狩猎捕猎活动,而且养鸟和捕鸟也是卡拉村人生存与娱乐相结合的民间活动,既解决了生存问题,也在其中找到了乐趣。随着保护动物和保护环境意识的慢慢增强,周边的村民不再进行狩猎和捕鸟,但村民们仍然保存着养鸟和斗鸟活动。但为了给鸟儿们一个栖息的场所,所以卡拉村制作出鸟笼能让鸟儿栖身的场所。

二、丹寨县卡拉村手工鸟笼工艺简述

(一)丹寨县卡拉村手工鸟笼制作材料

手工鸟笼所需要的材料有竹材、蔑刀、标尺、锯子、夹子及其其他辅助工具。竹材有楠竹、雷竹、金竹等。大多制作的时候都是选择当地的优质楠竹、雷竹和金竹为原材料。并且这些竹子大多都是已经长了三到四年,在这个生长时间段的竹子,才是最适合做卡拉村鸟笼的竹材料。

(二)丹寨县卡拉村手工鸟笼制作手法

手工编制鸟笼的过程也很繁琐,大概有二三十道工序。首先是砍竹子、量竹子、刮竹子、削竹子,再画尺寸,画完尺寸将竹子加盐下锅煮,然后再机头打孔,七七八八算下来得有几十道制作工序,但从村民口中得知,在制作鸟笼的过程中最难的还是设计。如果设计不好笼子的每一个栏杆的长度,又可能制作出来的笼子就会是歪的和偏的。而一个真正的鸟笼是从上到下都是一条直线,如果有歪的或者是偏的,那么这个鸟笼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鸟笼。现在卡拉村生产出竹子的特点:首先是要保持当地的手工编织技术,其次是要保留竹子上的蔑青,竹子留青的时候制作出来的鸟笼才是最坚固的,正是这个原因卡拉村手工编织的鸟笼的使用年限最底不低于十年以上。

(三)丹寨县卡拉村手工鸟笼所分品种

卡拉村的手工编制的鸟笼样式品种繁多,规格多样,有的十分小巧,有的美观大方。以形状分类的话,有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形,但大多数是以圆形为主;以规格来分类的话,有单丝鸟笼和双丝鸟笼;以品种来分类,有雏鸟笼、云雀笼、小米雀笼、画眉鸟笼等,在卡拉村主要养的鸟就是画眉鸟,在卡拉村的鸟笼当中画眉鸟笼的数量是最多的。但是由构造来区分,有高低之分也有大小之分,不仅如此还有内外上下内外之分。最罕见的就是还有左右或者左中右笼。品种各式各样,不同地区的叫法也不一样,正如常言道“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卡拉村人习惯于将鸟笼按照档次来区分,大致分为普通笼和精品笼两种类型。

三、丹寨县卡拉村手工鸟笼传承现状

卡拉村的鸟笼制作已经有了两百多年的历史,但是在21世纪60 年代的时候这门手艺被迫中断。所幸的是,村里有四位老人将这门手艺保留了下来,才将卡拉手工鸟笼技艺传承下来。卡拉手工鸟笼现任负责人名王秋,女,苗族,丹寨县金山村人,现嫁于卡拉村,师从公公王玉和,是省级鸟笼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2005 年开始学习鸟笼制作技艺,通过几个月的学习,终于掌握了全部的卡拉鸟笼编制技艺。在卡拉村基本家家户户都会制作鸟笼,大多都是男女搭配合作制作,女人负责削笼丝和底丝,而男人负责制作笼箍等力气活。制作笼窟是一个力气活,不仅要保证能把两头相接,而且还得保证形状是一个正圆形,所以需要力气大的男人来做这个程序。但在近年来,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生态文明的建设,养鸟的人群大多为老年人,而且养鸟的人越来越少,这使得村民们制作出来的鸟笼难以销售出去。村民们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舍弃手工鸟笼编制技艺,外出打工谋生,而继承该项编制技术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四、丹寨县卡拉村手工鸟笼在传承中存在的问题

(一)手工鸟笼继承人青黄不接

因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生态文明的建设,养鸟的人群大多为老年人,而且养鸟的人越来越少,这使得村民们制作出来的鸟笼难以销售出去。村民们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舍弃手工鸟笼编制技艺,外出打工谋生,而继承该项编制技术的人也越来越少了。在过去手工编织鸟笼是一项糊口的手艺,传承人大多从小开始学习,并以口传心授的模式传承下来。但现在由于鸟笼制作出来难以销售,大多都已经舍弃该项技艺,寻求其他的谋生之路。除此之外,现目前社会对于该项传统非遗技艺的认可度不高,人们会觉得继承该项技术的成就感不够高,不如另谋生路,使之名利兼得。

(二)手工鸟笼未形成产业发展传播

进行合理科学化的产业发展与开发,是丹寨县卡拉手工鸟笼进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进行产业化的发展传播必须得有一定的资金保障,因为只有在资金的支撑保障之后,才能对该非遗产业进行商业开发,同时通过资金的注入对卡拉鸟笼编制技艺传承传播工作进行推动。现目前丹寨县卡拉村已经建设相关产业的展览区和非遗旅游景点的商业开发,但是获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相对惨淡,对于该项文化产业经济的发展未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所以还需进一步进行规划,达到我们产业发展传播的目的。

(三)手工鸟笼技艺的传播相对单一

在现目前阶段的卡拉手工鸟笼的传播方式相对较为落后,导致很大一部分人不知这项非遗技术的存在,无法进一步的了解这项非遗相关内容,也无法进一步对该项技术产生相关的兴趣。再者传播形式太过单一、传播内容不够新颖,导致了该项非遗技术的传播吸引力不够,未能有效地利用传播资源,未达到资源利用最大化。目前,卡拉手工鸟笼编制技艺的还是以口口相传的方式进行传播,由于传播者对现代新媒体等新型传播方式不太了解,从而限制了卡拉手工鸟笼非遗的传播。在新媒体时代,如果不运用新媒体等现代传播方式进行宣传,那么传统的传播方式与新媒体传播方式的效果相比较,传统的传播方式限制了非遗的传播效果。在新时代,想要将非遗技艺广泛传播,不能只是依靠传统的传播方式,需要结合当下时代的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结合以人为本,世代相传得原则将其传承下去。

五、卡拉鸟笼传承与发展的策略思考

(一)加强“非遗”吸引人才机制

卡拉手工鸟笼青黄不接是现目前的问题之一,出现该问题是因为在当下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大多很浮躁,很难把注意力集中在需要长时间学习、练习、磨炼的技艺上。其次是因为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被快时代消费,无法抽身去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使之对非物质文化缺乏情感基础,缺少对非物质文化的认同感。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得增加人们对非遗的文化情感,增加他们对非物质文化的认同感。如何增强认同感和对非遗的情感呢?这得通过政府落实宣传非遗技艺和引资在非遗项目上,让非遗不再避世,要融入生活,从生活中增强认同感。

(二)建立手工鸟笼产业

丹寨县卡拉手工鸟笼进行产业发展需要在政府得帮助下引进投资,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进行产业化的发展必须得有一定得资金保障和政策支持,才能顺利得发展产业。卡拉手工鸟笼产业规模尚未成立,且生产管理并未成规模。现目前,卡拉村的鸟笼生产大多为散户经营,没有固定统一集团,管理较为散乱不太统一。若想进行产业发展,首先,形成一条生产的产业链,有统一的管理和售卖模式,有固定的客户群体。然后成立手工鸟笼产品的龙头企业,铸造一个有文化创意的特色品牌,从而来提升产品的产业竞争力,在现在传统鸟笼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因为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生态文明的建设,养鸟的人群大多为老年人,而且养鸟的人越来越少,这使得村民们制作出来的鸟笼难以销售出去。消费群体较为固定,所以需要进行创新,并且扩大消费群体,这也是鸟笼传承人王秋所想进行改进创新。为了在不丢失传统手工鸟笼技艺的基础上开发创新一些新产品,例如:灯罩、书架、花篮、等装饰品,将技术和实用相结合,让这门非遗技艺传承下去。

(三)加强手工鸟笼技艺的传播

现目前,手工鸟笼技艺的传播相对单一,在这个新媒体传播的时代,单一的宣传在这个市场上是很容易被人遗忘,没有竞争力,无法达到我们传播宣传的目的。新媒体时代,传播形式多样化,例如,抖音、快手、小火山等短视频平台投放视频;或者是通过产业联动进行联名设计进行传播;再者联合大IP 进行动漫制作,进行联合宣传。这都是加强该项技艺传播的途径,通过多样的传播,来提高卡拉鸟笼的知名度,增加鸟笼的销售量。

五、结语

卡拉手工鸟笼编织技艺是卡拉人民世代传承的文化表现形式,也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和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丹寨县养鸟鸟笼
闻稻香,赏科景
补妆
鸟笼逻辑
鸟笼
古董鸟笼:欣赏收藏两相宜
老人的爱鸟不宜放室内
贵州农村小学生性教育现状研究
该不该养鸟
贵州丹寨县蓝莓种植适宜性气候资源精细化区划
以己养鸟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