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选准语用训练点指向阅读生成点

2020-12-15李烨

山西教育·教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课文文章语言

李烨

语文是一门实用性科目,对语言文字的学习及运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教学的关键放在如何更好地运用语言文字上,即语用训练。通常情况下,语文教材中的字、词,文章的段落或整篇文章,以及对语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如,语言的表达能力、修辞方法等都是进行语用训练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如何依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以及对学生年龄需求和实际知识掌握情况有效开展语用训练,是进行语文教学任务中至关重要的一点。

一、引导赏析词句,感知精准表达

现阶段的语文教学,教师主要通过选取构思新颖、语言优美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领略其中的优美词句,让学生通过作者的语言描述、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与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叶圣陶建议,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不能轻易放过,要细细体会其中的含义。因此,教师要带领学生体悟文章特色,让学生进入文本内部结构,深刻体会文章中遣词造句的特点、作用和效果,提升学生对不同语境的描述本领。教师的任务是带领学生寻找并分析文章中的亮点,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体会语言的精髓,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例如,在教学《云房子》一课时,文章的语言风格偏向活泼风趣,其中体现出的丰富想象使该文章成为学生语言学习的典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文章中的精彩部分,并从中提取相应的语言训练点,使学生可以更好地体会文章内容的有趣之处。在讲解课文时,教师要指引学生反复阅读文章,让学生从中找到并画出云房子的形状,明确哪一种形状的云房子是鸟儿们搭建的。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思考哪些是修饰词?这些修饰词在句子中有什么含义?然后,教师选一些学生反复阅读包含这些问题的文字,利用课件展现出文中云房子的样子,并对照天空中的白云,运用修饰词总结云房子的具体特征。最后,教师再让学生阐述自己喜欢什么样的云房子及原因,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明确语用目标,落实表达训练

语用训练作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求教师根据现阶段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安排相关活动。《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的阅读学习作出了明确规定:“学生在整篇文章阅读之后,要根据文章内容以及现实生活理解并掌握文章中各个词语、句子的含义,并在阅读中完成词汇量的储存和积累。”

例如,在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教师让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思考:“乌鸦寻找水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阅读后回答:“乌鸦口渴了。”这就引导出了“渴”这个字,教师又继续提问:“口渴了才会喝水,那么‘渴这个字的字形是什么?它的特征是什么?你又是如何将这个字记住的?”由此,学生便会将注意力放在“渴”字的偏旁上,即三点水旁。然后,教师为学生布置另一个任务:“在课文中找出与‘渴字相似的字。”学生马上就找出了“喝”字。最后,教师带领学生找出了“渴”与“喝”的异同之处,并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和现实生活,认识、掌握并运用这两个字。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加深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记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本内容。通过活动,学生能够有效地识字并运用,明确并落实了语用点的有效训练。

三、引导文本细读,提升语用空间

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任务时,教师要注意文章中语言文字的有效运用,在对字、词、句进行分析的同时,带领学生体会语言的魅力,让学生更好地明了并积累语言,最终实现学以致用。基于此,教师需要对文章语言文字的特征进行分析并围绕其强化相应的语用训练。

例如,《穷人》这一篇课文在写作上十分有特点,作者用环境描写以及对人物内心与对話的刻画,使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惟妙惟肖地展现出来。教师在针对文章中的环境描写进行分析教学时,为学生布置了有关语言训练的课后题:“仔细阅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到并画出有关桑娜与西蒙两人家庭背景的句子,通过反复阅读两家环境描写的对比,体会桑娜的家庭是什么样的,并说说你对桑娜的印象。”随后,教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组员想法的分享与交流,并根据文章内容感受环境描写是如何展现人物的思想与品质的,由此使学生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刻画的作用。接着,教师继续带领学生阅读并分析课文中作者对人物的内心进行对比的手法,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对比手法的效果。最后,教师再对该知识点进行相应的训练,让学生掌握对比手法,最终使学生的语言学习与运用能力有所提升。

又如,在教学《珍珠鸟》一课时,文中的部分内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与鸟之间的关系,学生对作者的描写进行反复阅读后,可以体会到这样的一只鸟儿是如此的活泼可爱,好像孩子一样,此外,读者也能感受到作者对它的喜爱。像这种类似的写法趣味性十足,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种写法,可让学生对该部分摹写,并要求学生写出的文章有章可循。有的学生发散思维写道:“小猫非常轻盈地跳到了我的板凳上。但当我扭过脸去看它时,小猫立即静止不动,并且用它那双绿色的眼睛看着我。我为了不吓到它,就又将脸转过去了。不一会儿,小猫就更大胆了,它跳到了我的桌子上,我终究还是没有忍住,轻轻地抚摸了它,但是小猫好像并不害怕,竟然还将眼睛合住了,十分舒服的样子。”这样的教学方式证实了学生的练笔可以是课文之外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应更加注重课文中的举例,更好地利用经典语段巩固和强化学生的写作和语用的学习。

四、引导个性阅读,彰显语用思维

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经常会遇到篇幅十分长的文章,此时,怎样对文章进行选择性的分析与处理就十分重要。对此,教师需要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度思考,通过教学内容,明确课文分析的“出发点”,这对于小学略读课文来说意义重大。

例如,文章中的题目和部分句子以及情节都可以作为切入点。但是不管切入点是什么,所得到的效果都是有相互联系的连锁反应。对于一篇文章来说,教师要进行思考并明确合适的切入点,使其所拥有的语用价值达到最大值。针对《全神贯注》一课,教材对学生的阅读要求是找到并画出能够体现罗丹聚精会神的相关语句。受学生学习情况的影响,在教师初次教学这篇文章时,虽然十分详细地对其进行了分析,但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甚至连最根本的教学任务都完成不了。随后,教师继续对文章进行阅读研究,找到部分描写语言和动作的词语和句子,发现这些描写都不复杂,但是在整篇文章中,心理描写的内容占了很大比例。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删除个别部分的讲解与分析,变为简要的说明,将更多的精力放至心理描写的体会与领悟上,就是要“略”得刚刚好。

总之,语文学习就是为了将其付诸实践,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言文字,不仅是语文学习及运用的需要,还是语文素养提升的保障。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巩固和强化语用知识,通过语用训练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掘港小学)

(责任编辑 岳舒)

猜你喜欢

课文文章语言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
腹中两次取出金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