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超声联合腹部彩超对胆囊息肉的诊断研究
2020-12-15陈晓晖
陈晓晖
(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超声科 山东 济南 271199)
胆囊息肉为临床常见胆囊疾病,主要指局部胆囊壁向胆囊腔内隆起样、非结石样病变,大多数胆囊息肉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主要是通过常规体检时发现,少数患者存在上腹饱胀、右上腹疼痛等症状,极少数胆囊炎患者存在发热、反复发作性胆绞痛等临床表现。胆囊病变疾病依据病理可分为良性与恶性病变,其中良性占比较多,一般情况下病变息肉直径>15mm则具有较高恶性病变的可能性[1-2]。病变息肉可向胆囊腔内逐渐生长,故而临床对于胆囊息肉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且不同胆囊息肉病变类型其临床治疗方案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及时给予准确的诊断尤为重要[3-4]。本研究旨在观察高频超声联合腹部彩超对胆囊息肉的诊断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1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5例胆囊息肉患者,其中男38例,女27例;年龄36~62岁,平均年龄(48.75±6.58)岁;体重指数19~26kg/m2,平均体重指数(22.57±1.16)kg/m2;胆囊壁增厚2.1~6.9mm,平均胆囊壁增厚(4.32±1.86)mm;病灶直径5~31mm,平均病灶直径(11.92±2.31)mm。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①于我院接受胆囊疾病筛查;②接受手术治疗;③知情研究内容,签署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肝肾功能疾病;②合并精神疾病;③配合依从性差。
1.3 方法
所有入选者均接受高频超声联合腹部彩超检查,仪器选择飞利浦公司生产的型号为IU22型或EPIQ 5型高端智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常规探头频率:3~4.5MHz,高频探头频率:8~11MHz。所有受检者检查前24h禁止食用影响胆囊收缩及高脂肪的食物,8h禁食。依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平卧位或左侧卧位,必要时可采取胸膝位、坐位、站位,采用多个切面扫描患者肋缘下、右肋间、剑突下等位置,详细观察胆囊及周围组织情况,一旦发现可疑病灶则对其放大观察、重点分析。详细记录胆囊病变大小、位置、边界、形态、回声、病变内部及周围组织血流信号等情况,注意观察血流阻力指数。选取样本容积规格:1mm×1mm×1mm,声速与血流的夹角需<6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高频超声联合腹部彩超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一致性分析,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Kappa>0.75表明一致性极好,0.40~0.75表明一致性较为理想,<0.4表明一致性差,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病理检查结果
经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显示,65例患者中胆囊胆固醇息肉36例(55.38%),胆囊炎性息肉17例(26.15%),胆囊腺肌症8例(12.31%),腺瘤2例(3.08%),腺癌2例(3.08%)。
2.2 高频超声联合腹部彩超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一致性分析
高频超声联合腹部彩超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具有极好一致性(Kappa=0.850)。见表1。
2.3 高频超声及腹部彩超影像学特征
经高频超声及腹部彩超检查显示,65例患者中病灶呈乳头状、团状、桑葚状46例(70.77%);病灶基底较宽15例(23.08%),病灶基底较窄50例(76.92%);单发38例(58.46%),伴发2枚15例(23.08%),2枚以上12例(18.46%);胆囊壁增厚39例(60.00%),胆囊壁正常26例(40.00%);高回声40例(66.67%),较高回声12例(18.46%),等回声6例(9.23%),低回声7例(10.77%)。48例(73.85%)患者病灶内未见血流信号,17例(26.15%)患者病灶内可见血流信号,其中7例(10.77%)血流信号呈条状,10例血流信号呈点状,阻力指数在0.45~0.7之间,平均阻力指数为0.57。
3 讨论
胆囊息肉病变临床中较为常见,包括胆囊胆固醇性息肉、胆囊炎性息肉、胆囊腺肌症、胆囊腺瘤等良性病变及胆囊腺癌或胆囊癌等恶性病变,其发病可能与高胆固醇饮食、酗酒等不良饮食习惯、电离辐射等因素有关。由于胆囊息肉病变早期大都无明显症状,患者极易忽视,随疾病进展,息肉不断生长易增加恶性病变的可能,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因此积极采取科学、有效的检查方式尽早检出疾病对早期采取治疗措施、改善预后效果、维护患者健康意义重大。
腹部彩超是临床常用影像学检查方式,具有操作简单、价格低廉、无创、可重复观察等优势,在全身脏器检查中均具有较高适用性[5]。腹部彩超通过彩色多普勒技术可清晰显示患者脏器图像,扫描范围不受限制,适用于各种体型患者;该检查技术还可清晰显示患者病灶内部及周围组织血流情况,为疾病诊断提供更多有效信息[6]。而高频超声检查可对近场效应进行有效消除,利于直观、全面观察病变范围、数量、周围组织情况等,且可放大病变部位,便于医师对胆囊基底部、胆囊前壁等部位进行详细观察,有助于减少误诊、漏诊现象,提高诊断准确性[7-8]。本研究经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显示,65例患者中胆囊胆固醇息肉36例(55.38%),胆囊炎性息肉17例(26.15%),胆囊腺肌症8例(12.31%),腺瘤2例(3.08%),腺癌2例(3.08%);高频超声联合腹部彩超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具有极好一致性(Kappa=0.850),提示高频超声联合腹部彩超在胆囊息肉中具有较高诊断价值。究其原因在于高频超声与腹部彩超联合诊断可形成互补,充分发挥二者联合诊断效果。例如在相似病变检查中腹部彩超诊断特异性相对较低,一定程度上影响诊断准确度,而高频超声中的造影技术可增强微血管血流信号,便于更佳清晰观察血流情况,有效弥补腹部彩超的不足,增加诊断准确度。
综上所述,高频超声联合腹部彩超在胆囊息肉中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可清晰显示病灶形态及血流信息,为病变类型判断提供有效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