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发展对策研究

2020-12-15张杨

绿色科技 2020年13期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对策

张杨

摘要:指出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作为城市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历史文化街区也需要跟上城市发展的节奏,具备自我更新的能力。但是在实践中,由于其特殊性,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发展存在着诸多困难,归纳并分析了历史文化街区在保护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由此提出了有助于针对性地解决的办法,为城市发展开拓新思路。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20)13-0198-02

1 历史文化街区的界定

在我国,关于历史文化街区的界定通常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应予以重点保护的历史地段,具有的共同的特点是其中包含的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整片区域连同街区里居住生活的人共同构成活态的文化遗产,并且能够相对完整和真实地反映当地人文历史风貌和传统格局,并有一定规模的区域。1982年通过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界定是:法定保护的区域,学术上将其称为“历史地段”[1]。

历史文化街区的概念被提出来之后,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旨在对各地进行的保护和再利用提供指导原则和方法借鉴。从概念上来区分,历史文化街区是历史文化名城的一部分,属于历史文化遗产的范畴,对它的保护和再利用不仅要符合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还要尊重其特殊性,即重点关注历史文化街区蕴藏的文化内涵等非物质形态的内容。

我国正式提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是在1986年,其后陆续出台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法规条例。并且在《文物保护法》《城乡规划法》等法规中确立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制度[2]。

自从我国制定并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各级地方政府也相继制定并实施了针对本地区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条例,可以说我国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在法律层面已经逐步完善,已经形成了保护文物古迹、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分层次的保护体系。反映出我国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意识已经得以增强。但是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发展在实践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相信随着认识和经验的积累,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发展的前景将会更好。

2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发展存在的困境

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迫使历史文化街区也要随之改变,跟上发展的步伐,具备自我更新的能力。很多城市早已认识到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意义,计划将其作为一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再开发利用,挖掘其多方面的价值,并将其作为推动城市复兴的重要手段。其中一项重要的新功能就是旅游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文化活动。于是,近年来各地都加大了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而首先进行的是基础设施的改造,这是一项巨大的工程,要在不破坏街区内部建筑的主体构造和功能的前提下进行。其次就是后续的维修和养护,同样是一项专业的技术工作。在历史文化街区能够整体上满足现代人居要求之后,还要考虑其如何融入到城市当中,或者与城市共同发展。由于历史文化街区的特殊性,属于文化遗产,同时承担着城市的诸多功能,所以它的保护与发展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归纳并分析历史文化街区在保护与发展中存在的困难,有助于有针对性地找到解决的办法,为城市发展贡献力量。总体来说,历史文街区在保护与发展上存在着以下困境。

2.1 历史文化街区的传统风貌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现代化城市的面貌也发生着明显的变化,城市承载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功能的愈加多样化,使得原本的城市分区不再明显。城市外延在扩大,大量融合了多种功能的新建建筑使城市中心不再突出。城市结构更加多元,整体的城市形态朝着现代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这些改变对传统的历史文化街区的风貌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城市中心在不断分散、转移,而这些变化并没有与历史文化街区相呼应,在整个城市如火如荼的发展变化当中,城市面貌在不断蜕变,历史文化街区却被孤立在外,城市的角落就保存着这样一片陈旧的地段,历史文化街区与崭新的城市形象显得格格不入,表现出一种传统与现代的鲜明反差。

2.2 历史文化街区难以满足城市容量的增加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一般城市的旧城区由于集中了大量的优质资源,如教育、医疗、资讯等,导致城市功能过于集中,城市中心区的容量基本趋于饱和。城市的设计者和规划者想方设法将城市扩容,于是城市边界在不断延伸;为了节省土地资源,在城市中心区的新建建筑物的高度一再增加,一座座高耸入云的建筑拔地而起。同时为了满足现代人居住、工作和生活的高要求,办公场所、文化场馆、休闲娱乐设施等的空间也在逐渐地增加。这些改变使现有的基础设施难以负荷,特别是交通条件。旧城区内大片的历史文化街区又需要较完整地保护其外观,只能对建筑物的内部进行基础设施的改造,显然难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2.3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程度难以把握

历史文化街区里普遍存在房屋陈旧,基本的生活设施不佳的情况。越来越多的人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基本的生活设施之外,居住环境、工作环境及休闲设施都要满足现代人生活的各种需要。这些与城市发展是相伴而生的,也是城市发展、招商引资的前提条件。因此,城市发展必不可少的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面临著前所未有的压力,如何既能保护历史遗产的传承,又能满足历史文化街区内以及城市居民的生活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各地历史文化街区亟待解决的难题。大规模地改造有破坏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脉的风险,但是小打小闹又起不了实质性的作用。

2.4 历史文化街区的维修、养护费用高、难度大

对于城市内成片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立法是近年来的事,在相关法律法规出台之前,已经有部分历史文化街区由于建筑物年久失修,人居环境差等原因遭到了破坏,新建的建筑在整体上不能很好地融入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风貌,也影响了历史文化街区的完整性。随着人们对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提高,对于旧城的改造政策逐步向着充分利用,逐步改造的趋势调整。而历史文化街区的建筑长期处于使用状态,超负荷服务,对于其建筑内部和外观以及周遭环境的维护、保养的费用高、难度大,这些费用由政府承担,增加了政府的财政压力。

3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發展的对策

3.1 增强城市发展整体规划的论证

城市发展的规划应从系统的观点出发,以发展的眼光来对待,尤其是使历史文化街区能够融入到城市的整体面貌中,不再是单独的一片保护区域。城市的新建建筑的设计应符合城市的气质,是确立城市形象的关键词,这就要对文化遗产的价值进行深度挖掘,使其承接与延续城市历史,与历史文化街区的特点一脉相承。

3.2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的维修养护难的问题可以通过发展文化旅游的方式解决。对于可以继续使用的历史建筑应本着“保护为先,充分利用”的原则,继续使用,另外通过高科技手段或在其他地区新建建筑转移或分散使用压力,发挥其使用价值。对于超负荷运转的历史建筑,可以将其作为文化旅游的基地或园区,重点保护起来,创新文化旅游方式,开发研学路线,增强青少年一代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3 通过政策引导,分散城市中心区的吸引力

按照城市发展历史,历史文化街区大多坐落于城市中心地带。城市中心区的功能相对比较集中,导致历史文化街区的容量趋于饱和,使用频率增加,交通压力大。再加上有些历史文化街区的房屋陈旧,房屋产权复杂,这里居住的人口普遍以低收入群体的租户为主,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较低,间接影响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形象。这种状况可以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来改善,例如促进优质教育、医疗等资源均等的政策,通过宣传、培训提高居民文化素质等方式。

3.4 建立文化遗产保护基金

历史文化街区的维护需要大量资金,全部由政府承担则势必增加财政压力,因此建立文化遗产保护基金是一个解决方法。基金的构成应由政府公共财政与个人或组织捐赠相结合,并通过减免税收或其他优惠等方式鼓励个人和组织捐赠,减轻公共财政的压力。

4 结论与建议

历史文化街区融合了一个城市的历史记忆,它延续着城市的历史文化,使城市更具内涵和吸引力,它在城市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同时对它的保护与发展更与城市息息相关,是城市进步的外化表现。一个城市可能拥有多处历史文化街区,这些历史地段都有各自的特点,彼此之间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并对其进行整体保护规划,能够使城市的历史发展脉络更清晰。同时对青少年一代进行历史教育,建立起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也具有重要意义。对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发展深入调查研究,分析梳理,有助于准确地提出保护与发展的策略,为城市发展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阮金梅,彭 敏,张 鑫.历史文化名城与历史街区交通规划研究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8.

[2]马奔腾.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135.

[3]李润钰,王 丽.历史文化街区活力复兴与城市触媒:以鞍山市台町历史文化街区公共空间改造为例[J].屋舍,2020(4).

[4]何艳红.保定市历史文化街区更新规划策略研究[J].城乡建设,2020(4).

[5]李江楠,王 丽.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改造研究:以鞍山台町历史文化街区为例[J].建材与装饰,2020(4).

猜你喜欢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城市文脉延续的新思考
基于游客满意度的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探讨
文化系统剥离与市场割裂对文化创意体验产品的影响研究
旅游体验背景下重庆下半城历史文化街发展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