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民族声乐教学与实践新思路
2020-12-15陈韵
【摘要】民族声乐承载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化,蕴含着浓郁的民族气息,具有丰富的表现力、独特的发音,吸引了人们的高度关注。欣赏、发扬与传承民族声乐,有利于陶冶人们情操、激发对民族声乐的热爱。高职民族声乐教学,要求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民族音乐的特色,在掌握乐理知识的同时,掌握演唱技巧,从而促进民族声乐教学效果的提升,推动民族声乐的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民族声乐;教学实践;思路创新
【中图分类号】J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22-0175-03
【本文著录格式】陈韵 .探究民族声乐教学与实践新思路[J].北方音乐,2020,11(22):175-177.
引言
民族声乐是在传统戏曲、民歌、曲艺等基础上经过几千年的传承与创新而发展起来的,是一种根植于本民族土壤且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歌唱艺术。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就产生了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然后经历了“原始歌唱”“风雅诗歌”“乐府歌曲”“教坊大曲”“元清戏曲”等漫长的演唱实践过程,其中,积累了丰富的演唱经验、演唱技巧及以“吐字”为核心的演唱方法,同时也成就了大批的民族声乐歌唱家。他们的演唱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实现了对民族音乐的创新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可以说,民族声乐作为我国精神文化中的瑰宝,在艺术百花园中已经馨香四溢、炫彩夺目,是我们音乐教学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高职院校民族声乐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在努力学习和继承我国民族声乐演唱方法的基础上,借鉴西方声乐演唱中的先进理念与训练方式,促进民族声乐的创新与发展。
一、在继承传统民族声乐中掌握发声方法
民族声乐,顾名思义是一种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歌唱艺术,是在长期实践中通过不断完善而成长起来的。民族声乐历来深受本民族的喜爱,学习民族声乐,需要我们在继承中通过反复的练习与实践,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领会民族声乐的魅力。从我们传统的声乐唱法中可以简明扼要地掌握一些演唱方法与技巧。作为从事民族音乐的教师与歌唱者,应积极思考与探索如何学习与继承传统民族声乐中的演唱艺术,并在教学实践中做到融会贯通。
(一)引导学生向优秀的民族声乐歌唱家学习
歌唱本身就是一种表演艺术,可以通过耳朵聆听,可以通过眼睛观看,可以通过心区感受和体验,一听、一看、一体验,音乐自然而然地就通过大脑下意识地储存在人们的记忆中。民族声乐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在《乐府杂录》中对民族声乐的演唱方法有着这样的描述:“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氤氲自脐间出,至喉乃噫其词,即分抗坠之音,即得其术,即可致遏云响谷之妙也。”我们在平常声乐教学中所提及的民族声乐精髓,体现在众多民族歌唱家、戏曲家、曲艺家的演唱艺术中。比如京剧的代表梅兰芳、尚小云、陈少云等;川剧的代表陈书舫、周慕莲等;豫剧的代表常香玉、汉剧的代表陈伯华等,还有著名的民族歌唱家才旦卓玛、哈扎布、朱仲禄等,这些优秀的艺术家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在学习与继承的同时,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地进行创造、创新,使得民族声乐既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又有新时代的音乐特色,从而更加符合人们的审美观和艺术偏好。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利用多媒体教学,带领学生欣赏这些艺术家们在舞台上的完美表演和风采。当学生们听到那甜美明亮、韵味醇厚、宽厚圆润、声情并茂的嗓音和演唱时,会被他们技艺精湛的表演深深感动,同时也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样引导学生向优秀的民族声乐歌唱家们学习,无疑是帮助学生掌握“字、声、情”表达手段的最佳途径,也更容易激发学生对民族声乐学习的兴趣,只有产生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民族声乐的理论学习与演唱实践中。
(二)聘请著名的民间艺术家到学校授艺
我国民族众多、地域辽阔,这就形成了不同的民族都有其各自的民族艺术品种,以及风迥异的演唱风格。近年来,随着京剧、越剧、粤剧、沪剧等民族艺术不断的纳入到学校的民族声乐课堂教学中,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熟悉民歌、戏曲和曲艺等民族声乐的演唱特色和丰富多彩的演唱方法,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向民间学习”是在民族声乐课程实践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为了让学生获得更为直接的情感体验和熏陶,也为了拓宽学生的眼界,我们通过聘请著名的民间艺术家,对学生进行发音、吐字、唱腔等方面的辅导,通过这种面对面的教学,让学生能将一些最为珍贵的演唱技巧真正学到手。比如,藏族民歌中改变元音的手法、蒙古族中富有草原特色的颤音、维吾尔族注重运用声音位置改变音色的手法、汉族民歌中善于运用滑音、顿音、颤音等多种润腔手法,还有回族民歌中擅长运用真假声交替的手法,等等。这些都是民间艺术家在深刻体会歌曲内容和风格特色上,并经过多年实践形成的具有属于自己显著特色的演唱风格。这些对于学生掌握不同民族艺术形式的知识和技能、继承民族声乐唱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种教学效果是我们传统单一的理论式教学效果所无法比拟的。
二、在借鉴西方声乐唱法中实现创新发展
“艺术贵在创新。”近年来,随着世界共同体的发展,西方声乐的演唱艺术不断的涌入我国,一种不同于民族传统声乐艺术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那具有西方显著特色的音域、音色和唱法,打开了我国民族声乐发展与创新的通道,也让我们充分意识到在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积极地借鉴西方的优秀艺术,在继承中借鉴,在借鉴中继承,经过长期的实践,才能促进民族声乐的发展创新。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让民族声乐与时俱进,適应当代人们的审美理念和音乐兴趣,最终形成具有我们中华民族特色的歌唱理论和艺术形式。这也为我们的民族声乐教学带来了新的思考,在课堂教学中,除了向学生传授传统民族声乐中丰富的演唱理论与经验之外,还应广泛吸收西方一切声乐学派的成功经验,尤其是西方声乐演唱训练方法,比如美声唱法等,所以,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在传统民族声乐中字、声、情相结合的发声训练方法基础上,有机融合西方声乐演唱训练中的一些成功理论与经验,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中西合璧的过程中通过借鉴得以创新。那么,我们从西方声乐演唱中借鉴些什么呢?我们又该如何在继承传统民族声乐的基础上通过借鉴使得民族歌唱更加趋于完美,并实现发展创新呢?
(一)吸收西方传统声乐的先进理念
西方声乐发声最为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融合了声学、物理学、生理解剖学、心理学等多学科领域知识,演唱者在进行发声时,通过调整自己的各个发声器官,使之达到一种完美的配合,进而能够发出充满泛音色彩、宽广音域的嗓音。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教师更多注重的是从本土特色出发,以民族唱法唱民族歌曲,而忽视了西方声乐带来的影响。因此,学习和吸收这些先进的声乐理念和方法,有助于开阔我们教师的教学思路、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同时,也能让学生在感受异域风情的过程中通过借鉴,实现对民族传统声乐的改进与创新。
(二)借鉴西方传统声乐的发声方法
1.呼吸法的借鉴
在西方的传统声乐唱法中,常用的是一种胸腹式联合呼吸方法,通过横膈膜和肋间肌之间的扩张,形成压力,从而让人体的胸廓与腰围之间充满气息,然后通过有节奏的收缩腹肌,形成一呼一吸的对抗,从而达到稳定的歌唱气息。这种呼吸法与我们民族声乐唱法中的运用“丹田呼吸”的方式比较类似,相比而言,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对于歌唱经验比较缺乏的学生而言,更易于操作和控制气息,为此,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借鉴这种呼吸法,训练学生的歌唱气息。
2.共鸣的运用
在歌唱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共鸣,可以达到增强演唱表现力、美化音质和扩大音量的效果。而在我们民族声乐唱法中,并没有“共鸣”这一个概念,然而,在实际的歌唱实践中,“共鸣”,尤其是头腔共鸣、鼻咽腔共鸣等多种歌唱方法,都得到了广泛运用。为此,在民族声乐教学中,我们可以大胆地借鉴西方声乐中有关歌唱共鸣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共鸣的技巧,这样可以让他们的歌声变得更加具有穿透力、更加圆润。
3.换声的运用
所谓“换声”,是指在歌唱过程中,通过调节声带机能,使得人体发声,从中低声区向高声区过渡,从而达到真假声相结合发声的状态,这样可以避免在歌唱时产生声区之间的裂痕,尤其是在向高音过渡时,能够获得一种更为圆润、洪亮、轻松、丰满且具有感染力、穿透力的高音。虽然,在我国的民族声乐唱法中,也没有“换声”的说法,但在实际演唱过程中,很多演唱家、艺术家都根据自身的特点巧妙地进行换声。真假声的混合,既能保护声带,也能拓宽演唱音域、增强艺术表现力。因此,在民族声乐教学中,我们通过开展大量的换声训练,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思考,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换声方法,能够实现声区之间的平稳过渡,并唱出自如的高音。
虽然,西方声乐唱法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理论与方法,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是显然存在的,西方声乐唱法是无法取代我国民族声乐唱法的。我们在借鉴西方声乐唱法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比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让学生在了解差异的基础上,有取舍地进行借鉴,使其更加符合我国传统民族声乐的审美要求。
三、在艺术实践中形成自己的歌唱风格
“实践出真知。”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民族声乐教学是一个需要经过长期实践的过程。对于任何一位优秀的艺术家或歌唱家而言,他们能够获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必定是在长期的、艰苦的、勤奋的实践中,不断完善、改进与提高自己而形成的。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以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开展丰富多彩的歌唱训练。同时,根据每位学生不同的发声状态与习惯,采取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训练模式,这样,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促进学生发声方法和演唱技巧的进步,最终达到教学相长。
(一)注重中国特色科学发声方法的训练
发声训练是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基础环节,也是帮助学生掌握发声技巧的关键。为此,在教学中,我们结合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同时,通过运用适度的共鸣方法、换声方法,在借鉴西方发声训练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出我们民族的鲜明特色,注重中国特色科学发声方法的训练。比如,在女声的低声区,要注意运用适度的声带,要注意声音不能飘、不能虚,在声音上行的过程中,可以慢慢的增加一些混音,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自然进行声区过渡。而在女生的高聲区,要通过调节自身的气息,唱出具有感染力和张力的高音,但要注意的是,喉咙不能开得过大、唱的高音不能过分,这样才能保持声音的透明度和流畅度。
(二)注重声、字、情、表的融合训练
相比于西方声乐唱法,民族声乐唱法更加注重声、字、情、表的完美结合,所以,在教学中,除了对学生进行传统的声、字、情的训练之外,我们还加强到了对学生形体表演基本功的训练。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将民族歌曲中一些具有浓郁风格特色的曲目作为练声曲进行训练,比如,利用歌剧选曲《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中的第一段,可以训练学生的发音和吐字,同时,还可以通过形体的表达和训练,让学生在歌唱过程中达到声、字、情、表的融合。
(三)注重歌唱语音的发音规范训练
在进行民族声乐学习时,除了声、字、情和表的训练之外,还要规范学生歌唱语言的发音,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正确的咬字、吐字,掌握声母、韵母的发音规律,让学生做到字头清晰有力、连接平稳流畅,这样才能避免因为发音不准而影响歌唱演唱的整体效果。同时,为了更好地贴合中国语言的特色,我们还注重学生“说”的训练,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气息、唱腔,唱出具有泛音色彩的声音,从而达到“字正腔圆”的演唱效果。
(四)注重不同演唱风格训练
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不同民族声音具有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演唱技巧,为了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这些技巧,我们除了邀请民间艺术家授艺之外,还通过开展大量的艺术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自编、自演、自唱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熟练的运用民族声乐中的不同演唱技巧,尽可能多的练习民族优秀歌曲或创造歌曲,并能生动地表现歌曲的情感色彩、人物特色及艺术风格,从而完美地表现出作品的艺术性、思想性和审美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总结、丰富自己,并形成自己的一套演唱方法和演唱风格,还可以积累丰富的民族声乐演唱曲目。
四、结束语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民族声乐是一门复合型艺术,是我国源远流长的精神文化。发展民族声乐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大胆地探索与创造性的教学实践,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不懈地为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和训练基础能力,有利于更好地反映声乐教学“实践育人”的本质要求,让民族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与发扬,并在世界各地的民族歌唱艺术中绽放出绚丽的色彩。
参考文献
[1]沈德鹏. 中国民族歌剧实践与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相结合的重要性[J]. 音乐生活,2016,523(04):86-87.
[2]李华盛,尉金莹. 不忘初心 又见花开——”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与实践研讨会”成功举办[J]. 歌唱艺术,2018,000(003):58-61.
[3]李抒丹. 新时期文化视域下高等民族声乐教育教学的多元化——探索高等音乐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改革研究与实践[J]. 艺术研究,2015,000(001):144-147.
[4]彭琪. 中国民族歌剧实践与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相结合的重要性探析[J]. 北方音乐,2018,038(013):129.
[5]王颖. 中国民族歌剧实践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3,032(003):105-108.
作者简介:陈韵(1989—),女,安徽安庆,本科,研究方向:声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