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霍山县茶叶绿色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2020-12-16方存勇

农技服务 2020年5期
关键词:霍山县绿色食品原料

方存勇

(霍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 安徽 霍山 237200)

霍山县位于安徽西部、大别山腹地、淮河一级支流淠河上游,县域面积2 043 km2,地貌特征为“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是一个山区县、库区县和革命老区县。同时,具有国家生态县、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全国文明县城、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国家卫生县城、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绿色能源县、中国特色产业百强县、安徽省投资十佳县等多项殊荣。全县于2007年开始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涉及全县13个山区乡镇,通过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在茶叶绿色生产加工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其中,为确保分散农户种植茶叶的质量安全,主管部门和企业采取了相关措施。现就对霍山县茶叶绿色生产基本情况、主管部门与企业实施的茶叶产品质量安全管控措施进行总结,为全县茶叶及其他绿色农产品生产企业完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控提供参考。

1 霍山县茶叶绿色生产概况

霍山县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75.93%,素有“金山药岭名茶地、竹海桑园水电乡”之称。由于自身独特的地理位置,无工业污染影响,为当地发展绿色食品提供了优越的生产环境。现有一批知名度高、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品牌,如霍山黄芽(茶)、霍山石斛等。霍山县2007年开始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在茶叶绿色生产上取得一定成效,现有1.08万 hm2茶园中6 763.33 hm2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基地生产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目前通过绿色食品认证企业16家,面积4 733.33 hm2。霍山县已成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县以及全国和安徽省出口农产品(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

2 霍山县茶叶企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2.1 建立合同约束,明确责任

绿色食品茶叶加工企业与合作社签订茶叶鲜叶订购合同,合作社也分别与每位合作社成员(农户)签订茶叶鲜叶收购合同,明确双方责任。农户保证为公司提供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的茶叶原料;公司方负责收购在合同范围内符合绿色食品质量标准的茶叶原料;质量要求无杂质、无病叶、无坏叶,确保纯度,农户不得掺杂使假,按照绿色食品相关要求执行;收购价格按市场同类品种加价5%,现金收购。为保证茶叶种植无污染、绿色安全、无农残,农户必须按照公司方要求加强地块管理,严格执行绿色食品茶叶规范操作规程,同时不得在种植区建立有“三废”排放的工厂。公司还派驻专职人员到每家合作社专门负责监督茶叶鲜叶原料质量。

2.2 强化生产技术支持与监管

2.2.1 技术培训和指导 公司委派专业技术人员对合作社社员进行全面的技术培训,提高茶农技术水平。向合作社社员及茶农发放绿色食品茶叶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等相关技术资料;在茶叶生产季节组织技术人员到茶场进行技术指导,解决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结合霍山县“双替代”示范行动,通过印发宣传册、地区广播、电视平台、新媒体等渠道,广泛宣传茶叶绿色种植技术,使茶农对该技术有更正确、深刻的认识,了解应用该技术的重要作用,促进技术推广应用更加顺利。大力宣传推广使用有机肥和生物防治病虫草害技术,减少茶园化肥、农药使用量,科学合理施肥,综合防治茶树病虫害,提高茶叶品质和质量安全水平。

2.2.2 生产投入品的监控和管理 禁止使用不合格农药、化肥、高毒高残留农药,完善并加强监督检查制度,建立生产资料使用备案制度,对合作社社员购买和使用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的情况登记备案,杜绝违禁农药等投入品使用,严格控制农药残留超标。

2.3 落实产地直购,规范加工流程

到茶叶采收季节,公司派驻经过培训且拥有多年工作经验的老员工到茶叶原产地坐收。对符合收购标准的茶鲜叶要求茶农提供有效身份证件,逐一进行登记造册,确保茶叶质量可追溯到源头。收购过程中严格落实分工责任制和产品质量责任制。

加工上,严格按照加工工艺和加工流程操作,加工人员做到先收先加工,后收后加工,严格按收购时段和茶草级别加工。加工后的茶条既不能红杆也不能糊边,更不能黑条。另外,领班每天安排专人为加工设备打黄油,撒茶油,并把履条机槽及其他遗漏茶叶的地方清洁干净,对整个加工环境进行打扫。人员交接班时要将相关工作情况交代清楚。

2.4 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公司派技术人员深入各村和各茶叶生产基地宣传茶叶绿色防控技术,根据实际需要,利用昆虫对色彩的趋避性推广色板诱杀害虫,结合性引诱剂,有效防治蚜虫、茶小绿叶蝉、茶粉虱等虫害的同时,减少农药残留,提升茶叶品质及其商品价值,增加茶农收入,得到了各茶叶生产基地的积极响应,为推广茶叶绿色防控技术,从源头确保茶叶质量安全开了一个好头。

3 主管部门保障霍山县绿色茶叶产品质量安全措施

3.1 设立专门机构部署相关工作

县政府成立以分管县长为组长,农业、茶业、环保等部门和乡镇为成员的“霍山县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工作领导组”,下设霍山县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办公室(基地办),基地所在乡镇成立相关机构并由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另外,县政府组织县农委、质监局、环保局、农业执法大队等县直相关部门、基地乡镇分管领导、茶叶技术人员、县内龙头企业负责人等参与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工作会,与基地乡镇签订责任书,部署具体任务。

3.2 建全生产监督监管体系

以基地办为主体,制定了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技术标准和统一的生产操作规程,以及生产管理档案制度和质量可追溯制度。同时,为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制定了基地农业投入品公告制度,并发布了《霍山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茶园农药降残的通告》,依法禁止销售和使用“三高、三致”农药。另外,建立了生产基地生产资料定点专供制度,为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提供符合要求的生产资料[1]。

3.2 建立优质茶叶奖励制度

为引导生产企业和农户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茶叶产业建设的意见》《加强霍山黄芽茶质量管理的意见》《关于贯彻落实省政府茶产业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每年统筹安排资金,主要用于奖励良种推广和基地建设、霍山黄芽的品牌宣传和保护、产品的认证、名茶评比、茶农合作组织建设等。对获得有机、绿色、QS认证的补助认证经费 1万元[2]。

猜你喜欢

霍山县绿色食品原料
霍山县蚕病发生原因分析及综合防治措施
造血原料缺乏引起的贫血
小小书画廊
严把原料采购关,才是对养殖负责
《绿色食品工作指南》(2018版)
什么是绿色食品
烘焙原料简易“识”
以铁泥为原料合成Fe2O3 并制备LiFePO4/C
推进霍山县农业品牌建设的建议
关于霍山县乡镇体育活动开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