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应对网络舆情存在的不足及对策研究

2020-12-16黄进明江苏海安市雅周镇初级中学

教书育人 2020年35期
关键词:回帖舆情网民

黄进明 (江苏海安市雅周镇初级中学)

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及智能手机的大量应用,上网的人数越来越多,网络已经成为网民表达民意的重要场所。学校有时也发生一些事件,学生、家长或社会人士会将事件上传到网上,这些事件往往更容易引起网民的关注。面对越来越多的网络舆情,有的学校处理乏力,给学校和教育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一、学校处理网络舆情的不足

1.预判不足,准备不充分

案例1:在某论坛上,有人反映某小学四年级老师收受学生家长礼品礼金,倘若学生家长送礼,学生座位就调到前边;不送礼,座位就调到后排。帖子发出后学校迟迟没有回复,而网上已经炒翻了天,到了第三天下午四点多钟学校才回了帖,回帖人也没有使用带有学校标签的用户名,且回帖较笼统,网民继续在后边跟帖,持续跟帖达到十多页,造成不好网络舆情。

学校的网络舆情在整个教育系统网络舆情中一直占比较高,而一些网络舆情的发生除了学校管理等方面存在问题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校在处理问题时预判不足,准备欠充分。首先是行动迟缓,学校没有预估到网络舆情会带来这样大的影响,没有安排专人浏览有关网站;一些学校看到负面的帖子,能拖则拖,没有及时回帖,缺少直面问题的勇气(有时哪怕回复正在调查了解,稍后回复亦可);其次是回帖不规范,学校必须使用带有学校标签的用户名回帖,否则,网民不以为是学校回帖;回帖也不能过于笼统,要表明对该事件的立场、态度,以平息网民和发帖人心中的不满。

2.调查马虎,回应欠妥当

案例2:在某网站上,有家长发帖反映某名学生因考试成绩不理想,被该班数学老师扇了几个耳光,帖子发上去三小时后,学校回复:您所反映的问题,经向当事老师核查,该教师未发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感谢您对学校工作的监督。学校帖子发上去后引起该家长的不满,该家长把与该班其他家长聊天记录截图被发到网上(聊天记录显示,该班其他学生回家告诉家长,老师确实扇了耳光),引起轩然大波。

引发网络舆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时网民反映的问题虽然影响不大,但由于学校回应不当诸如调查马虎、护短、推卸责任等,从而导致小事件造成大影响。案例2 中反映的某校老师体罚学生的问题,其实发帖者只是反映问题,家长并没有向学校提出过分的要求,学校可先回复:尊敬的家长,您好!我校一贯重视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您所反映的问题我们非常重视,将进行认真的调查,具体情况可直接与学校联系,联系电话……然后对家长反映的问题进行广泛调查,如联系发帖人,了解被打的学生和其他学生等,而不是仅仅询问老师就仓促公布调查结果。一些学校在“遇到重大舆情时,‘盲目失语’‘避重就轻’‘随意应付’的情况还随处可见”,从而导致网络舆情的扩大。

3.沟通不畅,出现中梗阻

案例3:某家长在某论坛上反映某校强迫学生参加机器人培训班,存在乱收费的现象。帖子发到网上后,网民纷纷要求处理乱收费的教师。学校分管机器人培训班的老师看到后回复了“我校收费符合上级规定,不存在乱收费”的帖子,引起网民大量跟帖。后学校重新回帖“我校机器人社团坚持自备器材,自愿参加的原则,事前给家长发放告知书,必须学生、家长自愿……”学校回帖后,舆情才得以平息。

部分家长,因对某些事件不了解或没有详细了解,就匆忙上网发帖,声讨学校的行为,而部分网民在不了解实际的情况下就随便跟帖,发表了不明真相的评论,从而导致网络舆情严重。像案例3 中反映学校的学生购买机器人的现象,在不少学校都存在,但为什么就这所学校收费引起家长不满,而培训教师回复后,为何又导致舆情蔓延?笔者认为,舆情发生和蔓延的主要原因就是学校和家长之间沟通不畅。虽然学校发放了告家长书,可能因为家长没有认真看,也可能是学生没有带回家,从而引起家长的误解;机器人培训教师回帖又未能回到点子上——学校坚持自愿,事先征求了意见。为避免此类舆情发生,学校发放告知书,可要求家长亲自填写回执,并确认是否自愿缴费参加。

4.问责不力,处罚不到位

案例4:某校一位教师在家里组织9 名学生参与有偿家教,遭到学生拍照举报,学生甚至将该教师每生收费情况公布于网上,网民纷纷跟帖。学校校长室随即对网友反映的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基本属实,学校网上回帖表示已对该教师进行批评教育。网民对学校处理结果不满,在网上发帖认为学校处理过轻,没有按照该县教育局的文件规定进行处理,从而导致了新一轮的舆情。

网络舆情发生后,对责任主体的问责力度体现了学校对网民的意见、态度的重视程度,也体现学校对网民反映问题的高度重视。近年来,社会热点事件网络舆情危机层出不穷,有关部门在应对中由于问责不力,处罚不到位,直接导致网络舆情呈加速发酵趋势。案例4 中教师从事有偿家教,与目前整个教育大形势格格不入,在被查实的基础上,学校本应该对涉事老师进行严肃处理,该校却给予轻描淡写的批评教育,这一做法无异于姑息养奸,明显违背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和《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这必然会激起网民的愤怒,引起新的网上舆情。

当然,学校在处理网络舆情方面存在的不足还不止以上这些,诸如找人删帖、回复口径不一、推卸责任等,笔者在这里不一一赘述。

二、学校正确应对网络舆情的策略

1.更新理念,科学应对舆情

目前,学校对网上舆情存在一些不正确的认识,诸如“小学、初中学生还小,学生是不会把学校发生的事件捅到网上”“学校,老百姓家有些还没有网络,不会有人上网发帖的”。由于思想上不重视,一旦学校发生网上舆情,就会六神无主,手忙脚乱。因此,学校要更新理念,高度重视网上舆情对学校发展的影响,既不能视网络舆情为“洪水猛兽”,也不能无视网络舆情的影响。学校网络舆情是了解民意的一个重要窗口,也是公众对学校进行有效监督的手段。作为学校,要顺应民意诉求,缓解和化解家校矛盾,同时,也要正确认识到网络舆情有时不一定反映真实的民意,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只有理性对待网络舆情,我们才能以积极的、科学的态度来对待,开展恰当的应对与处置工作。

2.全面监测,收集舆情动态

为避免网络舆情带来的负面影响,各校要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控,可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以分管德育的副校长为副组长的网络舆情监控小组,吸收微机教师和责任心强的教师为组员,实现全天候对网络舆情进行监控。主要通过百度、搜狗、360 等搜索引擎搜索学校名称等方面的关键词,在检索出我们需要的结果后浏览相关网页,获取学校的舆情;也可以采用“盯网”的方法,紧盯本市或本县区域内影响比较大的诸如西祠胡同、零距离论坛等网站,关注微博、微信、网络社群等,这些都属于人工监测。人工监测最大的弱点就是不能每天24 小时监控,不能实施对所有网站的监控,有时可能产生漏网之鱼。如果学校经济条件许可,可以购买相关设备和软件进行监控,这种监控实际上是一种智能监控、实时监控、全方位全覆盖监控。

3.及时沟通,控制负面影响

网络舆情发生后,因处理不及时导致信息失真,耽误网络舆情处理的最佳时间;因沟通不畅而产生的谣言有时也有很强的杀伤力。一些学校在面对网民质疑时,有的请人删帖;有的能拖则拖;有的沟通是低水平、低层次的,从而引发新的网上舆情,严重损坏教育的形象。其实当网上舆情发生时,学校网络舆情工作组应该在第一时间对网上舆情进行研判,要形成专业的答复,确保答复信息准确、真实,回复意见直接具体、依法依规、态度诚恳、通俗易懂,不打太极拳、不愚弄网民。回复时间依据舆情性质,能当场回复的当场回复;需要调查处理的可以先作表态回复,并承诺办理时间,但在办理时间内必须回复,有时还需要跟踪回复。如反映的内容不属实,要有理有据,澄清误会;如属实,要向网民道歉,同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并将处理结果公之于众。

4.善借媒体,主动公开事务

网络舆情影响非常大,一条微博,一段微视频,甚至一句网络流行语,都可能产生“蝴蝶效应”,引发舆论风暴。学校很难置身于事外,在这种情况下唯有善于借助媒体,才能主动加强学校正面宣传,提升正能量。学校要掌握主动权,抓好典型宣传,将学校开展的活动、教师学生中的正面典型通过有关媒体进行报道(可在校园网站、学校微信公众号、教育局门户网站等);加强学校党务、校务公开,凡是有关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等发展重大举措,凡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普遍问题、易引起矛盾和滋生腐败的问题以及社会、家庭关心和反映的敏感问题诸如教育收费、热点学校推荐生方案、绩效考核方案、评先评优职称晋升、学生录取方法等都应当在适当的时间和适当范围内予以公开,接受老百姓的监督。

5.失职问责,强化依法治校

近年来,一些学校在招生、收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经常被网民捅到媒体或网络上。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可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纪检监督员或社会知名人士参与调查,如发现网民反映的问题是真实的,学校必须对部分教职工的违法违纪行为及时进行处分,给予关心的网民以最快地、圆满地答复,及时平复网络舆情。为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严肃工作纪律,防止和减少过错,各学校要制订网络舆情问责制度,对因网络舆情管理工作不认真、不重视、应对无方、处置不力而导致发生重大问题、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要依纪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并及时公之于众,接受社会监督,只有这样,才能依法治校,才能维护和保障学校利益,推动学校健康发展。

总之,学校在处理网络舆情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但只要学校管理者思想上重视、行动上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完善舆情处理机制,全面监测网络舆情,及时处理有关问题,才能实现学校网络舆情工作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

猜你喜欢

回帖舆情网民
数字舆情
数字舆情
消费舆情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网民心理与风险沟通
善意回帖:韩国教授的民间努力
续写传奇
有感“网民节”
爆强回帖集锦等
2.9亿
首届网民节遭遇“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