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心理剧对流浪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干预

2020-12-15于璐任菁

求学·教育研究 2020年19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

于璐 任菁

摘要:目的——考查音乐心理剧对流浪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干预效果。方法——对4名有心理健康问题的流浪儿童实施每周1次,共计8次的音乐心理剧治疗。结果——发现4名流浪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尤其是在对自我的认识方面提升明显。结论——音乐心理剧是一种适用于流浪儿童的心理救助方法。

关键词:流浪儿童;心理健康;音乐心理剧

基金项目: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培育项目“流浪儿童社会融入的心理机制研究”(2016PY23)。

流浪儿童是指“年龄在18岁以下,脱离家庭与离开监护人流落社会持续超过24小时,失去基本生存保障而陷入困境的未成年人”[1]。我国目前依然有很多流浪儿童,是现代社会问题之一[2]。由于长时间生活在恶劣的生活环境中,大多数流浪儿童都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性格孤僻、自卑,行为冲动、暴力等[3]。音乐心理剧是一种新兴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是将音乐即兴创作、音乐想象及其他音乐治疗技术与传统的心理剧相结合的一种综合治疗方法,其效果优于单独运用其中任何一种治疗方法。其作用是在任何特定的时间都可以通过即兴音乐的创作来支持多种情绪,并将这些音乐表达的情绪有效地传达给每一个参与者。目前关于心理剧疗法的实践研究并不少,杜丽丽在相关研究中,发现音乐心理剧疗法可以有效地增强流浪儿童的自尊心,也能使流浪儿童随着剧情发展实现自我发现和自我发展。本研究的目的,是考查音乐心理剧能否有效地提高流浪儿童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重庆市救助管理站内收留的4名流浪儿童作为研究对象。4名被试智力均正常,年龄在7到12岁之间。4名被试的个人情况如下。

小A,女,7岁,家庭具体住址不详。出生后即随父母到外地打工,父母离婚后跟随母亲改嫁到外地。后随母亲回到家乡,在旅馆等待找工作的母亲,但是母亲一去不回,只能独自一人流浪。根据其描述,推测母亲可能患有精神分裂症。曾经,无论是母亲,还是继父,对她的态度都不好。

小B,男,9岁。家住农村,长期流浪。可能患有精神疾病的母亲离家出走,家中有父亲、两个哥哥、姐姐和弟弟共6人。后被拐卖到本地各大商圈从事乞讨活动,其间多次逃跑未果,后被警察所救。

小C,男,11岁。具体家庭住址不详,为独生子,父母离异且均在外打工,被判给父亲,但与父母关系均不好。长期独自在外结交一些朋友从事违法活动,后被警察所救。

小D,男,14岁。为家中独子,自述此前有严重厌学倾向和攻击行为(在学校时打群架等),曾被多所学校开除。在流浪一段时间之后想要回到学校上学,但是担心学校会看低他、拒绝他上学。

(二)研究工具

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等人修订的、适合中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MHT)。量表由1个效度量表(测谎)和8个内容量表组成,信效度良好。

(三)研究程序

采用前后测的方式,重复实验设计,在进行系统的音乐心理剧治疗之前和之后分别进行一次前测和后测,所用量表均为MHT。回收数据,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根据团体即兴演奏和个体即兴演奏阶段,针对4名被试通过音乐意象分别表现出来的心理冲突,设计了1周1次、共8次的音乐心理剧治疗。

每次音乐心理剧的干预流程可分为4个阶段,分别是热身阶段、角色分配阶段、演出阶段和分享阶段。

二、结果与分析

在音乐心理剧干预之前和之后施测“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如果总分在65分以上,则提示有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每一个维度得分如在8分及以上,则提示在这一维度上有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4名被试前后测各维度得分如表1所示。如表1所示,在干预之前,小A和小D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小A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恐怖倾向等因子上存在问题;小B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等因子上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小C不存在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小D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恐怖倾向等因子上存在明显的问题。而在进行音乐心理剧的干预之后,每个被试的心理健康问题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缓解。

为了进一步验证音乐心理剧的干预效果,对4名被试的前后测分数进行差异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可以发现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以及总分的前后测均有显著性的差异,干預后的得分显著低于干预前的得分。由此可知,音乐心理剧对于提高流浪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明显的效果。

三、讨论

(一)音乐心理剧对流浪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干预效果

通过对“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前后测所得分数的差异比较可以发现,4名被试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等几个因子上获得了显著的改善。从干预前后面临相似情境下的各种表现可以看出,4名被试均能够将干预过程中学到的方法迁移到现实生活中,从而有效地控制可能出现的不良情绪,提升心理健康水平。4名被试都朝着有利于自己身心健康的方向发展,这对于他们重新回归社会是至关重要的。

(二)音乐心理剧用于对流浪儿童心理干预的适用性

音乐心理剧作为一种心理治疗的方法,可以对个体进行干预,也可以对团体进行干预,表现形式灵活。该疗法符合流浪儿童的年龄特征,因为流浪儿童年龄较小,对自身情绪难以用具体的言语进行描述。对于流浪儿童而言,长期在外流浪,衣食难自保,也无暇满足自己爱玩的天性,更是难以与他人建立互相信任的咨访关系,而音乐心理剧能够在满足他们爱玩天性的基础上建立起良好的咨访关系。

总之,音乐心理剧作为一种新兴的辅导形式,在对流浪儿童进行情感推动时能够让他们关注自己的内心,引导其暂时从周围紧张、恶劣的环境中走出来,踏上舞台,将自己的内心演绎出来,认识不良情绪并将其发泄出来,从而达到进一步解决问题的目的。因此,对流浪儿童的干预而言,音乐心理剧是比较合适的一种方法。

参考文献

[1]吴亦明.流浪儿童救助模式的转换与保护性特殊教育机制的构建[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6-21.

[2]刘昕.流浪未成年人的“问题化”、现实困境和研究反思[J].理论与改革,2017(3):181-188.

[3]于璐,熊韦锐.从“回家”到“回归”:流浪儿童救助模式的转换与整合[J].中国青年研究,2013(2):30-35.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
心怀阳光,健康成长
心怀阳光,健康成长
运动过度不利于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石景山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设计
第七届“健康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活动获奖名单(第一批)
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