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丹毒诊断及防控要点
2020-12-16张玲
张玲
(黑龙江省密山市畜牧水产技术服务中心 158300)
猪丹毒为猪丹毒杆菌引发的传染性疾病,该病主要呈现出急性败血症、亚急性的疹块型和慢性多发性的关节炎等。 该病能感染各种动物,其中以猪最为常见,而且最严重。 猪群一旦感染该种疾病,对养猪业的危害比较大,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做好科学预防管理非常重要,如果发现猪丹毒病例要及时汇报和防控。
1 病原与流行
猪丹毒丝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杆状菌,其特点是不移动、非抗酸、不形成芽孢。 如果进行传代培养能形成粗糙的菌落,同时形成6μm 或更长的细丝。 动物在污染物质的过程中进行传播,而伤口感染和节肢动物的叮咬也是重要的传播途径。 在一般的情况下,小于3 个月和大于3 岁的猪只比较容易感染该种疾病,造成该种疾病的因素有环境应激、饮食的改变、疲劳等。
2 病型的特征
2.1 败血症型
败血症型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厌食、呕吐和行走困难等,在皮肤上出现荨麻疹,颜色为粉色和紫色,在猪只腹部、耳部、大腿尤为明显。 该病症严重的会造成皮肤坏死或脱皮,该种类型的猪丹毒死亡率最高。
2.2 疹块型
疹块型的临床表现为低烧,同时在皮肤上能看见红色或紫色长方形疹块。 疹块一旦蔓延或严重的将出现坏死和溶解情况,造成皮肤不干净,该类型猪丹毒病症死亡率比较低。
2.3 慢性型
猪丹毒慢性型主要包括内膜炎型和关节炎型。 其中的心内膜炎型主要表现为心脏机能不全或突然死亡。 此外,关节炎型的主要症状有跛行、步态比较僵硬,一旦受到感染将造成关节增大。 如果母猪患上该种病症型疾病可能造成流产。
3 病理特点
急性猪丹毒主要临床症状是胃浆膜、骨骼肌和心肌、肾皮质的出血。 肺、肝、脾等部位经常充血。 如果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见血管和比较小的血栓性损伤。 粉色和紫色皮疹块是血栓症和局部缺血造成的。 如果是急性结膜炎将出现滑液膜增生,在关节表面可能存在颗粒状组织,同时关节僵硬。 该疾病还可能造成破坏性的椎间盘突出等。
4 实验室诊断
4.1 样本采集
为了更好地完成实验室诊断,可以采集患病动物的血液培养物、肝脾、肾等样品涂片,或者使用关节和心脏瓣膜的培养物。
4.2 直接检查
使用专业的检查看是否存在革兰氏阳性杆菌的存在,即使是阴性结果也不能排除病毒的存在[1]。
4.3 培养
将处理过的样本接种在血琼脂平板中,在适合的温度下培养24h,如果是非溶血和极微小的菌落,在48h 后可能呈现绿色溶血。 在温室条件需要培养3~5d,生长状态为 “烟斗通条”型的生长,同时出现比较粗糙型菌落的刺线培养物。 可以经过发酵的糖主要有葡萄糖、乳糖和果糖等,其中扁桃体丹毒丝发酵蔗糖,但猪红斑丹毒丝不同。 培养基中的各种氨基糖苷类,万科可霉素可以在分离猪红斑丹毒丝菌中使用。 在丹毒感染中对血清诊断的意义不大。
5 治疗和预防
5.1 急性猪丹毒
通过青霉素进行肌肉注射的效果不是很明显,需要5d 内有效,可以使用四环素和泰乐菌素替代,还可以选择抗血清和抗生素联合治疗,如果选择慢性治疗要有一定的准备,因为很少能治疗成功。
5.2 预防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猪丹毒疾病,应重视猪舍卫生和饲料营养。 在引进猪只后需要隔离至少30d。 一旦发现病死猪要进行无害化处理。 积极引导猪丹毒病情严重的地区接种疫苗,养猪场内如果养殖其他禽鸟,需要猪舍青霉素进行预防。 如果地区条件允许,在饮水中添加青霉素,连续引用4~5d,这样做能很好地预防急性猪丹毒的爆发。 此外,做好日常饲料管理工作,重视精饲料和粗饲料的科学搭配,避免动物打斗。 尤其注意是在已经发生过严重猪丹毒病的地区要严格接种免疫,促进预防工作和控制工作的协调发展[2]。
5.3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
为了降低猪丹毒病发生的可能性,应重视对养猪场环境的管理,一些疾病都是在不干净的环境中产生,及时清理猪舍,及时通风和保证猪舍温度适合猪只生长。 此外,相关工作部门还应定期检查猪舍环境卫生,保证猪舍卫生环境符合要求[3]。
6 结束语
猪丹毒为丹毒杆菌诱发的传染性疾病,具有急性、热性的特点,在一般情况下,3 月龄以上的猪只容易感染该种疾病。此外,因为某些疾病原因将诱发应激反应,将加重此病的发生。 因此,做好该疾病的防疫和管理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