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粮食连年丰收 科技展现威力

2020-12-16本刊编辑部

云南农业 2020年11期
关键词:秋粮夏粮单产

本刊编辑部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云岭大地粮食再获丰收!今年,夏粮增产,秋粮丰收,晚秋补充,全省粮食增产,丰收已成定局,稳住粮食“基本盘”,确保了自己的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发挥了粮食“压舱石”的作用。

夏粮喜获丰收,夯实丰收基础。2019年起云南省对马铃薯、玉米和蚕豆生产进行统筹规划布局,以政策助推发展,主打“早”“鲜”品牌,通过项目带动打造早春马铃薯品牌示范基地、鲜食玉米和鲜食蚕豆示范基地,有效推动集约化、规模化种植。加之,全省冬马铃薯品质优,提早上市销路好。云南省热区是冬玉米种植的“黄金区”,鲜食玉米产量占全国冬春市场份额近八成,在市场拉动和价格驱动下提高了种植积极性。全省夏粮生产呈现面积减少、单产提高和总产增加的“两增一减”发展格局。夏粮总产量和单产“双双”创造历史最好水平。

秋粮丰收入仓,预计实现“四增”。2020年年初,省农业农村厅召开全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稳产保供视频会议,明确粮食生产任务,印发有关粮食生产底线指标的通知,要求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严格保持在上年水平以上,绷紧“底线指标”这根弦,确保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春管备耕时节又一次下发相关的通知,要求各地咬定粮食目标不放松、坚持粮食生产“三稳”政策不动摇、确保实现满栽满种,压实各级重农抓粮的责任。厅领导多次带队深入基层督导,迅速动员各地开展春播,现场解决影响春耕备耕的突出问题,为秋粮丰收打下良好基础。全省秋粮生产呈现面积、单产、总产量、总产值均增加的“四增”局面。

晚秋粮作补充,提高复种指数。省农业农村厅印发《2020年全省晚秋粮食生产实施方案》,把晚秋粮食生产认真组织抓落实,以秋玉米、秋荞、秋马铃薯、秋红薯、秋杂粮、秋杂豆等为重点,积极推进玉米套种、烟后套种、经济林果套种和稻后秋大豆、秋玉米等种植模式,统筹生产布局,充分挖掘晚秋粮食生产潜能,宜粮则粮,应种尽种,提高复种指数,拓宽全年粮食丰收渠道。

夺取粮食丰收,科技发挥威力。夏粮以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区建设为平台,大力推广小麦抢墒播种、玉米和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稻茬蚕豆免耕种植、马铃薯高垄双行种植、膜下滴灌(微喷)和水肥一体化种植、病虫害绿色防控、统防统治、机播机收等轻简节本增效技术,集成推广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秋粮推广“水稻+”综合种养技术、水稻旱种间作玉米栽培技术、山地玉米黑膜覆盖控草集雨抗旱栽培技术、秋马铃薯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等十大科技增粮措施,晚秋马铃薯栽培技术、晚秋套种秋玉米栽培技术、玉米(烤烟)套种秋豌豆栽培技术、秋荞丰产栽培技术、秋甘薯栽培技术、秋大豆栽培技术等晚秋粮食生产六大技术措施。夺取全年的丰收,得益于“藏粮于技”“藏粮于地”的科技措施落实,在提高单产中展现了科技的威力。

夺取粮食丰收,人努力天帮忙。云南省在竭力抓好粮食生产中打赢了防控“超级害虫”草地贪夜蛾这场硬仗。及早监测预警,科学指导防控,特别是在边境县布设高空灯,织密草地贪夜蛾防控的“天网”,布设性诱捕器,筑牢草地贪夜蛾防控的“地牢”,以“天网”“地牢”落实统防统治措施。水稻播种育秧期平均气温比历年同期偏高,秋收作物中期生长期平均气温也较历年同期偏高,产量形成期未出现大范围的抽扬期低温,这些气象因素有利于单产提高,为秋收作物增产奠定了良好基础。

汗水浇灌收获,奋斗展现丰采。经受住疫情考验,顶住草地贪夜蛾虫害的压力,今年的丰收来之不易,况且是继2003年以来云南省连续第17个丰收年。无论是加大资金、政策的支持扶持力度,还是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无论是扩大播种面积,还是提高复种指数,各地一系列措施都让丰收有了保障。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用汗水浇灌出的丰收,让咱们老百姓更有获得感,让乡村振兴更有动力。让我们为丰收喝彩,为小康奋斗!

猜你喜欢

秋粮夏粮单产
攻坚克难“闯五关” 我国夏粮实现增产丰收
夏粮丰收:内涵丰富 意义重大
山西270多万公顷秋粮长势良好
排涝抢收多措并举 确保秋粮稳产增产
抓好“双减双抢”确保秋粮归仓
打好明年夏粮丰收头一仗
农大农企联手创山西小麦最高单产新纪录
夏粮再获丰收 产量再创新高
油菜“不务正业”,单产3.4吨
单产948.48千克!“金种子”迸发大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