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加强宪法教育的路径探析
——以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为例
2020-12-16李金明浙江杭州市丁兰实验中学
李金明 (浙江杭州市丁兰实验中学)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中有大量内容来源于宪法实际,如第一单元“宪法至上”中有关宪法的地位与作用等。若以该教材为载体在初中教学中加强宪法教育的实施,则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宪法意识。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容易出现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教学载体单一等现象,进而难以真正落实宪法教育。为此,本文从新型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与教学载体出发,将三者融入课前准备阶段、课堂教授阶段、课后辅导阶段,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宪法意识,进而推动我国宪法教育的发展。
一、课前准备阶段的路径探析
教与学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教师作为学生天然的观察对象,若其抱有不符合实际的教学观念,则很难正确培养学生的宪法意识。而陈旧的教学观念之所以不利于学生宪法意识的形成,不仅在于其天然的倾向性与稳定性,也在于教师缺乏创新性。为此,要想提高学生的宪法意识。首先,教师应认识到宪法教育的必要性。其次,教师应发现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宪法教育的联系。最后,教师应发挥主动创新的教学意识。
1.教师应认识到宪法教育的必要性
宪法教育作为法治教育的核心与前提,若教师不能很好地认识到宪法教育的必要性,则势必削弱法治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作为宪法教育的实施者,应明确地把握宪法教育的意义。首先,宪法教育有利于提高中小学生的宪法素养,增长宪法知识,形成宪法意识,树立宪法信仰。其次,宪法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从而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而和谐安全的校园也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最后,宪法教育的实施有利于全面建设法治国家。
2.教师应发现课程与宪法教育的关联性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宪法教育在许多方面都高度契合。一方面,在课程目标与教育目的上,该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引导学生在遵守社会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好的思想道德目标。而宪法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各方面的宪法知识,形成宪法意识,并以此来指导自身行为。两者不仅在意识层面都要求树立法治意识,而且在行为层面都要求以道德与法律规范来指导自身的行为。
另一方面,从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的体系安排可以看出,四个单元的内容与宪法本身高度重合。譬如,第三单元“人民当家做主”中对于国家制度和国家机构的描述。教师以该教材来加强宪法教育,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宪法知识,而且能快速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
3.教师应发挥主动创新的教学意识
当教师了解宪法教育的必要性与课程之间的关联后,就应该主动创新教学观念,并将其主动融入教学实践中。譬如,教师可以将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的宪法知识与法律案例相关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补充与强调相关知识点,以此来加深初中生对于宪法的理解。又如,教师可以将八年级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标准、教学计划与宪法教育的内涵相结合,通过寻找两者的共同点进行着重讲授,以在实现教育目的的同时,也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宪法意识。
二、课堂教学阶段的路径探析
上好课是学生学习的关键。而教学方法的恰当正是一堂好课的重要因素。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的内容大多来源于宪法规定本身,若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则很容易陷入“接受教学”的模式。为此,教师应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不断丰富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是帮助学生提高道德情感水平的重要方法。教师通过情境的构建,提前布置好角色身份,让学生通过“移情”的方式,站在不同角度体会角色的情感与思想变化,从而提高自身的道德情感水平。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的内容中有大量素材适用于角色扮演法,如教师在讲解我国司法机构时,便可以通过“模拟法庭”的模式,让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来体会司法审判的具体过程。
2.故事教育法
故事的讲述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有许多知识与常识有关,因而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容易出现“照本宣科”的情况。为了更生动地讲解知识点,教师完全可以将知识点与现实案例相结合,并通过故事的方式进行讲授。譬如,教师在讲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时,就可以结合一些侵犯他人权利或是扰乱社会秩序的案例,通过叙述和写实等方式进行故事的讲述,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宪法知识,也能在无形中指导其社会行为。
3.新闻播报法
新闻播报是指一名或数名同学通过新闻播报的形式来叙述时政内容,并结合相关知识点对这些内容进行评价。在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教师完全可以利用上课前几分钟的时间,以小组或个人的方式让学生上台来讲述时政内容,并结合宪法知识进行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可以个人讲述,也可以互动演绎,甚至可以通过双簧与相声的方式进行表演。这一课堂环节若设置得当,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回顾以往的知识点,也更易于导入新的课程。
4.说唱串烧法
说唱作为近年来兴起的表演形式,以其朗朗上口的节奏感而深受年轻人的喜爱。教师完全可以对宪法专册各单元的知识点进行串联,并以说唱的形式表现出来。在组织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将相关知识改编成歌词。若能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展示学生的合作成果,相信,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于参与宪法教育的主动性,也能深化学生对于宪法知识的学习。
三、课后辅导阶段的路径探析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指出,青少年的法治教育应存在于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根据加捏的信息加工理论,教师应采用更多有效的教学载体来运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与宪法教育有关的知识,使其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如此,才能促进学生将已获得的知识运用到更广泛的领域中去。
1.通过课堂管理来运用相关的宪法知识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有许多内容涉及学生的公民与国家意识,如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等。以课堂纪律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探讨课堂纪律的架设与自由界限的关联,使其认识到课堂纪律,乃至法律等规范性条文对个人行为的规范意义。此外,教师还可以将班级制度与国家机构等知识点进行关联,与学生一起探讨两者的相似之处。譬如,在班规制定与班干部选举等方面,可以联系“民主集中制”原则,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与集体意识。
2.通过家庭教育来提高学生的宪法意识
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的另一阵地,与学校教育相得益彰。因而在课后教导环节,教师也应重视家庭教育的影响,以保持学校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譬如,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好家长会等契机,大力宣传并推广家庭文化建设和家庭教育对宪法教育的影响,以提高父母的教育意识。其次,教师可以根据各个家庭的政治面貌与文化水平制定相应的宪法教育手册,着重对法律意识水平较低的家庭强调宪法文化对于孩子法治意识形成的重要性,以改变家庭旧有的观念,进而影响初中生的法治观念。最后,教师也可以通过成立家庭教育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群等形式,建立起家校联系的纽带,并利用新媒体技术等渠道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宪法教育的现状,以及更好地听取家长对于宪法教育的意见。
3.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来提高学生的法治观念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学生不可避免地会从互联网中获取大量的信息,而部分辨别能力不强、社会经验不足的初中生就容易迷失其中。学校与其一刀切地禁止学生接触网络,倒不如主动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来提高学生的法治观念。譬如说,学校可以更新自身的硬件设施,并通过“端口限制”或“IP 地址限制”等方式避免网络的一些危害,从而更大程度地辅助教师运用互联网技术,如教学用的pad 等工具来增长学生的眼界,并通过学海等软件来帮助学生理解宪法教育内涵。
总而言之,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作为宪法专册,本身就有大量内容来源于宪法实际。教师若以其为载体来加强初中生的宪法教育,首先,要认识到宪法教育与该课程之间的联系。其次,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方式,以更好地提高学生参与宪法教育的积极性。最后,在了解宪法教育的必要性后,教师要主动将宪法教育融入课后辅导阶段,以真正地促进学生内化宪法知识。实际上,只要教师能够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也可以变得生动有趣,宪法知识也可以变得灵活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