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曲县范庄村发展“一村一品”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2020-12-15苏晋林
苏晋林
(阳曲县东黄水镇农村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山西 太原 030100)
阳曲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忻定盆地与晋中盆地之间,是省城太原的北大门。全县国土总面积为2 070.63km2,占太原市总面积的29%,居十县区之首。地处太原、忻州、阳泉三市交汇之处,距省城17km,是接轨中西部发展前沿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首选区、新型产业和循环经济示范区,在形成的“一核一圈三群”发展大格局中,既在核中又在圈中,战略地位被提到全省层面,阳曲的影响力和爆发力正日益提升。
1 范庄村的概括
范庄村隶属阳曲县东黄水镇,距县城15km,地理坐标为于,东经112°19″,北纬37°85″,阳双线纵贯全村,交通便利。范庄是传统的农业村,由范庄村和路家山村两个自然村的5个村民小组组成。农户301户共有701人;其中劳动力351人;全村耕地9502亩,主要种植作物有谷子、玉米等,小杂粮是范庄村的农业特色产业。
2 小米文化
2014年9月,县农委主持编撰《三晋首邑美丽阳曲特产风味》一书,其中有一首诗叫做《阳曲小米赞》,“粒小味甘营养全,老少皆宜独占先;淘尽沧海沙中见,帝王将相也垂涎。”
我县种植谷子历史悠久,有“谷乡”之称。1971年推广种植“大寨谷”、“秋不死”等优种,1990年大面积种植“东风亮”(俗称毛尖谷)、“朱砂红”等优种,1996年开始引进晋谷21号新品种。目前,全县主要谷子品种有:晋谷21号、29号、40号和长生3号等品种。东黄水镇范庄、路家山一带的小米,清代曾为进贡朝廷的精品。
3 小米的营养价值
小米富含各种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B、B2及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且含量均超过大米、小麦粉、和玉米,还有补血、壮体、防病功效。是民间常用的滋补食品。
4 谷子的生产和加工
4.1 种植技术
近年来,在范庄村村委干部的带领村民共同努力,学习了新的农技知识,经过连续多年的示范推广,引进了全膜双垄穴播“技术,渗水地膜穴播、膜侧种植、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农药化肥减量以及绿色防控等有机旱作谷子集成技术被广泛应用。
4.2 谷子良种的更新
范庄村大部分的农户种植的是“晋谷21”,经过试验示范逐年推广。今年又引进新品种“晋谷59”、“利禾金谷”等新品种。
4.3 农技知识的培训
在通过搭乘县农技中心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县科技局科技特派员入住平台,开展《谷子产业现状及优质谷子栽培技术》、《食品贮藏加引导和帮助老百姓科学化、规模化种田;提供农业政策、新闻、知识、经验工与杂粮综合利用产品研发》《谷子田病虫草鼠综合防治》等课程的培训,及实地技术指导,让村民们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打开了思路,引导和帮助范庄村民科学化、规模化种田;提供农业政策、新闻、知识、经验。农户掌握了选种、栽培、防病等农技知识,并且都应用到了实践中。
4.4 市场营销
山西最帅县长裴耀军携“阳曲小米”亮相“淘宝直播首届丰收购物节”荣登网红“榜首”。饭庄村的土壤气候条件好,无碱无盐,无工业污染,无残留农药。
5 小米产业发展的建议
5.1 制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规划
依托我县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重谷稳菜、强果兴药”种植业结构调整思路,持续开展“一减五增”行动(调减籽粒玉米,增谷子、增蔬菜、增葡果、增药材、增花卉),范庄村应充分认识到本村的自然条件和市场供给需求要素的优势,科学合理布局优质谷子种植基地及加工销售,充分利用根据社会发展经济规律,确立小米产业发展方向,科学制定整体的发展规划,明确今后“一村一品”发展目标。
5.2 提档升级,增加农民收入
首先要选择“优良品种”提高小米品质,今后不仅要种“黄米”还要种“黑米”“绿米”多品种的开发。第三是产品的加工和包装,如石磨加工,真空包装,延长小米的保质期等。商标的注册。
5.3 促进土地的流转
土地流转是实现农村现代化农业的必由之路,以农业合作社为载体,适度发展规模经营,加大农业保险力度,同时也可以采用公司+农户的方式,从种植、收获、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发展,建立规模化的发展之路。
5.4 产品销售,市场运作
围绕我发展“一村一品”布局,建立完善的市场营销体制,利用媒体平台加大产品的宣传力度,结合地域发展实际,依托阿里、贡天下、环球捕手等大型网络平台的数据优势、电商平台从“产-供-销”各个环节发展范庄村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