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区域认知方法的学科逻辑梳理及培养策略
2020-12-16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第七中学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第七中学 苏 彬
一、高中生区域认知方法的学科逻辑梳理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区域认知的视角、方法及发展价值的判断。对区域的分析能力最能体现学生的地理综合水平。下面笔者将探讨高中地理学习的具体方法。
1.抽离区域认知方法的逻辑线索。
在该种逻辑线索下,人们通过认知区域来达到自身的生产生活需要,同时,这也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认知出发点。此外,随着研究方式方法的不断交替更新,人们对于某个具体区域的认知研究也越来越详细和透彻,研究的内容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随之,研究区域的方法也在不断地创新。
2.以区域认知内容为线索梳理。
研究地理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它是什么?在哪里?为何在那个地方?现状是如何形成的?它对附近的环境有何影响?如何看待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区域认知应该着重探讨区域位置、特征、联系这三个方面。
事实上,地理是一门关于空间填充的科学。可以这样说,学生在认知的时候通常是把刚接触到的知识看作是一张白纸,没有任何痕迹。在教学过程中,他们的认知不断地进行重组和改造,在白纸上填充鲜艳的色彩,勾勒出精美的轮廓,使得整个地理的认知结构丰满和充盈。纵观区域内部的结构,包含许多要素,例如,自然地理中的地形、空气,以及人文地理中的人口、产业、村落,等等。因此,区域地理认知的方法是“分区要素法”。
划分区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研究整体性之间的关系。为了找到区域之间的联系,笔者需要找到区域位置、确定区域特征、探索区域联系,将他们形成一个井然有序的整体。
二、高中生区域认知方法的学科逻辑在教材中的体现
1.区中划区法在教材中的逻辑体现。
所谓区中划区,指的是在已经划分好的约定俗成的区域进行二次划分。该种划分方法符合了学习顺序,即整体—细节—整体。作为初学者,首先从大环境,如经纬度的位置、具体的温热寒带气候,以及不同的地形类型来进行分析。他们被要求默写出各个区域的特点,在学习完了所有的完整区域之后,再回顾所学,总结归纳区域地理之间的分布规律。例如,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关于世界气候的分布特点及类型,先从整体上介绍了世界各地纷繁复杂的气候分布,最后将世界以赤道为划分线条,南北半球的气候呈现出规律的分布,进而具体概括每个温度带和洋流影响下的气候特点。
2.填充分区要素法在教材中的逻辑体现。
地理学家将地理比作是充满了时间、空间的一个地面,其中包含了自然与人文事物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初学的时候仅有一个地点和空白的思维图式,需要不断进行填充。在填充过程中需要将区域进行二次划分,其中既包括水文、生物、环境等自然地理,也包括交通、人口、经济、产业等人文因素。学习者要不断地进行观察、描述、分析、归纳、总结。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学习中,在介绍四大洋的时候,进行了分布形态、分布方式和分布格局等的填充。
三、指向高中生区域认知方法培养的教学策略
1.以地理特征归纳为指向应用填充分区要素法。
通过描绘地图,学生自主规划出关于某个区域的要素,并且不断产生子区域,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不断进行探索。
例如,在教学有关澳大利亚的农业布局的相关内容时,教师首先在幻灯片上呈现了农业的分布,并且引导学生根据区域内部的环境气候特征解释每个区域带的原因,如畜牧业的产生。接着,学生在地图册填写相关区域气候,并且连线他们所对应的产业。例如,在帕斯这样的港口城市,适合旅游业和渔业,处于寒暖流交汇处拥有许多的渔场。
2.以空间定位为指向应用描绘手中地图法。
地图册方便了学生的查阅,但是不能过分依赖。因此,教师应该实时培养学生对于地图的活学活用和掌握,引导学生自己画图,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