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形势下国企财务监督问题及对策

2020-12-16

营销界 2020年41期
关键词:财务监督监督机制国有企业

在一个高度发达的经济社会当中,势必同样会有高度发展的财务管理监督机制作为经济发展的可靠保障。对于国有企业来说,肩负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任,更要建立起完善的财务管理监督机制。但是由于我国经济起步时间较短,自改革开放以来才逐渐放开了对经济市场的掌握,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导致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久之前还停留在“野蛮成长”阶段,财务管理监督机制并不健全,这也有我国经济发展过于迅猛的不部分原因,导致我国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完善财务管理监督机制。在当今经济发展新形势背景下,国有企业要想进一步发展壮大,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作出更加突出的贡献,就势必须对财务管理监督机制作出一定的优化和改进。

一、财务监督工作在国有企业当中存在的重要意义

(一)可以为国有企业资金提供可靠保障

顾名思义,财务管理监督机制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对国有企业资金流向进行有效审核,确保国有企业资金的每一笔支出和收入都可以被记录在案,以此来确保国有企业资金流向的健康性。国有企业有着巨大的资金流,对于工作人员是巨大的诱惑,再加上经济社会当中传统文化落寞,人们对于经济效益越来越重视,并且由于西方外来文化当中“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的盛行,对于我国国有企业工作人员的精神生活造成了极大的侵害,导致国有企业工作人员进行贪污腐败行为的可能性大幅度提升。而贪污腐败行为的前提是财务管理工作当中存在明显的漏洞,当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监督机制完善之后,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进行贪污腐败行为的难度,也可以可好地打击违法犯罪行为,迫使嫌疑人在犯罪过程中留下更多的证据,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抓捕。

(二)有助于国有企业资金优化配置,避免资金浪费

由于国有企业的特殊性,运行资金是由国家政府作为支撑和保障的,资金的用度和国有企业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不大,这就导致部分工作人员资金花费大手大脚现象的出现,使得国有企业大量的资金财产被白白浪费掉了。而在国有企业拥有健全的财务监督财务管理之后,对于资金流向的约束性更高,可以有效避免员工浪费国有企业资金的现象,可以有效提高国有企业资金的利用率。同时,在过去“野蛮发展”的国有企业运行模式当中,对于企业资金的使用缺乏计划性,导致在很多地方造成重合消费,不仅造成国有企业资金支出变大,也会造成大量社会资源的浪费。而在高度发达的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监督机制的引导下,可以更好地对企业资金进行统筹兼顾,将每一份资金都用到国有企业发展的“刀尖”上。

(三)有利于国有企业走向正规化

财务管理是一个企业运行的根本命脉,也是一个企业立足的基础。故而,一家企业要想走向正规化道路,首先就必须做到财务监督工作的标准化。资金问题贯穿企业运行的全过程,健全的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监督机制可以让工作人员的财务行为更加规范,并可以逐渐培养工作人员规范化的操作意识,从而促使国有企业由“野蛮发展”阶段走向“精细化管理”阶段。只有当国有企业走向了正规化的发展道路,才能够促使国有企业运行过程更加细致、更加高效,在社会竞争中能够占据优势地位。

二、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监督机制当中的不足之处

(一)国有企业内部缺乏对财务监督工作的重视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建设百废待兴,一切都需要重新开始,在“经济挂帅”策略提出之后,部分国有企业上层管理人员就错误地认为企业的根本目的是要攫取更高的经济效益,而国有企业的官方性质又决定了必须为人民服务、要承担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任,导致国有企业的工作重心逐渐转移到获取经济效益——建设良好经济环境——获取更大经济效益的无限循环当中。但是毕竟国有企业资金有限、工作人员精力有限,当主要资金和精力都投向于经济运行,就势必要对其他工作内容进行适当的削减。在国有企业众多的工作内容当中,大多和经济运行直接挂钩,而财务监督工作不仅不能够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并且还需要持续投入高额资金,使得部分国有企业上层管理人员认为财务监督工作可有可无,进而不断降低对财务监督工作的重视程度。

(二)财务管理监督机制陈旧落后,工作效率低下

在当今时代经济市场瞬息万变,大多数国有企业都能够及时根据市场变化调整战略方针,以此来实现国有企业的高速发展。但是在国有企业内部却迟迟不能够对财务管理监督机制进行有效的改革,使得财务监督工作模式还停留在比较原始的阶段,不能够满足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发展的需要。在财务监督理念上,一味照抄国外企业的财务管理监督机制,使得监督机制和国有企业基本状况不相匹配;在财务监督方法上,没有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信息化程度不够,不能够满足现代国有企业资金流向愈加复杂的现状,在资金支出和收入可能会出现较大的误差吗,不仅费时费力,并且会给国有企业正常的经济运行造成阻碍。

(三)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财务监督工作评价机制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时间的推移,国有企业也逐渐意识到财务监督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大了对于财务管理监督机制的人力物力支持,但是却忽略了财务监督工作评价机制的建立,对于努力开展财务监督工作的员工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奖励,对于懈怠财务监督工作的员工也没有进行有效的惩戒,导致财务监督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不高,在工作过程中敷衍了事、浑水摸鱼,直接导致国有企业尽管做了很多努力,但是财务监督工作效果依旧不理想。

三、新形势下提高国有企业财务监督力度的有效措施

(一)改变国有企业上层管理人员对财务监督工作的错误认知

财务监督工作要想在国有企业内部顺利开展,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才支持,更需要得到上层管理人员的认同。只有当上层管理人员改变了对财务监督工作的刻板认知,才会调动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财务管理监督机制的完善上,才会“自上而下”地引起全体工作人员的一致认同,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消除财务监督工作开展过程中的阻碍。

除此之外,也要建立起完善的评价机制,使得工作人员能够得到应有的回报,通过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并行的方式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二)加强信息化建设,构建财务监督新方式

自第三次信息化革命之后,现代信息技术凭借其在信息传递和信息处理上的优越性,已经深入渗透到社会各行各业当中,并切实提高了各行各业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为社会发展作出了看得见的贡献。国有企业财务监督工作过程中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不仅可以通过监控器材实现对企业内部无死角的监督,同时还可以对国有企业内部各种财务数据进行细致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十分轻松地查找到其中的纰漏之处,让贪污腐败行为无处可逃。同时,随着国有企业经济运行过程中信息技术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经济往来依靠于互联网,如果不能够及时加强财务监督工作中的信息化建设,势必会落后于时代,也会使得信息技术成为财务监督工作当中的薄弱环节,使得违法犯罪分子有机可乘,让互联网空间成为贪污腐败的最佳保护伞。

四、结语

概括地说,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监督机制的健全是时代所需,也是大势所趋。随着我国经济飞跃式增长,国有企业的“蛋糕”也就越高,如果缺乏健全的监督机制,势必会造成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不仅会导致犯罪嫌疑人遗憾终生,葬送一生的前途;还会导致国有企业的社会职能不能够充分发挥,从而损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但是,由于国有企业牵涉范围过大,在针对财务监督进行改革的时候需要再三斟酌,要充分考虑国有企业的现实情况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并要做到改革方向和发展方向相统一,以此来保障国有企业能够长久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财务监督监督机制国有企业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监督工作的探讨
浅谈新形势下加强学校财务监督措施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关于完善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的探讨
国企会计监督机制完善对策
建立书评的监督机制
加强高校财务监督“八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