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性与时代性在高校民族器乐教学中的渗透策略研究

2020-12-15李明轩

北方音乐 2020年19期

【摘要】在本文中,笔者将会以民族器乐的本质特点以及当前民族器乐教学过程所存在的问题为切入方向,针对传承性与时代性在高校民族器乐教学渗透过程中的器乐本质要素以及教学制度措施进行初步的探讨与分析,希望借此可对相关从业人员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民族器乐教学;民族器乐传承性;民族器乐时代性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19-0139-03

【本文著录格式】李明轩.传承性与时代性在高校民族器乐教学中的渗透策略研究[J].北方音乐,2020,10(19):139-141.

引言

民族器乐是我国传统文化体系内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已经出现众多帶有民族特色的乐器工具。伴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以及时代变更,我国民族器乐所拥有的类型以及实际器乐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不同地域的器乐发展也展现出不同的魅力与结构。从本质角度分析,时代性与传承性始终是我国民族器乐的发展特征,不同的历史阶段,民族器乐的实际艺术形式均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却始终保持对原始的创新与提升。近些年,随着我国对民族器乐教学关注度不断加大,民族器乐整体发展更显系统化与专业性,但是,实际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更需要每一位行业工作者予以充分重视。

一、民族器乐的本质特点及其教学关键点

相比于西方乐器,我国民族乐器有着自身独特的艺术体系,在我国传统民族器乐发展过程中,意境与情感始终都是器乐生存的主题。因此,对于民族器乐来讲,无论是感受音乐,亦或是鉴赏音乐,都需要对音乐自身有着一定的技能与技巧,单纯掌握其基础理论是无法体会到民族器乐所具备的真正意义的。

对于音乐而言,其本质为一种听觉艺术,在音乐的展现过程中,人们需要时刻保持对音乐自身的感知与体验,并在体会音乐的过程中,在内心思维层面完成对音乐的分析与理解。因此,开展民族器乐教学过程,不仅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更需要具备一定的民族器乐使用技巧,只有学生掌握民族器乐的鉴赏能力与使用能力,才能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熏陶自身的情感,并提升个人基本素质与修养。

民族器乐的发展过程也同样伴随着我国诗词的演变而提升,无论是先秦时期的诗经,亦或是唐诗宋词元曲,均有着民族器乐的身影,而这种发展历程与特点,更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利用更为丰富的教学手段,借助各类诗文与图画,加深学生对器乐情感的真正感受,并推动其思维层面的联想与拓展。

音乐的鉴赏过程不仅仅是一种情感的成长,学生在思维层面的提升与拓展,更是会激发其自身的兴趣与爱好,并使其养成良好的发散性思维与艺术鉴赏力,其自身的注意力、记忆力以及感知能力也会得到全方位改善。以我国传统乐器竹笛为例,竹常常出现于我国文人墨客对情操与品德的艺术描绘中,而笛声所具备的穿透力与深远意境,更是体现我国传统文化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至高追求。在当代竹笛文化以及竹笛器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让学生掌握竹笛使用技巧前,需要让学生对竹笛所代表的意境以及艺术特征有着足够的理解,并利用图片与声音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竹笛曲目所拥有的独特韵律。

民族器乐教学过程不仅可满足人们对传统民族文化的追求,更是华夏文明特色的高度弘扬,开展各类民族器乐的有效教学过程,可以让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在新时期绽放更多的活力与生命力。每一个国家与民族都有着自身的特色与根本,而这种来自于精神层面的特征,更是民族得以发展与延续的基础,因此,开展民族器乐教学,也是我国实现民族复兴,提升民族荣誉感与自豪感的重要工作之一。

二、高效民族器乐专业教学的当前现状

我国专业化民族器乐教学已历经百年,各类专业院校也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独特的发展体系,也培养出众多专业人才,极大推动我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融合过程,并为实际的教育事业做出巨大贡献。但是,我国对于民族器乐专业教学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同时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很多民族器乐的教学手段与模式不够合理,尤其是在传承性与现代性层面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百年前,我国社会处于极度混乱的状态,大量民族传统文化受到外来文化侵袭,尤其是在音乐层面,很多传统民族乐器的魅力与重要受到严重质疑,甚至出现传承断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为了有效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开始分析探讨民族器乐的具体教学手段与模式,但是,受到经验等因素的限制,实际的高等教育过程对于民族器乐的研究不够充分,教学经验极度欠缺。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很多高校在开展民族器乐教学过程中,大量参考西方乐器的教学过程,虽然这一经历让民族器乐在系统化与规范化层面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也让我国民族器乐的精髓大量流失。

文化内涵与意境,是我国民族器乐与西方乐器的本质区别。西方乐器的教学过程,是西方文明的内涵总结,如果将这种模式不加调整,直接套用在民族器乐教学过程中,将会导致学生无法有效感受民族器乐所包含的精神文化内涵。当前,很多教师单纯注重民族器乐的表演形式以及演奏难度,并没有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真正了解不同器乐所拥有的历史以及器乐自身所带有的精神特征,也没有在具体的曲目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曲目所对应的时代文化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市场化与商业化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的各阶层模式与存在机制均出现重大变革,众多精神文明活动也在不断创新与提升。但是,我国民族器乐专业教学过程却仍然没有做出对应的改变与发展,市场的多元化更是让民族器乐的生存面临重大挑战,民族器乐的传承性与时代性特征更为弱化。很多高校所设立的教学课程与体系,依旧保持原始结构,并没有针对时代社会的特点完成调整与改革,进而导致民族器乐教学过程极为保守,并在活力与创造力层面缺乏必要的基础。

三、民族器乐教学过程融入传承性与时代性特点后艺术内涵的把控

针对当前我国高校开展民族器乐教学所存在的各类问题,并结合传承性与时代性层面的艺术融合需求,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实施以下几个层面的教学细节与本质调整。

(一)注重情感,活跃具体的演奏过程

音乐的本质是人类情感的表达,虽然情感并不存在于现实,但是,却可以借助合适的现实手段与内容完成其展现与传承。如果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不能对具体的生活内容进行合理的把控,那么音乐的演奏将会流于形式,更多体现为公式化与模式化,音乐所具备的艺术内涵将会丧失其根本灵魂,艺术感染力更无从谈起。因此,传承性与时代性在高校民族器乐教学渗透过程中,需要注重音乐文化所拥有的寓意与内涵,糅合多种表现手段,让隐藏在音乐背后的情感真正进入到学生的思维空间,让演奏变成音乐内涵的活跃形式,让情感真正体现在每一个演奏环节之中。

(二)注重音乐意境与音乐美学的培养

民族器乐教学过程中,需要将现有教材所体现的“乐谱为主,不顾其他”思想彻底转变。乐谱的存在虽然可以让演奏过程更为系统化与规范化,却也严重限制了民族乐器在神韵以及意境层面的追求。高校所开设的民族器樂教学,需要让学生真正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性格,让传承性落实到每一个教学环节,并结合现代社会所具备的特性以及各类信息化手段,让民族器乐所拥有的“含蓄美”“韵味美”“意境美”得以真正展现在课堂。中国传统民族器乐对于艺术的展现有着极为复杂的体系,甚至不同的演奏节奏都是乐师不同心境的表达,而这种内涵与西方音乐存在着本质差异。民族器乐的教学需要充分把握中国人所具备的性格特征以及审美心态,更需要充分把握中国文化在长期积累下所形成的独有特色,因此,民族器乐教学体系内,需要设置与中国文化特色相关的课程内容,让演奏者真正拥有中国文化修养,而不是一个机械的乐器弹奏人员。

(三)广泛吸取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乐曲与演奏技巧

流派与风格是民族器乐在各类外界因素影响下所形成的重要特征,而这些来自精神层面的特色,也充分表达演奏者所拥有的习惯与观念。传承性与现代性在民族器乐教学中的融合,更是需要对不同流派与不同风格器乐形式实施广泛探讨,寻找其所存在的优点与不足,并形成独具特色的发展历程。不同流派与不同风格的存在,也可让演奏者对自身的演奏技艺不断完善与提升,并可在风格流派的交流过程中,形成全新的存在形式,而这一过程与内涵,正是民族器乐传承性与现代性的根本。

(四)注重与其他艺术形式的有效结合

相关研究表明,音乐不仅可独立存在,也可与其他艺术形式有效结合,并展现文化意识形态与自身的风格特点。因此,对于民族器乐,需要强化对其所发展历史与地域文明的理解,不仅要提升器乐自身的演奏技巧,也要集合器乐所对应的地域特色进行深层次感悟,如舞蹈、文字、绘画、服饰、语言、习俗、地理风光等。不同的地域元素造就不同民族器乐的生命形态,因此,教师在开展民族器乐教学时,需要注重强调并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向每一位学生展示器乐所对应的民族元素,让学生直观体会到民族风情所蕴含的真正意境。

(五)利用反证法等手段,提高学生对音乐情感的真实体验

传统乐曲在演奏过程中,通过节奏韵律去表达演奏者与创作者的真实情感,如果单纯让学生去感受原曲,实际教学效果将无法有效改善。高校教师可利用现代论证思想体系中的“反证法”,破坏原曲目所拥有的节奏,并改变其韵律,扭转其艺术性格,加深学生对于原曲目的有效理解。同时,这种教学手段也可让实际的课堂效果更为生动,学生的注意力与想象力也会得到全面拓展。

(六)打破传统,创新开展不同类别的演奏形式

民族器乐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演奏者不断融入全面的创作生命力,不断利用现代社会特点与思想,提升民族器乐在当今时代的契合性。因此,高校所开展的民族器乐课程,可将原本狭窄的知识结构与器乐展现形式彻底打破,广泛开展不同器乐的合奏与齐奏的创新尝试。这一创新过程,不仅可有效加深学生对于音乐情感的体验,更可培养学生协调配合的能力,提升每一位学生的团队精神,使其养成对民族器乐的喜好情绪,提升自身对传统器乐创作的勇气。

四、民族器乐教学中融入传承性与时代性特点后的教学制度层面措施

(一)调整课程结构与体系,丰富教学内容

针对新时期民族器乐教学过程中所需要注重的各项细节,高校教师在实施传承性与时代性在高校民族器乐教学中的渗透策略前,需要对实际的课程结构进行全面调整,丰富教学内容。在器乐情感教学的基础上,设置更多的文化与民族特色层面的知识教学,并同步强化对教师教学手段的培训工作,让每一位教师深刻认识到文化教学对于民族器乐教学过程的重要意义与价值。

(二)优化曲目选择,设置个性化器乐课程教学

学生对于不同民族器乐有着不同的感官与理解,因此,高校在课程内容选择时,需要注重各类器乐曲目的丰富性,注重不同流派与风格的合理搭配,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与自身性格习惯相吻合的民族器乐类别。院校需要让学生拥有自我选择空间,并为每一位学生在实际的课程选择时,提供足够的参考,在培养其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基础上,使其掌握一定的民族器乐演奏能力。学生对于乐曲的学习与创造,是民族乐器得以在未来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根基,因此,高校需要为学生提供更为灵活的学习空间与模式,打造个性化教学体系。

(三)注重教学内容与实际演奏的相互结合

实践教学的意义与价值远高于理论教学,因此,高校所开展的民族器乐教学工作,需要让每一位学生拥有足够的实践空间,并在实践过程中,完成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课程体系需要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情感为目标,而不是单纯去教导学生的演奏技巧,更不能让教学活动为形式而存在。

五、结束语

历经数千年发展,我国传统民族器乐已经形成自身独有的生命形态,而这种受到文化与各种外界因素所影响的艺术表达手段,需要将传承性与现代性充分融入到具体的演奏教学过程中,只有这样才能让民族器乐的教学更显民族特色与民族魅力,才能不断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生化与发展,并不断培养出更符合时代特征的器乐演奏者与创作家。

参考文献

[1]王伟.传承性与时代性在高校民族器乐教学中的渗透策略研究[J].艺术品鉴,2018(11Z):349-350.

[2]庞荣.浅谈高校民族器乐教学中的传承性与时代性的融入[J].黄河之声,2017(17):56.

[3]张明洁.浅论高校民族器乐教学中传承性与时代性的融入[J].艺术科技,2016,29(02):21.

[4]雍丽.浅谈高校民族器乐教学中传承性与时代性的融入[J].明日风尚,2018(13):128.

作者简介:李明轩(1984—),男,汉族,山东邹平人,硕士,烟台大学,讲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与民族乐器演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