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范式变革,走向班级共同体建设

2020-12-16江苏苏州市振华中学校

教书育人 2020年16期
关键词:构筑共同体成员

王 丹 (江苏苏州市振华中学校)

班级共同体范式是对班集体模式的一种超越,能促使学生实现群体意向一致,促使学生成为独立、完整的自我。班级共同体包括了学习共同体、精神共同体和实践共同体这三个部分,是三者的融合。学生在班级中共同交流学习经验、生活技能,进行心灵的接触,最终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要尝试展开范式变革,积极构建班级共同体,促使学生更健康地成长。

一、主题活动,引导相互承认

班级活动是班级个人和个人之间的桥梁,班级活动给成员们提供了表现自我的舞台,同时也让学生看到了自己的价值,促使学生满足了自我成功的需要。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主题活动,不仅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成功的喜悦,还要让学生为班级其他成员的成功喝彩,促使他们相互承认。这样能让班级个体聚集起来,形成更加紧密的关系。

在“介绍我的学习方法”这个主题活动中,鼓励学生各自介绍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虽然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高有低,擅长的学科也有所不同,但是大家都很乐于和同伴分享自己的收获。有的学生综合学习成绩比较好,便介绍了自己整体的学习观,认为:“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自己想要学,而不是老师教给我们什么,我们再学什么。”还有的学生在某一个学科上比较擅长。如有学生介绍了学习物理的感受:“我觉得实践是很重要的,如果能亲自做一下物理课本上的小实验,那么记忆就会更加深刻。”还有的学生因为学习成绩较差,一开始没有自信心,但是在大家的鼓励下,他发现了自己的长处,给大家介绍了自己长袍成绩全班第一的秘密,就是要掌握好气息。学生在这样的主题活动中发现了自己的长处,同时也发现了同伴的优点,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构筑班级共同体,形成班级归属感。

在主题班会活动中要让学生认识自我,实现自我意识的觉醒,让学生拥有自己独有的见解。此外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彼此承认,促使班集体成员之间产生身份认同感,让其拥有相同的价值观,有相同的情感归属。这样,学生不仅能很好地认识自我,更能和他人友好地相处,让班级共同体成为一个情感交流的良好平台。

二、非线性原则,追求成长感悟

在构筑班级共同体的时候要注意掌握非线性原则,也就是说所有的班级活动都是开放性的,都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和当天的具体情况进行临时生成,而不一定要严格地按照规定按部就班地展开。在这样的活动中,主要关注的不是学生是否能按照计划完成各种班级活动,而主要考查学生是否在活动中得到了成长,是否获得了内心的感悟。

在设计“植树节”主题活动时,学生原本计划来到野外中展开植树活动,但是在即将展开活动的时候天气情况欠佳,连续多天暴雨,为了确保安全,班级成员在商讨后决定修改活动计划,将原本的户外活动改成了室内活动,活动的内容也从原本的“植树”变成了“插花”。在活动中,学生分组进行插花活动,并给自己的作品取了好听的名字。有能力的学生还用诗歌、散文等形式表现了自己的插花理念,描述了作品的形象。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各自展现了自己擅长的能力。在活动后,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有学生提出:“爱护绿化就是爱护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看这些插花作品让我们的班级变得如此美丽,我们都要用自己的双手,尽自己的能力,让生活变得更美好。”在讨论中,学生的环保观念得到了相应的提升,班级共同体的全部成员都有了感悟。

在组织学生展开班级活动后,鼓励学生展开交流,说说自己的成长和收获。同时,班主任也要积极关注学生的成长,将学生的变化记录下来,了解学生的不足之处是什么。这样有助于更好地构筑班级共同体,让班级成员共同发展。

三、关注生本,优化文化氛围

班级共同体有着自己的文化氛围,而且这种文化氛围并不是班主任强加给学生,促使学生被迫认同的,而是学生合作互动交流中自觉自愿地形成的。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主展开活动设计,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更好地合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形成了统一的精神文化、行为文化、活动文化,优化了班级的文化氛围。

为了让学生对自身安全和法律有一定的了解,学会怎样利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要在班级建设中构筑一个以法为上的文化氛围,并结合学生的特点引导其参与到班级的文化建设中。有的学生比较擅长收集各种信息,鼓励其运用自己的长处,展开自主信息搜索活动,了解一下有哪些适合初中学生阅读的法律读本,了解有哪些针对中学生的法律,具体内容是什么。有的学生比较擅长美术,他们也有自己的用武之地,可以结合相关的法律知识绘制主题黑板报,让严谨的法律也展现出美的韵味,吸引更多的学生主动阅读,了解法律。有的学生表演能力较强,则鼓励其寻找相关的案例,编写法律小剧本,在班会中将自己的成果表演出来。这一系列的活动设计充分考虑到了每一个学生的特点,而且有助于构筑良好的班级共同体,让整个班级充满浓厚的法律气息。

班级共同体也是公民组织的一种,核心就是“赋权”,也就是说班主任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权利,要积极倾听学生的声音。若每一个学生都能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就能更好地优化班级文化氛围,让班级共同体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四、对外开放,容纳社会力量

班级活动不仅给了学生表现个人能力的舞台,而且还让学生和社会接触,提升社交能力。要更好地构筑班级共同体,则要注意设定对外开放的班级管理制度,要尝试让社区、社会组织等各种社会力量融入进来,鼓励学生走出学校,参与到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中。这样的班级活动更加真实有效,

在“爱家乡”主题活动中,为了让学生有更大的表现舞台,鼓励学生参加到各种社会活动中。首先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了解家乡有什么珍贵的文化遗产。此外,还可以联系社区,组织学生参与到“家乡美”主题晚会的设计中。学生结合自己了解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赞美家乡的节目,在班级中表演,听取师生的批评意见。在这样的对外开放中,学生接触到了一些乡土文化相关的专家学者,在他们的介绍下更好地了解了家乡的风貌。在校内外联系的过程中,要积极发挥班级共同体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有能力的学生主动联系相关的专家,并沟通参观、表演活动的相关事宜,还要联系班级的其他成员,鼓励他们也积极参与到社会活动中。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要促使学生发展成为全面的人。全面的人包括了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这三个方面。学生通过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能吸取更多的文化知识,培养自己的科学素养,同时自己的基本能力也会得到发展,思维会变得更加深入。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变得更有责任担当,实践创新能力会更强,这又反过来有助于构筑班级共同体。

班级共同体范式具有公共性的特点,有班级共同的生活形态,强调学生的责任意识,要让学生更好地实现共同管理。此外,班级共同体还要体现出共在性,要避免优秀学生和后进生在各方面的不公平,要在尊重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展开班级活动。班级共同体还要注意情感性,要追求班级成员相互之间的共同信任和关怀,重视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发展。若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能积极构筑班级共同体,则能更好地调节班级的人际关系,形成向心力,让班级成员共同进步。

猜你喜欢

构筑共同体成员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LESSO联塑 为居者构筑轻松生活
爱的共同体
构筑中国的学问系统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