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桑蚕饲养技术与病害防控

2020-12-16马晓红

广东蚕业 2020年9期
关键词:蚕儿小蚕桑蚕

马晓红

(远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湖北宜昌 44420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如今人们对于丝绸的需求量也在飞速上升中,传统的桑蚕饲养技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已然无法有效地满足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桑蚕饲养相关人员就需要依靠如今良好的科学技术来发展桑蚕养殖,以此有效地提升我国丝绸的产量以及质量。但是在饲养桑蚕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病害的情况,若是受到病害的影响那么蚕茧的产量就会大幅度下降,只有在养殖过程中加强对病害的防控才能够解决这类问题,从而保证蚕茧的产量。

1 桑蚕饲养技术分析

1.1 合适的加温设备

在开展桑蚕饲养之前,工作人员需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准备好合适的加温设备。众所周知,桑蚕的饲养需要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若是温度过高过低都会引发桑蚕的死亡,从而影响蚕茧的产量,并且在不合适的温度下,桑蚕即便存活下来也无法拥有较好的生长状态,无法有效地形成优质的蚕茧。桑蚕养殖过程中应当将整体饲养的温度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桑蚕成长的速度才会较快,并且其自身的抗病害能力也能够得到加强[1]。为了能够打造良好的养殖环境,工作人员在进行大规模的饲养桑蚕时就应当选择合适的加温设备,并且针对不同的龄期来设置对应的温度和湿度,将温度和湿度维持在合适的范围之内,这样才能够保证桑蚕健康成长。

1.2 桑蚕品种选择

桑蚕品种选择也是需要重视的内容和因素,一般来说,不同的桑蚕品种会有不同的产量和质量,良好的桑蚕品种产出的蚕茧产量更高和质量更好。因此,工作人员应当严格地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及培养桑蚕的环境有针对性地选择桑蚕品种,首先应当考虑的是该类桑蚕的生存环境,其次应结合饲养地区的实际条件和气候,若是两者能够符合和匹配那么进行饲养能够获得较高的产量和良好的品质[2]。比如,湖北远安的桑蚕养殖工作人员就先对当地的环境进行了检测和分析,根据检测和分析得出的结果,最后选择养殖没有毒性、抗逆性与抗病性强、易高产的桑蚕品种,养殖此类桑蚕则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管理,并且在养殖的过程中不容易出现死亡等情况,后续蚕茧的产量相对来说也比较高。

1.3 小蚕管理技术

在桑蚕的养殖过程中,根据桑蚕的年龄将其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即年龄较小的桑蚕(称为小蚕)和年龄较大的桑蚕(称为大蚕),在实际的养殖过程中,小蚕的养殖技术是与大蚕的养殖技术存在差异的,因此针对不同的桑蚕也应当选择对应的方法,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其成长。

在实际的养殖过程中,小蚕的饲养技术比较受重视和关注,其中小蚕共育技术是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养殖技术,也是桑蚕饲养的核心技术,能有效地保证蚕茧产量和质量。小蚕主要指1~3 龄的蚕虫,一般这类蚕虫的生长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在初期阶段生长速度较快,基本上快到1 龄时就会变大到原本体型的12~16 倍,在快要成长到2 龄时则会再次增大8 倍左右[3]。因为其生长的速度非常快,因此工作人员需要更加严格地控制其生长环境,温度基本上需要控制在25 ℃~28 ℃之间,若是超出了这个范围那么小蚕的生长就会受到影响,俗话说“小蚕靠火”,就是指要把室温控制在较高的适宜范围之内。同时小蚕因为自身的抵抗力并不强,因此在实际的生长过程之中很容易受到病原的感染,一旦受到感染那么存活率就会降低,后期产量也会降低,因此养殖工作人员应当有效地进行管理,建立严格的消毒防病制度,供小蚕食用的桑叶的质量也需要提高标准,在投食时也需要将用桑量和用桑次数有效地结合起来。只有通过这样严格的管理和饲养,小蚕才能够获得更高的存活率,后期产量才能够获得提升。

1.4 大蚕培养技术

大蚕通常指的就是4~5 龄的蚕儿,一般这个阶段的蚕儿相比较于小蚕来说会拥有更加独立性的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惯。大蚕相比较于小蚕来说其自身内部会拥有非常多的水分,这种水分会锁在蚕的内部难以有效进行挥发,因此这个阶段的蚕儿生理体温会有一定提高,并且在短时间之内会持续升高,若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无法有效控制其生理体温控制,那么蚕儿的死亡率就会提高。因此,工作人员在这个阶段的饲养过程之中应当有效地控制蚕儿的生长环境,根据蚕儿的实际情况来调整对应的温度和湿度,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保证蚕茧能够达到优质标准,获得高产,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4]。通常来说,5 龄阶段的蚕儿对于桑叶的需求量会比小蚕阶段大很多,但是桑叶内部含有一定的二氧化碳以及氨气,蚕儿在食用这些桑叶之后就会对其内部保留的二氧化碳以及氨气进行排放,这时候饲养的环境就会受到一定污染,整体的环境也会变得比较湿闷,这对蚕儿的生长会造成一定不利的影响。为了解决此问题应当对蚕儿的生长环境进行调控,为其营造良好的环境。在合适的温度下蚕儿就会比较活跃,对于室内的强风情况就会比较敏感,因此在通风的过程中就应当输入微风,同时辅以一定的排湿措施来保证内部环境适宜,加强对蚕儿的保护,提高产量。

2 桑蚕病害防治技术

2.1 消除病原体,做好防护工作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防病措施,在发现病害之前做好预防工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病害发生的概率[5],因此应当消灭桑蚕饲养环境中存在的病原体,首先就是对养蚕工具进行消毒。养蚕工具消毒通常可以采用漂白粉,在利用漂白粉消毒之后对其进行清洗,清洗后的工具就可以放置在阳光下暴晒,利用高温对工具进行杀菌;其次就是及时淘汰病弱蚕,相比较于健康的蚕虫来说,病弱蚕会更加容易受到病原的影响,在这样的影响之下,蚕儿的一些排泄物出现在蚕儿生活的蚕座上,并且因为这样的病原感染一些桑叶也会受到污染,健康的蚕儿在食用这些桑叶之后也容易出现感染的情况,导致病原在蚕儿之间传播,从而导致病情扩大和爆发。因此,工作人员应当实时关注蚕儿的成长,对于在成长过程中发现的一系列病弱蚕需要及时进行隔离或者淘汰。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防止病原在蚕儿之间传播,防止传染性蚕病发生。同时可以利用生石灰来对蚕座和蚕体进行消毒,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有效地降低病原在蚕虫之间传播的风险和阻断连续性传播,有效地降低了病害对于蚕虫的危害。

2.2 环境卫生清理技术

除了预防病原在蚕儿之间传播之外,工作人员还需要重视的就是对环境卫生的清理工作。蚕儿相比较于人类来说对于环境的要求更加严格,因此在实际的饲养过程中工作人员若是无法有效地对环境进行清洁,则环境中所产生的细菌以及病毒会对蚕虫产生影响,导致蚕虫的死亡率上升。为了能够有效地提高蚕儿存活率,工作人员在进行养蚕工作之前就应当对蚕室进行彻底的清理和打扫,蚕室周边的环境都需要得到清洗消毒,地面应当用清水进行清理,后期工作人员也应当定时地对地面进行消毒,防止其中产生一系列病原[6]。同时需要实时对桑蚕的生长环境进行观察和分析,保持饲养桑蚕的环境干净整洁,防止病害出现,需要对蚕室定期开展消毒工作。在消毒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注意不可以将消毒液之类的东西泼洒在蚕虫上,因为这类液体对蚕虫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严重的可能会对蚕虫的安全产生威胁。因此,在实际的消毒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利用有效氯1%的漂白粉溶液进行喷洒消毒,在喷洒时注意避开养殖区域,选择性地进行喷洒。还应关闭蚕室门窗,通过这样的方式来防止外界因素进入而带来病毒,从而有效地消除病毒。

3 结束语

在桑蚕饲养中,工作人员应当注重桑园养护与蚕儿养护的结合,通过提高桑叶产量来为蚕儿提供充足的食物,同时需要以预防为主来控制桑蚕饲养过程中出现的病害问题,杜绝病菌入侵,从而提高产量。

猜你喜欢

蚕儿小蚕桑蚕
难题
难题
阆中蚕种场桑蚕智能系统研发简报
切料机助力小蚕人工饲料育快速推广应用
半自动小蚕饲育机的升级改造
夏秋用双限性桑蚕品种“蜀芳×川白”的育成
提高桑蚕一代杂交种杂交率的方法和措施
可爱的小蚕
桑蚕 广西“天虫”占全国半壁江山
可爱的小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