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音乐心理学视角谈钢琴演奏心理现象及其调节

2020-12-15王沛

北方音乐 2020年22期
关键词:钢琴演奏

【摘要】钢琴演奏和其他表演艺术一样,演奏者需要将自己平时训练的内容在很短的时间内高质量地表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是心理机制、演奏动机、音乐记忆、音乐想象等一系列心理活动的体现,演奏者的心理状态会直接影响到演奏的质量。所以,如何在演奏中将内心和音乐完美结合,从而创造出高质量、高水平的音乐,一直是演奏者所追求的理想目标。本文通过自己的演奏经验及音乐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对钢琴演奏者心理因素的研究,探讨了公开演奏时,影响演奏者的心理因素,演奏者的心理活动变化;结合自身钢琴学习、练习过程及演奏的经验,从演奏者的角度出发,剖析平时练习时心理素质的训练,以及公开演奏时,演奏者如何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及方法并提出自己的观点。钢琴演奏的过程是各学科综合学习的过程,也是演奏者综合能力的体现。演奏前的大量练习是完美演出的“必经之路”,但是稳定的心理因素是高质量演奏的必要保证,两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只有对钢琴演奏的心理因素进行全面的了解,才能掌握最佳的演奏心理,更好地调节演奏时的心理状态,从而完成高质量的演奏。

【关键词】音乐心理;钢琴演奏;心理调节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22-0221-03

【本文著录格式】王沛.从音乐心理学视角谈钢琴演奏心理现象及其调节[J].北方音乐,2020,11(22):221-223.

一、什么是音乐心理学?

从研究对象及内容的角度看,音乐心理学是以音乐音响为特征的心理学规律的学科,其中包括音乐旋律、节奏、节拍、调式、调性、和声、曲式等基本表现因素,在其环境与音乐双向融合的基础上构成一门新生的分支学科。

从学科的角度看,音乐心理学是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它是跨学科和多元化的一门学科,是心理学的一个方面,汲取生理学、物理学、数学、解剖学、遗传学、人类学和普通心理学有关理论,采用实验心理学的方法,研究人的原始(初生)到高级的音乐研究和音乐行为。

二、演奏者钢琴练习的心理活动分析

不论是长期的钢琴演奏学习,还是一首短小的钢琴曲的练习,演奏者都会经历一个漫长的心理发展过程。演奏者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演奏效果,如何将音乐与心灵和音乐相结合创造出完美的音响效果,一直是演奏者们的追求目标。事实上,钢琴的练习过程就是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建立起完整的联系。从对乐曲的最初接触到对乐曲完整性的把握以及最终对整个乐曲的技术技巧及手指控制掌握,练习者的心理状态都在不断地改变着。任何一位表演者要想有完美的表演就必须同时具备精湛的技术技巧以及稳健的心理素质,两者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缺一不可。然而,在练习的过程中,大量的练习者把精力和時间放在钢琴学习的基本技能技巧和基本知识的学习当中,而忽略了作品本身带给我们心灵上的碰撞,审美上的期待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只有少数的演奏者有能力将两者相结合,使其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实现演奏中的再创造,这就是普通的学习者与大师的区别。学习者只能单纯地对音符、节奏,熟练地练习乐曲;而大师则把基本的技术技巧作为手段,将音乐真正融于内心世界,实现对音乐的再创造,最终达到对审美的期待。根据上述分析及自己的练习经验,我将钢琴练习的心理过程简单地分为四个阶段:

(一)初期

在钢琴练习的初期,大多数练习者只能通过视觉听觉来收获外界的信息,从而构建自己内心中的音乐表象。主要通过练习中靠自己对谱面音符节奏的摸索、老师的示范以及课堂内容的言语讲述,从而进行动作的模仿。在这种单纯的模仿中,练习者的心智大都处于浅薄的阶段,所以演奏动作较为死板,动作不协调,动作之间相互干扰,甚至出现多余动作等。由于初学者对基本的技术只是模仿教师,机械地按照教师的讲解练习,枯燥的重复,往往练习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练习者便开始怀疑自己的演奏能力。此时,练习者心理承受能力较为薄弱,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练习的进度,这就是多数初学者和练习者放弃钢琴学习和练习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这时,如果他们具备坚强的毅力和意志,克服这种心理上的薄弱,随着基本技能的提升,和对乐曲的熟练掌握,便会走出这种困惑,掌握更深层的演奏技巧。

(二)前期

经过一段最初的单纯模仿之后,学习者对动作有了一定的协调能力,多余的动作也慢慢消除了,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连贯动作。从心理状态,学习者慢慢的减少了紧张程度,注意力也可以慢慢分散,不再单单停留在单纯的谱面和基本的技术上,而是在审美上也有了自己的认识,逐渐对钢琴产生了兴趣。对于新鲜事物,大多数人抱有很大的好奇心和对新鲜事物的求知欲。新的作品也是一样的,刚拿到新的作品时,由于练习者的较大求知欲,会投入很充足的精力去练习,通过对技术的逐渐掌握,大多数练习者会对作品本身有着更高的审美需求,这样促使学习者会学习更深层次的知识。这是练习者进步最快的一段时间。

(三)中期

经过前面反复的练习,处在这一个阶段的演奏者,技术上基本形成了一定的链条,动作上更加协调,速度与指尖的控制上也有一定的提高,紧张感也慢慢消除。这时练习者有能力将注意力分散,把主体放在将单纯的技术与对作品的审美感知、作品的内涵和情感的把握结合在一起。但这种结合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得很好。通过对作曲背景、作曲家、以及作品的深入了解,一些人为了急于求成,将时间继续放在机械式的反复练习上,或者为了达到某种速度盲目的练习等。那么,他们的创新意识就会被压抑,练习就成了简单的肌肉记忆。而少数人在练习的同时,将研究重心放在作品与自我内心体验上,经历了种种的心里挣扎之后,在提升自我审美的同时真正演绎音乐。

(四)后期

在这个阶段,大多数的练习者动作协调,记忆清晰,紧张度也降到了最低,演奏也达到了较为完整的阶段。这时,练习者将单纯的技术与内心的体验结合起来,乐曲的演奏风格被演奏者的内心体验所激发。这时,演奏者的演奏会有一定程度上的创新,创新的结果也是因人而异,有的人是在自身程度上的超越,而有的人则是在遵循原作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等。

三、钢琴公开演奏的心理活动

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钢琴的公开演出便是如此。并不是只要台下进行的大量的练习和全面的钢琴技巧学习,就可以完成一场技术精湛,成功的钢琴公开演奏。这里除了大量练习,演奏前后以及演奏中的心理会直接影响到演奏者的演出效果。如果演奏者在演奏中或演奏前出现很大程度的紧张,那么演出很难取得成功。那么演奏中产生紧张心理的原因,以及心理紧张的表现及后果,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演奏中产生紧张心理的原因

大多数表演者在独立的空间自己练琴时,可以将乐曲表现到自己理想中的效果,然而在参加比赛、考试、音乐会时所演绎的音乐与独自练习时相差甚远,这便是紧张情绪所导致。而导致紧张情绪的原因有两方面:

1.客观原因

演出时的紧张情绪主要是因为演出的对象和观众发生了变化。首先,演出时表演者面对的是各式各样的观众,这时,紧张就要多余在琴房自己一个人练琴。不论观众的多少,即使是在上专业课时面对自己的老师,也会出现紧张情绪。然而,在场观众能否引起紧张及引起紧张的程度与观众的特点和表演者的性格特点有关。观众人越多,表演者相对而言越容易紧张;观众的专业素质越高,表演者也越容易紧张。偶尔也会有相反的情况,少数人在越大的场面反而激发表演者的积极性。

其次,公开演奏时的环境差异也会引发演奏者一系列的紧张情绪。表演与比赛时,演奏空间较为空旷,所用的钢琴也不是自己平时练习时的钢琴,所处的空间氛围,比如灯光、摄影、都与自己平时在狭小的自我练琴的空间产生很大的反差。这些都会使演奏者感到陌生,从而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

2.主观原因

引发演奏者紧张情绪的决定因素并不是观众和环境,决定演奏者紧张程度主要还是表演者自身的主观原因。首先,最主要的是演奏者的技术水平问题。演奏者的技术水平越高,则紧张度就越低;如果演奏者低估了自己的演奏水平,就会大大增加表演时的紧张情绪。

其次,演奏者的性格特点也会对其有所影响。若表演者心理较为稳定,心理素质较好,性格活泼开朗,则演奏时紧张情绪较低,甚至更加激发其表现欲;而有些心理较为敏感并且兴奋点较低的演奏者,则演奏时容易紧张,演奏过程小心翼翼,影响发挥。

最后,演奏经验也会影响演奏者的演奏情绪。经常上台表演或者参加比赛的人会比几十年关在琴房练琴的人演奏时要更加自如。他们能更好的控制临场时的心理状态,调节各种不良情绪、心理反应。而前一次的演奏成功与否也会影响到下一次的发挥,如果上一次演奏失败很有可能会影响下一次的心理状态,而上一次的成功演奏很有可能会激发下一次的舞台表演。所谓“失败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二)公开演奏时的心里紧张表现及后果

演奏者通常在演奏时会出现紧张的心理状态,心理的紧张引起技术的紧张;技术的紧张又导致心理的紧张,从而影响弹奏效果和音乐表现力。心理紧张会产生一系列的表现:如演出前夜会影响睡眠质量,重的还会有失眠现象,影响演奏时的体力。演出时多数演奏者通常会表现为手心出汗、双手发抖、呼吸不畅、身体发抖,这些生理反应又会强化心理反应,演奏者会出现走神,大脑出现空白的情况,最后记忆错误,导致忘谱,碰错音等技术失误,使整个乐曲演奏没有感染力,音乐表现力差,严重影响了演奏水平和演奏效果。

四、钢琴演奏者的心理调节和建议

钢琴演奏者心理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表演时的演奏效果。从形式上看,一个人钢琴演奏的心理素质,既有先天的影响,也有后天培养中得来。演奏时所需要的心理状态以及心理调控能力是在平时练习时不断培养起来的,因此,我们要在练习中培养好的心理状态,调节心理紧张感,以保证在表演时达到好的心理平衡。

(一)临场演奏前的自我调节

临场演奏前,在平时练习中,我们要多注意自信心的培养,有时,表演时的紧张就是缺乏自信心,缺乏强烈的表现欲望所导致的,产生焦虑情绪。因此,在练习中多注意关注自己的优势,获得更强的自信。同时,我们要结合有效的记忆术培养音乐记忆,将运动记忆、摄像式记忆、听觉记忆和智力记忆有效地结合在一起,高效可靠的地将乐曲熟记在大脑中;其次,提前准备场地与器材设备和服装发型,表演者应该提前在表演场地走台,提前适应表演场地的灯光设备和钢琴的音色及可控制度,有助于表演的临场发挥。

(二)临场演奏时的心理调控

首先,演奏时尽量保证全神贯注,注意力集中的进行演奏。不要受台下观众过多的影响,不论是声音还是行为,要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当中。不要过多的考虑如何克服技术难点,不要考虑如何会让观众认可自己的演出,不要考虑万一没有表演好怎么办,观众不认可怎么办。要从第一个音符奏出的时候,就将自己完全浸入到演奏当中。同时,大气的舞台风度和形体动作,会无形中增加演奏者的自信程度,從而减少心理与生理上的紧张。最后,要有一定的兴奋感,大多数表演者临场之前都会出现一定的兴奋和紧张心理。我们要将这种紧张和兴奋化作表演的动力,使音乐在内心深处自然地流露,从而获得成功的表演。

(三)表演后的反馈与反思

表演后的总结与反思,往往是被表演者所忽略的环节,当我们每次演奏完,应当与自己的导师与同学进行分析总结。如果演奏成功,应该总结经验,争取在下一次的演奏中更加完善,并且超越自己。如果是一次失败的表演,应当更加重视分析,为什么失败,是什么原因所导致,缓解心理压力,减少紧张度,从而在下一次的演奏中有所突破。不论成功与否,都要尽量将自己放在一个客观的角度,这样才能更加真实客观地认识到自己的演奏效果。

五、结语

钢琴演奏的过程是各种能力综合的体现,身为学习者与演奏者,我们不但要对基本技能的把握和基础知识的学习一丝不苟,更要重视整个学习过程中心理状态的变化与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演奏过程中稳定的心理状态是完成演出的保证,我们只有两者结合,相互联系,有效调节,才能保持较佳的演奏心理,较高的演奏技术,才能更大程度上高水平高质量地完成演出。

参考文献

[1]曾凯元.音乐心理学基础[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88.

[2]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77.

[3]刘高扬.钢琴演奏中的心理紧张克服方法[J].天府新论,2004(12).

[4]何青青.钢琴演奏心理状态调节的几点探讨[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5(1).

[5]贺徳梓.钢琴演奏与心理调节[J].岱宗学刊,2002(2).

[6]李梅.融会和整合——浅谈心理研究与钢琴演奏的关系[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5(1).

[7]邓育文.如何培养钢琴演奏中的专注力[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4).

[8]范映静.试论钢琴演奏的心理素质[J].音乐探索,1999(2).

[9]罗小平,黄虹.音乐心理学[M].北京:三环出版社,1989.

[10]李琳.论钢琴演奏者的心理素质[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3(2).

作者简介:王沛(1992— ),女,汉族,浙江宁海,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钢琴的教学与演奏。

猜你喜欢

钢琴演奏
视唱练耳在钢琴演奏中的实践应用探讨
钢琴演奏技巧的训练和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探讨钢琴演奏中的音乐表现力
网络技术对钢琴演奏的影响
文化修养对钢琴演奏者素质的影响
钢琴演奏中心理控制的作用
浅述情感与技巧在钢琴演奏中的结合
刍议钢琴演奏者心理素质提升的重要性及策略
钢琴演奏中肢体语言的艺术性探讨
钢琴演奏理论传播对钢琴演奏训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