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山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对策

2020-12-16肖在丽

云南农业 2020年11期
关键词:文山污水处理村庄

肖在丽

(文山州生态环境局文山分局生态环境监测站,云南文山 663000)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和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舍住宅逐渐朝城镇化发展,部分农村人口集聚区生活污水未经过任何处理直接排放,既破坏本地环境,又影响流域内地下水、饮用水源等水质环境。2020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优先解决乡(镇)所在地和中心村生活污水问题。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一、污水治理工作现状

文山市国土面积2977 km2,辖14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126个行政村,1022个自然村。2019年末全市总人口51.3万人,其中乡村人口37万人,占72.52%。全市总户数13.1万户,乡村户数8.5万户,占64.17%,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市,近年来,文山市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2016年12月,文山市人民政府印发《文山市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要求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行农村污水处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服务向农村延伸。2018年10月,文山市委、市政府印发《文山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要求按照“旅游特色型、美丽宜居型、提升改善型、自然山水型、基本整洁型”5种类型村庄,分步分类实施推进。到2020年,基本解决村庄私搭乱建和环境脏乱差等问题,实现“有新房、有新村、有新貌”,村庄环境基本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环境卫生与健康意识普遍提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长效管护机制基本形成。2019年8月,文山市委、市政府印发《文山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实施方案》,集中力量整治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清理农村生活垃圾、塘沟河渠、畜禽粪污及农业面源污染,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提升村容村貌,文明村规民约普遍形成,长效保洁机制逐步建立,村民清洁卫生意识普遍提高,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

文山市农村生活污水年产生量244.72万t。2019年末通过有效管控、集中治理、纳入城镇管网等举措,已实施污水治理的行政村126个、占100%,自然村545个、占53.33%。其中纳入城镇和乡(镇)污水管网的自然村2个,占0.2%;完成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自然村28个,占2.74%;污水得到有效管控的自然村515个,占50.39%。

二、存在问题和困难

(一)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文山市坝区与山区并存,村庄基础设施参差不齐。搬迁点、美丽乡村等特色村庄,已有完善的污水收集,但多无污水处理设施,除此外其余村庄均无完善的收集设施。山区部分村庄地势高差相对较大,村庄生活污水易随地势流淌汇集至低洼处。目前规划区村庄内部道路均已硬化,大多道路在修建时会建有排水沟渠,除此外村庄内无任何污水收集设施。村民均将生活污水、畜禽废水排入道路边沟中顺势流淌,雨季雨水混着生活污水、畜禽废水流淌至村庄低洼处。部分村庄污水经少量田地林地消纳进入河流;部分则直接排入河流,造成河流水体污染。

(二)排水体制的问题

文山市各个乡(镇)排水体制为雨、污合流制,更有个别乡(镇)污水、雨水、农灌用水合用一条排水沟,排水布局混乱。为污水收集带来了很大困难,且在雨季严重增加了现有排水沟的负荷,污水通过沟渠溢至街道,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排水管网建设滞后、覆盖率不高。排水管理薄弱,已建管渠大多年久失修、淤积严重,但维护排水管渠的人力及设备不足且落后,管理费用少,无法进行正常的维护管理。

(三)投资和运行资金短缺

农村地域广阔,而财政负担能力有限,靠自筹资金建设污水治理工程难度很大。靠争取国家扶持资金,因所需数额巨大,且需要长期持续投入,因此资金缺口较大。

(四)公众生态环境意识有待提高

当前,文山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力度虽然不断加大,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采取有效管控为主,村民素质参差不齐,自觉维护村内环境意识不强。

三、对策建议

(一)宣传培训

加强宣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常识,引导群众规范排放生活污水,提高生活污水综合利用和处理能力。要用“村规民约”引导群众支持治水、自觉用水、管好排水,逐步改变群众的旧观念。通过开展各种农民喜爱的科普宣传和文化体育活动,加强对农民的科普教育和政策宣传,引导广大农民革除陋习,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帮助农民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二)全面摸清现状

组织各乡(镇、街道办事处)以村为单位,开展县域农村生活污水现状调查。摸清辖区内村庄用水和排水情况、污水排放量和污染负荷量、现有污水收集处理模式和运行情况等现状,分析统计现有污水治理设施受益村庄数、受益人口数、治理覆盖率、出水排放处理率、监测覆盖率、政府投资比例、社会投资比例、第三方运营维护比例和饮用水安全达标率等,分析村庄周边环境特别是受纳水体水环境生态容量,以县域为单位建立现状基础台账。

(三)科学编制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专项规划

按照《云南省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编制指南(试行)》完成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规划编制中要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投入能力,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经济实用、易于维护的原则,坚持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集中处理与分散治理相结合,采取纳入污水管网、联村集中治理、分村分户治理等方式,以彻底解决本行政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问题为总目标,突出重点,分区分类施策,分阶段规划,梯次推进,分期分批次实施,逐步建立健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体系,确保全面完成治理任务。

(四)采用符合农村特点的治理模式

按照“以城带乡、就近联建、独立建设”的思路。一是要阻断源头,宣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常识,引导群众规范排放生活污水,提高生活污水综合利用和处理能力,比如,引导群众在自家庭院内放置储水容器,集中收集日常生活污水,用于浇菜、浇树、冲厕,减少污水直排量,要用“村规民约”引导群众支持治水、自觉用水、管好排水,逐步改变群众的旧观念;二是要畅通中道,组织群众定期对村落周边的沟渠、坑塘进行清理,避免污水淤积形成黑臭水体,对已经建好投入使用的排污管网,要定期疏通清理,确保正常使用;三是要终端处理,根据污水产生规模、环境管理要求、地区地形地貌等要素,科学采用适合本村的污水处理方式、技术和设施设备,确保治理方式简便、适用、有效。对靠近城镇的村庄,优先考虑将农村生活污水纳入城镇污水处理系统集中处理;对离城镇较远但居住比较集中,规模较大的独立村庄或有条件的相邻村庄,生活污水量大易于统一收集的,宜建设或联合建设雨污分流收集管网等配套工程,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或采用集中式人工湿地、氧化塘等生态模式处理;对位置偏远、规模较小的村庄,尽可能合理利用现有边沟和自然沟渠收集生活污水,有选择的建设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或采用分散式自然湿地、人工湿地、氧化塘、稳定塘等生态措施,因循就势处理,就地回用。鼓励农村生活污水的资源化利用,结合当地的自然生态条件,经处理达到相应的水质标准后,用于农田施肥或灌溉、生态保护修复和环境景观建设等,实现生活污水治理与生态农业发展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共赢。

(五)完善建设和运营维护机制

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坚持建管并重,统筹考虑设施建设和运行维护问题,简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审批和招标程序,保障项目建设进度。落实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用电用地支持政策,明确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产权归属和运行管护责任单位。鼓励第三方运维机构按照技术托管和总承包方式开展运维管理服务。采取政府扶持、群众自筹、社会参与的方式筹措运维资金,构建政府、村集体、村民共同分担机制。逐步形成有制度管护、有资金维护、有专人看护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维护机制。

(六)做好示范推广

按照“地方主导、循序渐进、示范引领、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学习借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工作经验做法,筛选符合当地实际的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高效率、可复制、可推广的污水治理技术和典型模式全面推广,稳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猜你喜欢

文山污水处理村庄
诗与象
诗与学
我国乡镇污水处理模式的探讨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我的小村庄
村庄,你好
涌浪机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村庄在哪里
村庄
三亚加快污水处理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