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不同海拔蓝莓主产区果蝇发生动态及其危害*

2020-12-15王兴红罗丽林杨广明黄振兴张树红

中国果树 2020年5期
关键词:宣威高峰期果蝇

刘 曼 ,王兴红,罗丽林,杨广明,黄振兴,王 虹,张树红

(1贵州省生物研究所,贵阳550009)(2麻江县科学技术服务中心)

贵州省2000年开始在麻江县首次引种蓝莓[1],至今已有20年,目前,蓝莓产业已覆盖贵州省80%的县(市),栽培总面积约1.3万hm2,居全国领先地位[2]。随着蓝莓栽培面积的扩大,虫害也随之加重,果蝇的危害尤为突出。本课题组调查发现,贵州省已投产的蓝莓园中果实被害率在50%以上,每年直接经济损失数亿元,严重制约着蓝莓产业的发展;不仅如此,我国长江流域10多个省市蓝莓种植区均遭受同样的产业瓶颈。

研究获得果蝇在野外发生危害的生物学资料是解决上述产业难题的基础和关键。关于果蝇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以其为试验材料的生理生化及分子水平上[3-5],但作为农业害虫的基础生物学研究不够深入,尤其果蝇在野外的越冬场所至今未有确切的文献考证,发生动态也仅仅针对危害高峰期进行研究[6-7],更未见有关不同海拔地区蓝莓园内外果蝇全年发生动态的研究报道,加之果蝇发生易受温度、海拔及果树品种等环境因子和生物因子的影响[8-13]。鉴于此,本课题组于2019年1—12月对贵州省不同海拔蓝莓主产区果蝇发生动态及其危害开展了相关调查研究,以期为果蝇的预测预报及绿色防控技术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区概况

调查地点分别为贵州省麻江县宣威镇(海拔650 m,蓝莓种植面积约2 666.7 hm2,果园周围植被以松树为主)、凯里市碧波镇(海拔900 m,蓝莓种植面积约1 333.3 hm2,果园周围植被为针叶阔叶混交林)和花溪区高坡乡(海拔1 400 m,蓝莓种植面积约66.7 hm2,果园四围树林以灌木为主)。调查样地蓝莓树龄均在7年以上,栽培类型是兔眼蓝莓,种植方式、田间管理水平一致,防控措施皆为农业防治,未施用任何化学农药。

1.2 调查方法

1.2.1引诱剂

所用引诱剂为市售的米酒(购于贵州省麻江县三联超市)。将150 mL米酒装入诱捕器(泉州市绿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规格:高215 mm、直径95 mm,颜色统一为白色)中,悬挂到蓝莓园和园外植被区中诱集果蝇成虫。

1.2.2果蝇年发生动态调查

在不同海拔蓝莓园及其周围植被区,按“Z”字形5点取样法各设1个点,每个点设置5个诱捕器,诱捕器间距50 m,将引诱剂悬挂于离地面1.5 m高的蓝莓及周围树上,每隔10 d调查统计1次诱集情况,并更换诱饵。

1.2.3果蝇在不同海拔地区危害情况调查

分别于蓝莓初熟期、盛熟期和尾果期3个时期,在上述3个调查区采样,每个调查区选取5个样地(Ⅰ、Ⅱ、Ⅲ、Ⅳ、Ⅴ),每个样地随机采集完全成熟的蓝莓果实100粒,带回实验室置于解剖镜(NIKON/SMZ745)下逐个解剖观察,统计虫果数(以见到幼虫为标准;只有产卵孔,未见幼虫者视为健康果实)。

1.2.4果蝇对不同蓝莓品种的危害情况调查

在蓝莓果实盛熟期于同一海拔蓝莓园随机选取5个样地(Ⅰ、Ⅱ、Ⅲ、Ⅳ、Ⅴ),每个样地随机采集‘灿烂’(Britewell)、‘粉蓝’(Powderblue)和‘园蓝’(Gardenblue)果实各100粒,用1.2.3中所述方法统计虫果数。

1.3 数据分析

采用Excel 2010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SPSS 21.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海拔地区果蝇年发生动态

2.1.1不同海拔蓝莓园果蝇发生动态

由图1可知,3个海拔蓝莓园全年均有果蝇活动,种群数量变化呈多峰型,随着温度升高,越冬代果蝇开始活动,4月为种群发生的第1个高峰期,6月随着蓝莓果实逐渐成熟种群大量暴发,7月达全年种群数量最高峰,单次最多诱集数量达3 986头/瓶,10月为种群发生的第3个高峰期,且第1个高峰期的发生时间高坡乡较宣威镇和碧波镇两地晚10 d左右,第3个高峰期则相反,第2个高峰期的发生时间三地一致;从诱集量来看,蓝莓园内果蝇种群数量与海拔呈负相关,均随海拔的升高,果蝇种群数量逐渐减少,且除越冬期(1、2月和12月内高坡乡平均诱集果蝇243头、碧波镇平均诱集果蝇610头、宣威镇平均诱集果蝇724头)外,高海拔(高坡乡)蓝莓园果蝇种群数量与其他2个低海拔(宣威镇、碧波镇)蓝莓园之间差异均显著(P<0.05),尤其在第2个果蝇发生高峰期,3个海拔下果蝇种群数量之间差异达极显著(P<0.01),第1和第3个高峰期宣威镇和碧波镇两地的果蝇种群数量差异不显著。

图1 贵州省不同海拔蓝莓园果蝇发生动态

2.1.2不同海拔蓝莓园外果蝇发生动态

3个海拔蓝莓园外1 000~2 000 m范围内果蝇发生动态如图2所示。果园外植被区果蝇发生动态与园内相似,全年皆有果蝇发生且种群变化亦呈多峰型,3个高峰期分别在4、6、11月,但种群发生最高峰在4月,单次最高诱集量达1 032头/瓶,6月为种群发生的第2个高峰期,11月为种群发生的第3个高峰期,且第1个高峰期的发生时间宣威镇和碧波镇两地较高坡乡早10 d左右,第3个高峰期则相反,第2个高峰期的发生时间三地一致;从诱集量来看,蓝莓园外果蝇种群数量与海拔呈负相关,均随海拔的升高,果蝇种群数量逐渐减少。与园内相比,园外三地在越冬期内平均诱集果蝇数量远多于园内,分别是:高坡乡1 895头、碧波镇3 867头、宣威镇5 036头。除越冬期外,高海拔(高坡乡)蓝莓园外果蝇种群数量与其他2个低海拔(宣威镇、碧波镇)蓝莓园外之间差异均极显著,但在果蝇发生高峰期,宣威镇和碧波镇两地间的果蝇种群数量差异均不显著。

图2 贵州省不同海拔蓝莓园外果蝇发生动态

2.2 不同海拔地区果蝇对蓝莓的危害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不同海拔地区果蝇对相同果实成熟期蓝莓的危害差异不显著,但同一海拔地区果蝇对不同果实成熟期蓝莓的危害差异均达极显著,虫果率从高到低排序为盛熟期>尾果期>初熟期。

表1 不同海拔地区蓝莓被果蝇危害情况

2.3 果蝇对不同蓝莓品种的危害情况

由表2可知,果蝇对不同蓝莓品种均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差异显著。3个蓝莓品种中,受害最重的品种是‘灿烂’,其虫果率平均高达53.6%;‘粉蓝’次之,虫果率平均为34.4%;受害最轻的品种是‘园蓝’,虫果率平均为16.2%。

表2 不同蓝莓品种被果蝇危害情况

3 结论与讨论

贵州省不同海拔地区蓝莓园果蝇发生动态呈多峰型,4月为种群发生的第1个高峰期,可能是4月气温回暖,大量越冬成虫开始活动所致;7月为第2个高峰期,主要因为蓝莓果实的成熟为果蝇提供更有利的食物来源及生存环境;第3个高峰期为10月中旬,这可能与蓝莓果实采收完后地面大量的落果为果蝇提供了良好的繁育场所有关。该结果与华艳、黄胜先等[14-15]在黔东南地区的研究结果一致,但与赵晓红、郑金土等[16-17]的调查结果即果蝇活动全年存在多个高峰及12月上旬监测不到果蝇存在一定差异,这可能因地区和寄主差异所致。

蓝莓园外周围1 000~2 000 m范围内果蝇发生动态与园内相似,但就果蝇种群发生高峰期看,第2个高峰期园内比园外推迟1个月,第3个高峰期园内却比园外提前1个月;从诱集数量看,越冬期(12、1、2月)果蝇种群数量园外明显多于园内。此点提示果蝇的越冬场所极可能不在蓝莓园,而是由于冬春季节温度偏低及外界食物的缺乏,致使大部分果蝇潜入园外周围树林或杂草丛里越冬;随着温度升高,果蝇种群数量也随之增多,直至6月园外果蝇种群数量达到高峰,但随着蓝莓果实的成熟,园外的果蝇又逐渐转移至园内为害,致使园内果蝇种群数量逐渐积累直至7月达到高峰;当蓝莓果实采收期结束,由于食物的缺乏,果蝇又逐渐转移至园外树林或杂草丛里越冬,因此果蝇种群数量由园内10月的第3个高峰期逐渐推移到园外11月的第3个高峰期。鉴于此,建议果农进行果蝇防治时应做到统防统治,且4月之前还应狠治蓝莓园周围植被区越冬代的果蝇,大大降低种群基数,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果蝇对蓝莓的危害。

不同海拔地区果蝇对蓝莓的危害差异不显著,仅与蓝莓成熟期有关。而果蝇对不同蓝莓品种的危害研究发现,‘灿烂’受害最重,‘粉蓝’次之,‘园蓝’受害最轻,这可能与不同蓝莓品种的果皮硬度、果实香味等有关,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宣威高峰期果蝇
云南省宣威地区家族肺癌研究进展
果蝇遇到危险时会心跳加速
七氟烷抑制宣威肺癌XWLC-05细胞生物学行为
影响蛋鸡产蛋高峰期的因素及延长措施
2021年大樱桃园果蝇的发生与防控
小果蝇助力治疗孤独症
梨树进入生长高峰期 管理技术看这里
基于改进果蝇神经网络的短期风电功率预测
宣威老区饮水工程监管盼提升
防患于未“燃”,温暖过冬So Ea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