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城诗特点及其价值浅析
2020-12-15位光辉
摘要:钓鱼城是著名古战场遗址之一,宋蒙(元)军队在此曾展开激烈战斗,对中外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700多年来,文人墨客创作出大量吟咏钓鱼城的诗章,不少至今仍广为流传。本文在有关学者对宋代至民国时期的钓鱼城诗搜集整理的基础上,从多方面对钓鱼城诗的特点及其价值展开进一步分析。
关键词:钓鱼城;诗;特点;价值
一、前言
钓鱼城位于今重庆市合川区东城半岛的钓鱼山上,宋元之际合州军民在此凭险防守,挫败了蒙(元)军队的暴风骤雨般的进攻,令蒙古军统帅蒙哥汗也卒于军中,对中外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700多年来,钓鱼城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去访古抒怀,创作出众多千古传诵的诗章。这些诗章多见载于历代《合州志》、《重庆府志》《巴蜀艺文志》等地方典籍,阳枋、刘克庄、文天祥、邹智等人的文集亦有散录。据相关学者统计,宋代至民国时期流传至今的钓鱼城诗共有146首,其中宋代13首,元代4首,明代25首,清代86首,民国18首。这些诗章对于了解宋元以降世人对于钓鱼城之战相关宋蒙双方人物评价,研究鱼城军民36年抗蒙(元)历史,探讨钓鱼城古代军事文化及推动钓鱼城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有着重要意义。笔者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浅析钓鱼城诗的特点及其价值。
二、钓鱼城诗的特点
(一)咏史抒怀,主题集中
钓鱼城诗除少量为写景诗以外,大部分是咏史抒怀诗。这些诗大都以钓鱼城之战为主题,具有较大的趋同性。
具体来讲,钓鱼城咏史诗写作的主题,可以分为三方面:
1.探讨战争胜败原因
钓鱼城战争中,鱼城军民经常能够出奇制胜、以弱胜强,特别是开庆元年钓鱼城之战,鱼城军民众志成城、百战弥厉,击败了蒙哥汗亲自统帅的蒙古大军,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鱼城军民取胜的原因是历代士人热衷于探讨的话题。一部分人侧重于地利说。如洪成鼎《仲冬泛舟游钓鱼城护国寺》曰:“钓鱼山险据东川,凭障渝涪半壁天”。陈用宾《钓鱼城怀古》云:“当年设险重孤城,形势巍然莫与争”。益谦《鱼山写怀》载:“倚天拔地势崚嶒,岳缙巴渝一气吞。”强调鱼城军民的胜利得益于“上指重霄,下临无地”的地利优势。一部分人强调杰出将领的统帅作用。如冯衡《钓鱼城》曰:“余玠有谋资琎璞,蒙哥无计屈王张。”“沈怀瑗《步陈砚斋太守韵》道:“邈矣王张绩,雄哉琎璞谋”。禹湛《鱼城写怀》云:“未知天道凭人事,保障鱼城借张公”。赞颂的是余玠、王坚等人的功绩。此外,还有人强调人和的重要性。如张衡猷《钓鱼城怀古》云:“众固成城志,全师势不加”。陈蕴辉《钓鱼城怀古》曰:“士卒甘心都效死,帷幄有计竟全师。”陈在宽《钓鱼城怀古》载:“似此金汤完众志,狼烽那复畏蒙哥”。最后,也有士人将胜利归因于南宋的“恩泽”。如邹智《钓鱼城》云:“莫道尽由天作险,宋家德泽也深长”。禹湛《九日钓鱼城登高》曰:“烽烟万里暗神州,城守原为报国谋”。胜败原因,可谓众说纷纭。
2.评价战争相关历史人物
钓鱼城36年战争,是双方将领斗智斗力、谋划厮杀的过程,对其评价也是钓鱼城诗常见主题。如文天祥《张制置珏》《将军王安节》,刘壎《挽四川制置使知重庆府张公珏》,刘麟瑞《挽四川制置使张公珏》,杨慎《钓鱼城王、张二忠臣祠》,宋廷立《悼王张》,程生云《怀冉琎、冉璞兄弟》,益谦《昭忠祠吊余、冉、王、张诸公》,向国华《咏怀合州名宦》等,单从诗名即可对诗章内容了然于胸,而以《钓鱼城怀古》、《钓鱼城》为题对相关人物或褒或贬的钓鱼城诗也不胜枚举。
3.感慨历史兴亡变迁
入明以后,钓鱼城战争与宋元鼎革已相去甚远,成为历史故迹。明朝以来的士人逐渐将对钓鱼城战争及宋元鼎革的认识放置于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之中,在论述时多夹杂对历史兴亡变迁的感慨。如杨慎访钓鱼城王张祠,慨叹南宋虽有王坚、张珏健将守城,而临安朝廷却耽于“西湖日夜尚歌舞”,最终不免国破家亡,“厓山航海行”。王元兆登临钓鱼城,念及宋元钓鱼城鏖兵,终究只换来“上都宫阙埋荒草,闽海桴航卷飓风”的结局,叹道“元宋祗今俱寂寞,独遗残蹀吊川东”,英雄往事不过过眼烟云。其他如刘泰三云:“宋元往事付东流,寂寂空城莽莽秋”;陈在瑛叹:“中原回首空古今,凭吊还倾酒一杯”;王启霖作:“宗社陆沉缘底事,孤城空自拥崔巍”,所抒情怀都与王元兆同。在他们看来,宋元改朝换代是由天意所决定,“兴亡毕竟关天意”,而“天意诚难测”,在千古变迁之中只得“留得遗迹在”,让后世人“凭吊话兴亡”。
(二)品评人物,褒贬分明
如上文所述,评价战争相关历史人物,是钓鱼城诗常见主题之一。历代士人借此对他们进行了入木三分的褒贬。
余玠,钓鱼城战争前期南宋四川战区杰出统帅,“宝庆以来,蜀阃未有能及之者”。对于其采纳冉琎、冉璞兄弟建议,凭险修筑钓鱼城,创造性的构筑四川山城防御体系这一英明决策,为文人墨客津津乐道。如“余玠有谋资琎璞”“余玠雅能资妙略”“余玠招贤资战守”“余玠招贤保严疆”等诗句不胜枚举。
冉琎、冉璞,“有文武才,隐居蛮中”,向余玠提出“蜀口形胜之地莫若钓鱼山,请徙诸此”,“积粟以守之”的建议,并在余玠的支持下修成钓鱼城,使南宋能以“一隅存宋祚”、“尺土拒元兵”。冉氏兄弟筑城的功绩,后人赞曰:“一门并产双南金,文武才名耀古今”,“雄疆西控战云愁,设险先凭琎璞谋”。
王坚、张珏是钓鱼城的杰出守将。王坚“婴城固守,百戰弥厉,节义为蜀列城之冠。”张珏,有勇有谋,人称“四川虓将”,被俘后不屈而死。他们的忠义报国之心、矢志抗元之志、百战弥厉之勇为历代士人敬服赞颂。文天祥在大都狱中听闻张珏殉国,悲愤写下《张制置珏》一诗——“气敌万人将,独在天一隅。向使国不亡,功业竟何如?”明代著名文学家杨慎途径合州,在王张祠写下“雎阳百战有健将,墨翟久守无降兵”诗句。1927年,陈毅来合川发动工运和学运,游钓鱼城听闻王坚、张珏事迹后,立即作绝句一首:“钓鱼城何处?遥望一高原。壮烈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极其赞颂王坚、张珏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和大无畏精神。
王立是钓鱼城最后一任守将,途穷之际开城降元,城内军民皆得保全。其降元一事,自古褒贬不一。吴省钦赞道:“乞降自王立,万命拯釜饪。”陈大文肯定曰:“北军围击近重闉,报国何难死一身。讵敢降元忘故主,只缘为宋保移民。”陈在宽亦指出:“不为生灵数十万,降旗焉肯竖城楼”。当然也有不少士人对其降元猛烈抨击。肖德一云:“回军早夺兴王气,纳款终归女子功。谋及妇人真下策,田横毕竟是英雄”。民国时期,郭沫若游览钓鱼城,留下“贰臣妖妇同祠宇,遗恨分明未可平”诗章,对其一人事二主唾弃与愤慨。
李德辉,元朝安西王相职兼西川行枢密院副使,力排众议接收钓鱼城投降,不杀一人,后人赞赏不已。陈再瑛赞道:“护国千寻标古刹,招降万载祀忠宣。”杨蔼如亦赞曰:“赭城未遂蒙哥志,安堵群思李相恩。”
(三)历史久远,经久不衰
从南宋中期开始,经元明清三朝,直到民国时期,800多年间历朝都有钓鱼城诗传世,创作历史悠久,前后延续时间长。
钓鱼山风光秀美,在修钓鱼城前就已有钓鱼城诗传世。南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闽人朱涣写有绝句《钓鱼矶》,刻于钓鱼山石壁上。诗云:“钓鱼矶上着闲身,胸次应无一点尘。偶尔不逢周汉主,此心端弗愧前人。”在朱涣之后,任逢、家渔归也于宁宗嘉定年间在钓鱼山留下了自己的诗作。不过,这一时期钓鱼城诗创作数量较少,写作主题大多是写景诗抒怀诗。
钓鱼城战争之后,相关诗作逐渐增多,南宋末期及元朝尚少,明代增加不少,清代达到巅峰,民国亦有18首传世,前后数百年,经久不衰。这些钓鱼城诗,或被收入个人文集,或刻于钓鱼城石壁,文理俱佳,广为流传。
三、钓鱼城诗的价值
(一)钓鱼城诗记述了钓鱼城战争,是传统历史文献的重要补充
钓鱼城战争的史料多散见于《宋史》、《元史》、《宋季三朝政要》等史书及《牧庵集》、《杨文安公全集》等宋元之际的私人文集,难以从中了解钓鱼城战争的全貌。钓鱼城诗中有部分为钓鱼城战争的亲历者或者同时代人所作,他们的诗作真实度相对教高,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是传统历史文献的重要补充。
蒙哥汗卒于攻钓鱼城之战。出于为尊者讳考虑,《元史》对改场战争记载语焉不详,留下蒙古军队攻城数量、蒙哥汗死因等谜团。元人耶律铸在蒙哥汗亲征南宋时“领侍卫骁果以从”,见证了蒙哥汗进攻钓鱼城的始终。他曾写长诗《述实录》,部分内容涉及蒙哥汗攻钓鱼城之战,对解开以上谜团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关于军队数量,《述实录》云:“扈跸貔貅三十万,争欲先驱扫妖孽”,虽有夸大之嫌,但部分学者认为并非完全是无稽之谈。蒙哥汗的死因,《元史》仅载:“不豫……癸亥,帝崩于钓鱼山”,寥寥十数字。《述实录》云:“无雷东陊孤山峰,惊风西捲旂杆折。龙桥忽焉悉中圮,夔鼓鼛然寻亦歇。忍令飞驾鼎湖龙,持拔龙髯堕尘劫。”先以山峰崩塌、风折旗杆、浮桥中断、战鼓突息衬托出战争的激烈,紧接着叙述了蒙哥汗驭龙宾天的景象,即隐晦的指出蒙哥汗是在进攻钓鱼城前线战死,而非病死。同时期,宋人刘克庄亦写有《蜀捷》一诗,诗中以“挞览果歼强弩下”影射蒙哥汗的死因。两诗与明万历《合州志》收录《钓鱼城记》一文中“宪宗……为砲风所震,因成疾……过金剑山、温汤峡而崩”的记载异曲同工,是揭开蒙哥汗死因的重要史料。
(二)钓鱼城诗是钓鱼城军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重庆古代军事文化资源
重庆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城市,拥有着丰富的古文化资源。从军事角度而言,重庆地处长江上游,是进出蜀地的必经之路,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拥有丰富的古代军事文化资源。
钓鱼城之战是重庆古代军事文化的杰出代表,堪称“筑城防御作战之光辉典范”,是“我国古代冷兵器时代筑城防御战争史上的丰碑,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军事遗产”。南宋以降的700多年里,文人骚客纷至沓来,或震撼于钓鱼城的奇险崔嵬,或钦佩王坚、张珏等人的忠勇坚贞,或感慨历史兴亡变迁,写下了许多璧坐玑驰的优秀诗章。这些诗章或录入文集刊印传世,或鐫刻于钓鱼城绝壁之上,广为流传,扩大了钓鱼城的影响,而随着钓鱼城的影响日深,又吸引了更多的文人墨客前来凭吊、游览,导致新的钓鱼城诗不断被创作。久而久之,丰富了重庆古代军事文化资源。
(三)钓鱼城诗是钓鱼城古战场遗址的重要文化资源,极大促进了钓鱼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南宋至清朝,钓鱼城经历了数次修筑、毁坏、再修筑的过程。多次的修筑,钓鱼城保存了大量的战争遗迹和生活遗迹。可以说,“钓鱼城是现代人了解古代战争、筑城以及军事生活等的现实载体”,“是珍贵的、不可再生、不可复制、不可移动的人类文化遗产,同时又为国内外已有世界遗产中所缺少的品类的代表”。钓鱼城理应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也完全有资格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钓鱼城诗,或评论钓鱼城兴亡变迁,或褒贬宋蒙(元)鏖战钓鱼城的双方将领,或描述钓鱼城秀美风光,是钓鱼城悠久人文历史与秀美自然景色的文化载体,是钓鱼城古战场遗址的文化升华。同时,不少钓鱼城诗被镌刻在钓鱼山的石壁上,以摩崖石刻的形式融入钓鱼城,成为钓鱼城的重要组成部分。钓鱼城诗的出现,在文化上增加了钓鱼城古战场遗址的内涵,对钓鱼城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结语
钓鱼城诗以咏史抒怀的方式探讨钓鱼城之战胜败原因,褒贬品评历史人物,感慨历史兴亡变迁,自宋元至民国经久不衰,特色鲜明、内涵丰富。钓鱼城诗是传统历史文献的重要补充,也是钓鱼城军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钓鱼城古战场遗址的重要文化资源,在推动钓鱼城历史研究、钓鱼城古战场遗址的保护利用以及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都具有极大的促进意义。
参考文献:
[1]脱脱撰.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
[2]宋濂撰.元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6.
[3]刘芳声修.(万历)合州志[M],中国地方志集成重庆府县志辑[M],成都:巴蜀书社,2016.
[4]周澄修.(乾隆)合州志[M],中国地方志集成重庆府县志辑[M],成都:巴蜀书社,2016.
[5]费兆銊修.(光绪)合州志[M],中国地方志集成重庆府县志辑[M],成都:巴蜀书社,2016.
[6]郑贤书等修.民国新修合川县志[M],中国地方志集成重庆府县志辑[M],成都:巴蜀书社,2016.
[7]秦立.钓鱼城诗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8]刘涛,李嘉林.浅析合川钓鱼城的历史文化遗产价值[J],四川建筑,2004(5):21.
[9]杨钊.合川钓鱼城诗文及其文化意义[J],重庆社会科学,2007(7):46-49.
[10]孙丰琛,唐斌.重庆钓鱼城宋代诗歌析论[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5(2):66-68.
[11]林豪.宋代至民国钓鱼城诗文研究,重庆:重庆工商大学硕士论文[D],2018.
注:本文系重庆市2020年度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新时代地方应用型高校以博物馆为平台文化传承创新路径改革试点”(20JGS55);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2020年度校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金课背景下基于本土历史文化资源的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YTJG202045)。
作者简介:位光辉,男,河南项城人,讲师,研究方向:钓鱼城历史、巴渝区域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