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大学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管理的实践研究

2020-12-15谈一真黄新孔荣

高教学刊 2020年34期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校企合作

谈一真 黄新 孔荣

摘  要:在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是关键环节之一,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又是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在分析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重要性和建设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教育改革的实践,阐述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遴选与建设机制、保障与管理机制、校企合作共赢机制,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深化与创新实践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合作;建设与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34-0123-04

Abstract: Practice teaching is one of the key links in the process of talent training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and the off-campus practice teaching base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practice teaching.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importance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off-campus practice teaching base,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e of the education reform, it expounds the selection and construction mechanism of off-campus practice teaching base, the guarantee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 and the win-win mechanism of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It may be reference for the deepening and innova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Keywords: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off-campus practice teaching base; school-enterprise partnership;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

實践教学是高校本科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应用能力的必经之路。教育部在[2001]4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建立和完善校内、校外实习基地,切实做好高校学生的教学实习工作”[1]。在[2018]2号文件中进一步提出要加强实践育人平台的建设,综合运用校内外资源,在校内建设实验实习实训平台的同时,与行业部门、企业共同建设实践教育基地,切实加强实习过程管理,健全合作共赢、开放共享的实践育人机制[2]。

一、新时期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重要性

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既是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开展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重要途径,对实现加速一流本科教育建设具有重要意义[3]。遵循“分类指导、特色发展”的指导思想,应用型高校也需要加强一流本科教育,根据自己的办学传统与优势,重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办出特色,切实有效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重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本科专业教学与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

在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是关键环节之一,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又是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因此,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充分发挥其功能,对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同时,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本身就是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它促使专业教学由理论向实践扩展,由校内向校外延伸[4]。在此基础上,校企共同制定实施校外实践教学方案,共同参与校外实践教学过程,共同评价校外实践教学质量[5],也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上的有益探索。

(二)大学生创业就业的“孵化器”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更是高校孵化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重要场所[6],是学生走向社会的桥梁,对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及就业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当今社会倡导“大众创新,万众创业”[7],全社会的创新创业氛围日益丰富起来,相比学校较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教学资源更丰富、教学范围更广泛,能够很好地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接触社会、融入社会,提升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8]。

(三)“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平台

通过从实践教学基地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技术骨干和中高层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同时为专业教师提供到实践教学基地挂职锻炼的机会,提升其实践教学能力和创新创业指导能力[9],建设一支实践能力强、兼具创新创业能力的双师型队伍。

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高校与企业、行业协同共建了一批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这些实践基地在实践教学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在基地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与学校实践教学的实际需求相比,实践教学基地数量仍显不足;二是实践教学基地质量不高、使用率较低;三是校企合作形式较单一,实践内容较简单,且与专业教学的内容相脱节,实践效果不佳[10]。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一是企事业单位为了保证自身正常的生产经营,不愿意接受学生来单位实践,缺少与高校合作的积极性[11];二是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管理机制不完

善,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价机制[12];三是学校在使用实践教学基地时,无法或较少回馈企业,校企间并未建立互惠共赢的机制。

相比之下,国外很多知名高校如美国、日本与德国等世界性制造强国的高校,一直以来都十分注重学生的实践实习教育,把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据报道,德国高校对大学生的实践教学非常重视,校企广泛采用“双导师制”模式指导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校外实践实习,学生实习场所往往就是未来就业的工作单位,毕业后可以直接胜任单位工作,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企业运营效率[13],他们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以自身在德国的求学经历来讲,无论是实习环节,还是毕业设计环节,都由学校研究所教授和企业负责人组成双导师,参与到企业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或者研发项目中,通过定期汇报进度、视频电话讨论和双轮答辩(公司答辩和学校答辩)等环节,同时完成学校和企业布置的学习和工作任务。

因此,进一步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提高本科实践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也是推进新时代本科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管理机制进行研究,探索基地建设的科学合理规划、合作企业的遴选机制、校企协调管理机制、校企资源共享互利机制及教学科研合作机制等,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及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都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管理机制的探索实践

为了适应新时期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加快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我们总结了本单位多年来实习实训教学基地建设的实践经验,借鉴国内有关高校在实践教学改革的有益举措,探索了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与管理机制。

(一)明确建设机制

为了建设高质量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提高实践教学基地的利用率,首先要明确建设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 基地建设目标

通过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实现高校、企事业、学生共同发展和成长的“三赢”目标。即为学院搭建持续稳定的学生实践基地、为企事业输送量身定制的急需人才、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专业实习和就业机会。

通过合作,探索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新模式,促进高等学校教学内容改革,实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事业人才需求的有效对接,更好地促进高校和企事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人力资源开发及培训、技术服务等全方位一体化链接。

2. 基地建设原则

教学需求原则。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要把教学质量放在首位,能完成實践教学大纲规定的各项内容,使学生得到实际锻炼,切实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与综合素质。

互惠互利原则。学院利用基地条件安排学生进行专业实习,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基地借助学院的智力资源优势开展项目研究、人才储备及人员培训等工作。

动态调整原则。在对基地综合评估的基础上,进行动态调整,存优去劣,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和专业实习教学的效果。

区域就近原则。依托苏南及长三角地区的产业优势,就近建立符合专业教学需求的基地,有利于实践教学工作安排,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

3. 基地遴选条件

实践教学基地应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等单位,具有区域或行业代表性;拥有一定数量的富有实践教学能力的兼职指导老师;实践教学基地能为实践教学提供必要的设施设备和场地[14];实践教学基地有与学校长期合作的积极性,有参与高校育人的热情,有承担实践教学任务的意愿。

4. 基地建设流程

专业申请。在与企事业等单位充分协商和沟通的基础上,专业建设负责人填写《新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申报表》,系科初审同意后报学院实验与实习管理中心。

学院论证。由学院实验与实习管理中心组织相关人员,对申报的基地进行实地考察论证,在综合评估基地各方面条件的基础上提出论证意见报分管院领导审批。

签订协议。经分管院领导审批同意后,由学院与共建单位签订合作共建协议书,就双方合作的目的、内容、双方权利和义务及协议合作年限等方面进行规定[15]。

基地授牌。学院与实践教学基地共建单位签订合作协议书后,学院向共建单位授予实践教学基地的铜牌。

(二)完善保障与管理机制

为了保证校外基地的实践教学效果,需要制定长远的基地建设规划、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具体的实施办法。同时与企业联手共建,由双方专家和管理人员组成管理队伍,对基地建设进行规范、科学、有效的指导、考核与监管。目前,学院已初步建立一套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管理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 实行院系两级管理

由学校主管教学领导分管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验与实习管理中心组织与协调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具体负责基地建设的论证及协调,开展对基地的检查与评估,并对基地建设的经费支持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与实施方案。敦促系科重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工作,系科按专业制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规划与布局,负责基地建设前期的沟通和协商,加强与基地的联系和交流,探索基地建设发展的新路径,根据实践教学要求制定工作计划和落实教学任务;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考核制度,对挂牌实践教学基地进行适时量化考评。

2. 落实校企“双导师制”

每个实践教学基地由学校和基地单位各指定一名联络员负责基地的建设管理工作,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双方协商共同制定具体的实习实训方案,聘请基地单位相关专家骨干作为校外指导教师。

3. 基地档案建设工作

健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档案,由各系科做好档案建设工作,由实验与实习管理中心负责档案归档工作,档案内容包括:实践教学基地介绍材料、实践教学基地运行情况和实践教学基地录用我院毕业生情况等,为评价实践教学基地和实践教学效果提供依据。

4. 开展基地考评工作

对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进行必要的监管与考评,如设置实践教学巡视节点,检查实践教学的实施情况,做好各项评估工作;构建多元化的实习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立校企联合参与的实习质量评价队伍,加强实践环节的质量监控。在对实践教学基地检查和评估的基础上,每两年开展优秀实践教学基地评选表彰工作。对于在接纳实习生数量、选派专业人员担任实践指导工作、实践教学效果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基地单位,予以专项奖励。

5. 专项经费统筹安排

在扩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规模的同时,制定合理的经费使用办法,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设立实践教学基地专项经费,用于基地建设与管理,由学院实验与实习管理中心统筹使用,主要用于优秀实践教学基地奖励、召开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管理研讨会和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管理相关的其他费用。

(三)丰富校企合作模式

探索利益驱动带动企业积极性的新举措,实现校企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为了加强与实践教学基地单位的合作,学院尝试和基地单位开展多元化、深层次的合作模式。

1. 联合企业创新校内实践教学形式,将课堂教学引入实践教学基地,如《档案馆实务》课程将教学放在高新区档案馆进行,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教会学生如何操作和如何解决具体问题。在教学方式进行改革的同时,在教学中实现双导师制,课程评价也进行了相应的变革,由原来的单纯校内考试评价方式,变为校内理论考试与企业进行的技能考核相结合的综合评价。如《档案馆实务》课程的成绩考核,不同于以往用一张试卷定成绩,学生需要完成岗位实习调研报告和档案专业人才能力结构研究论文,并且通过最后的课程陈述答辩,才能获得该门课程的学分。

2. 联合企业开发校企合作课程,聘请企业技术骨干和中高层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由兼职教师进行授课,将实际案例完全融于课程当中,推进课程改革,帮助学生提高实践动手能力、表达及沟通能力,为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就业的竞争力的应用人才探索一条新途径,如:与苏州优法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设《电子产品可制造性设计基础Ⅰ、Ⅱ》;与北京蓝鸥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合作开设《ios应用开发实训》;与苏州市高新区档案局共同开设《档案馆实务》等课程。

3. 联合企业进行专业化人才培养,如与苏州银行、贝克微电子等多家单位签订人才联合培养计划,按照用人单位的要求进行培养,培训学生进企业上岗实训,综合锻炼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际操作能力,对于在企业培训合格且表现优秀学员企业签约留用,一方面既满足了企业对专门化人才的需求,缩短企业用人培训成本,另一方面也实现了学校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目标,实现校企共赢。

4. 联合企业共建实验室,通过旧设备赠予或设备共享等合作形式共建专业实验室或创新实验室,搭建人才合作培养平台,推进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并贴近企业的实际需求,如与中傲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共建档案实训中心;与蓝鸥科技有限公司共建IOS实验室。

5. 联合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过程中,学校和企业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作用,相互支持,实现产学研相融合。学校可以利用人才资源为基地单位的技术革新、項目开发、员工培训、文化建设等提供教育与科技服务;企业可以接受学校选派的专业教师赴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提升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创新创业指导能力;另外,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建平台开展科研合作,利用学校的科研力量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基地的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16],如与苏州诺威特测控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成立新工科人才培养实践教育中心,旨在为培养学生创新创意创业能力、教师的科研项目与校企合作项目研发以及社会创新创意人士需求提供服务。

四、结束语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保证,在专业教学、科研转化和服务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明确建设机制、完善保障与管理机制、丰富校企合作模式,进一步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其功能,形成良性互动、发展共赢的基地共建模式,更好地助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1]4号.

[2]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Z].教高[2018]2号.

[3]常欣扬,葛玉良,王骏.高校实践实习基地建设发展的实践与对策研究[J].理论前沿,2019(4):34-38.

[4]吕亮雪.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探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2):112-114.

[5]李忆华,马洁.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进程中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9(1):21-25.

[6]刘东,王秋萍,孙楠,等.产学研合作制订教学计划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研究与实践[J].经济研究导刊,2008(6):204-205.

[7]王亚男,陈天一.校企合作实习基地转型的保障机制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21):259-261.

[8]谈一真,孔荣,黄新.创新创业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内涵建设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47):30-32.

[9]张今朝,朱海燕,胡红生.校企深度合作的实践教学基地构建与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5):172-176.

[10]戴克林,龚兵丽.应用技术型人才视野下新建地方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管理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

(12):199-202,270.

[11]夏海兰,张文璐.基于校企深度合作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8):419-421,471.

[12]刘程琳,范先国,曾小林,等.校企政合作共建大学生校外工程实习基地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38(7):228-231,236.

[13]常欣扬,葛玉良,王骏.高校实践实习基地建设发展的实践与对策研究[J].理论前沿,2019(4):34-38.

[14]张晓华.基于校企合作的高校实习实践基地建设机制研究[J].中国市场,2016(11):200-201.

[15]鄢全元,卢集富,詹柳春,等.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J].大学教育,2018(11):210-212.

[16]许庆贺.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1):232-234,239.

*基金项目: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电工电子实验室智能化建设”(编号:201802290011);2020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应用型大学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模式与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编号:2020SJA2323)

作者简介:谈一真(1983-),男,汉族,江苏苏州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实践教学管理与研究。

猜你喜欢

应用型高校校企合作
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力提升策略研究
七项技能教育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中的创新能力研究
机械工程专业石油装备方向认识实习实践的思考与探索
应用型高校商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析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