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凤县大红袍花椒农业文化遗产生态多样性特征及保护利用对策

2020-12-15邓淑红吕杰张红霞李泓波

辽宁农业科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凤县大红袍遗产地

邓淑红吕 杰张红霞李泓波

(1.商洛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商洛 726000; 2.沈阳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辽宁 沈阳 110866)

2002 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起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项目。 GIAHS定义的最大特点在于保护农民仍在使用并赖以生存的生产生活方式及农业系统。 2017 年牛盾指出GIAHS 的定义不仅是农业生产,在生态保护、旅游、种质资源等领域,也具有重要的意义[1]。农民生活、农业生产都离不开当地的生态环境,农业文化遗产的生态价值成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重点内容。 农业文化遗产更强调人与环境共荣共存、可持续发展。 王思明认为完整的农业文化遗产应该是一个“五位一体”的复合系统。 既农民、土地、技术、政策与制度及生态环境[2]。 张永勋、闵庆文提出农业文化遗产地的资源有农产品资源、景观资源、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源大类[3]。这类资源都具有多样性特征,长久以来为了应对自然灾害和维持生计,遗产地农民生产多种农产品,农产品资源多样。 农田与森林、草地等交织共存,使得农田生态系统多样性。 居民与自然协同进化,形成农田、河流、村落等多样的农业景观[4];大部分遗产地地处边远的少数民居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民族、历史等文化资源。 遗产地各类资源都与生态环境紧密相连,因此生态保护是农业文化遗产地的重中之重。 保护农业文化遗产,首要任务就是要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地的生态环境,并挖掘其生态功能价值,造福于民。 李文华、刘某承、闵庆文认为生态功能拓展是农业多功能拓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5]。 丁陆彬、何思源、闵庆文认为对农业景观重构和提质,不仅可以提升农业天敌害虫调控、水土涵养、授粉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还可以实现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增加粮食产量的目标[6]。 随着我国经济、乡村旅游及现代农业的发展,部分遗产地的生态环境面临很大压力。 孙玉芳等认为大面积种植单一作物导致农业景观均质化、农业景观生物多样性减低;集约化的农事管理中大量使用的农药、化肥造成农业环境质量急剧降低,直接导致农业生物多样性减少[7]。 孙业红、闵庆文等认为农业文化遗产地的旅游发展将非常容易破坏农业文化遗产以及农业文化遗产地的其他资源,大大增加本地的生态足迹[8]。 因此,遗产地生态环境面临巨大挑战。

对于农业文化遗产地生态特征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不同的农业文化遗产地有不同的生态特征,不同生态特征决定着不同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途径。 基于此,文中对凤县大红袍花椒农业文化遗产的生态多样性特征进行梳理,从生态多样性保护利用的优势和劣势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利用对策,以期为实践工作提供有益指导。

1 区域概况

凤县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宝鸡市,是秦岭山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源涵养功能区。 下辖9 镇,总面积3187 km2,冬暖夏凉,四季分明。 年平均日 照 时 数 为 1840. 3 h, 年 平 均 气 温 7. 9 ~11.4 ℃,年均降雨 613.2 mm,是大红袍花椒适生区。 2017 年凤县大红袍花椒栽培系统被批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目前,凤县以双石铺镇、凤州镇、红花铺镇、唐藏镇、河口镇、平木镇、留凤关镇七个花椒适生区为重点,大力发展花椒产业。

2 凤县大红袍花椒农业文化遗产生态多样性特征

2. 1 地貌、气候多样

凤县分3 个地貌单元,北秦岭中低山、中秦岭低山和山间盆地,海拔在915 ~2739 m 之间。 地处亚热带与温带分界线上,属半湿润山地气候,垂直带分布明显,各地气候差异较大,为生物资源的多样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地貌、气候多样性对大红袍花椒分布影响非常显著,根据海拔情况,凤县大红袍花椒适生区域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优生区域,海拔940 ~1 100 m,主要有凤州、双石铺、留凤关等乡镇。 第二类是适宜种植区,海拔1 100 ~1 200 m,主要是大红袍生长区;海拔1 200~1 300 m 主要是二红袍、秦安一号生长区域,主要有黄牛铺、唐藏、河口、平木等乡镇。 第三类是不适宜种植区,海拔1 300 ~1 450 m,主要生产花椒芽菜,主要有黄牛铺、唐藏、河口和平木镇北部,留凤关南部等乡镇[9],由大红袍花椒适生分布情况可见(图1),地貌、气候的多样性导致了凤县花椒种植的多样性。

2. 2 土壤多样

凤县境内有黄土性土、红土、潮土、淤土、褐土、棕壤、黄棕壤、紫色土、山地草甸土9 个土类、20 个亚类、54 个土属、118 个土种。 9 个土类中,褐土、棕壤、黄棕壤、紫色土、山地草甸土是山地土壤;黄土性土、红土为低山缓坡地带主要土壤,亦分布于坡麓与河流阶地上;潮土、淤土分布于河流两岸,垂直分布规律明显[10]。 土壤多样性为凤县农作物多样性提供了十分有利的生长条件。

2. 3 生物多样

凤县各类生物资源丰富,野生动物分布广泛,数量众多,还是我国林麝的重要分布区,2018 年凤县林麝存栏量达到1.5 万头。 植物种类繁多,形成以华北为主,兼有华中、华东、黄土高原等多样性区系[10]。 野生中药材资源丰富有410 余种。优质农作物主要有花椒、苹果、食用菌、高山蔬菜等。 花椒品种多样,主要栽培大红袍、二红炮、秦安一号和凤选1 号。 部分地区还有少量的豆椒、米椒、长柄米椒和八月椒等野生品种[11]。 苹果品种繁多,有红富士、新红星、秦冠等品种。 食用菌有黑木耳、金针菇、反季节香菇、茶薪菇、杏孢菇、鸡腿菇猴头等20 余个品种。

2. 4 景观多样

凤县森林覆盖率高,以自然生态为依托的景观丰富多样,有自然生态景观、历史人文景观、农产品资源景观和美丽乡村景观。 独具特色的自然生态景观有通天河景区、嘉陵江源头景区和紫柏山景区。 历史人文景观有陈仓古道、诸葛思计台、凤凰湖景区、灵官峡景区、凤县羌寨和消灾寺景区等。 农产品资源景观有大红袍花椒园、苹果园、林麝养殖场、高山蔬菜园和食用菌种植园等。 而东河桥村、马场村、永生村、陈家湾村和酒铺村等十大美丽乡村景观,各具特色[12]。 2011 年凤县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多样性的景观使凤县成为集观光、休闲、度假、科普、保健、探险等多种功能的生态旅游县。

2. 5 生态文化多样

凤县民众在与自然环境长期协同进化中,形成了独特的生态文化。 其一,以美丽乡村为代表的复合性生态旅游文化。 其密切结合遗产地自然生态资源、特色农业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成为凤县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的亮点。 2013 年凤县被评为“中国最美文化生态旅游名县”。 其二,独具特色的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文化。 因土地资源匮乏,长期以来凤县形成了“土地向大户集中、人口向社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双退出”和“造地”等土地利用方式,使农家的房前屋后、田间地头、荒山荒坡和滩涂等得以有效利用[13],2012 年被评为全国国土资源集约节约模范县。其三,绿色农产品文化。 凤县已发展形成了花椒、苹果、核桃、林麝、大鲵、高山蔬菜等生态优势产业,绿色农产品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2018 年凤县大红袍花椒正式获评“国家气候标志”产品。

3 凤县大红袍花椒农业文化遗生态多样性保护利用优势

3. 1 生态环境优势

全县森林覆盖率高,水资源丰富。 全年空气质量二级以上优良天数达到340 d,连续四年荣获“中国百佳深呼吸小城”荣誉称号。 2014 年被评为“国家生态县”。 2018 年留凤关镇被评为“中国生态魅力镇”,双石铺镇荣获“2018 年中国最美村镇”称号。 生态优势为凤县大红袍花椒农业文化遗产生态多样性保护提供了良好的生态基础。

3. 2 生态制度优势

凤县始终把“生态立县” 作为第一战略。2019 年制定了“实施青山保卫战实施方案”[14]。开展治源减污、推进流域综合整治、推进饮用水源地保护、推进排污许可整治、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和加强修复治理示范等措施。 持续开展蓝天、碧水、净土、青山4 大保卫战。 在2019 年全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水平考核中,凤县组织管理名列全省第一,生态环境质量第二名,成功入选首批“美丽中国深呼吸小城高质量发展实验区”。 凤县生态制度的稳定实施和严格执行,使得环境保护意识深入人心,成效显著。

3. 3 生态经济优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凤县是中国花椒之乡、全国最大的林麝人工驯养基地、陕西省山地苹果基地县。 2019 全年花椒产量3624 t,林麝存栏量达到1. 8 万头;苹果4. 51 万t;蜂蜜产量12.39 万kg。 凤县的生态高效农业发展迅速,目前在打造大红袍花椒、高山无公害蔬菜、中药材、中蜂养殖和林麝养殖“五大特色产业基地”。 全县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证。 还依托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优势,以康养旅游、红色旅游为重点,深度整合生态、文化、农特产品等优势旅游资源,建设以康养休闲为核心元素的旅游产品;以乡村旅游示范村为重点,开发康养民俗、民俗体验等旅游产品。 2018 年全县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3.1 亿元。

3. 4 生态文化优势

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得凤县以“生态”为名片,依托优越的制度优势、生态资源优势和勤劳的人民,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生态文化优势。 其生态文化多样性主要体现在对土地的节约集约使用、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利用、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对传统生态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使得凤县获得“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最美生态旅游文化名县”、“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生态县”等19 项荣誉,这足以证明其生态文化的多样性优势。

4 凤县大红袍花椒农业文化遗生态多样性保护利用劣势

4. 1 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

凤县大红袍花椒种植系统中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 其一、化肥使用强度和污染物排放强度较高,工业用水重复率较低,环境保护投资占 GDP比重较低[15]。 其二、对森林资源过度利用开采,使凤县的生态功能遭到了破坏。 随着人类生产生活的范围扩大,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地面积缩小[16]。 其三、因农产品价格的波动,使农民盲目扩大某些品种的生产规模,减少和弃种一些传统的老品种。 从众心理导致某些新品种过于单一化、专业化,使得病虫害频发,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如因大红袍花椒价格的攀升,椒农盲目扩大种植面积,花椒管理技术缺失,使花椒病虫害时有发生。 这影响到花椒的品质和产量,甚至还会出现颗粒无收和树死园毁的结果,使椒农的经济利益遭受重大损失[17]。

4. 2 面源污染问题较多

遗产地面源污染问题较多,化肥、农药的使用水平较高,局部土壤污染问题。 生活污水和垃圾未处理,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威胁。 凤县矿产资源丰富,辖区内有大量废弃尾矿堆和锌冶炼厂,对当地土壤造成了严重的重金属污染。 研究表明全县各行政区综合污染程度依次为双石铺镇>凤州镇>留凤关镇>红花铺镇>唐藏镇>河口镇>平木镇。 全县重金属污染主要集中在双石铺镇和凤州镇,主要污染金属为Cd 元素和Zn 元素,Cu 元素在各项评价中均处于安全水平。 导致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双石铺镇内的锌冶炼活动[18]。

4. 3 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凤县地处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境内山峦重叠,河谷纵横,水资源丰富,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暴雨洪灾频繁发生,水土流失严重。 研究表明凤县大部分区域水土流失敏感性较强。 极敏感区较少,主要在唐藏镇的西部位置,双石铺镇的西部和黄牛铺镇中部等区域[20]。 遗产地内公众对治理水土流失的认识还停留在最基本的植树种草阶段,缺乏对水土流失治理方法的正确而且全面的认识[19]。

4. 4 自然灾害频发

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与各时期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还与生育期间的降水密切相关[20]。 凤县在大气环流及秦岭阻隔作用影响下,气候特点表现为垂直变化明显。 气候多变,降水量年际、月际变率大气象灾害频繁,主要有干旱、雨涝、低温冻害、冰雹、大风等,其中以干旱雨涝、低温冻害对农产品生产危害最大。 据研究凤县回寒型霜冻害发生频率较高,大规模的冻害大约每10 年1 次,小规模的冻害隔年发生[21]。 2010 年凤县花椒3 000万株,低温灾害造成全年花椒产量仅为306 t;2018 年凤县花椒4 500 万株,低温灾害造成全年产量仅为100 t,比上年下降97.5%[22]。

5 凤县大红袍花椒农业文化遗生态多样性保护利用对策

凤县大红袍花椒农业文化遗产项目的通过,得益于其优越的生态多样性优势。 生态保护是凤县的重中之重。 稳定的生态是大红袍花椒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前提条件。 生态稳定对区域内小气候有一定的改善作用,降低自然灾害发生率。 生态稳定也能使遗产地内的生物多样性、土壤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和生态子系统多样性保持稳定。有利于大红袍花椒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有利于提高遗产地居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区域内经济发展。

5. 1 积极应对自然灾害,保护遗产地生态环境

借助于现代农业科技手段,积极应对遗产地内自然灾害。 针对遗产地内花椒冻害和病虫害问题,有关专家提出花椒种植应合理化建园,避开局地气候影响兼用各种方法,改善局地小气候,减小花椒冻害[23]。 推进椒园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构建病虫害可持续治理技术体系,科学、安全、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保障花椒产品质量安全和椒园生态环境安全[24]。 针对水土流失问题,专家指出要多方位调动遗产地内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以流域间道路为纽带,以基本农田为突破口,以林草措施为重点,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并逐步实现生态恢复[25]。 另外,强化资源生态保护,保障农户在遗产保护中的权益[26]。 通过生态补偿、农业保险等措施降低遗产地农户经济损失,提高农户参与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

5. 2 积极打造农业文化遗产品牌

积极利用凤县的生态制度和生态经济优势,打造农业文化遗产品牌。 凤椒种植系统作为农业文化遗产,本身就是一个金字招牌。 通过遗产地内优质绿色农产品、特色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设计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农业文化遗产品牌,提升大红袍花椒农业文化遗产知名度。 农业文化遗产品牌的打造,一方面,能够促进遗产地经济发展,增加区域经济收入,为生态多样性保护提供经济支持。 另一方面,提高农户从农业经营中的收益是有效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着力点[27]。 也能够提高居民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认知程度,引导农户积极参与大红袍花椒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最后,还能够唤起外来游客对大红袍花椒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和支持,形成多方参与遗产地生态多样性保护的有利局面。

5. 3 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绿色是凤县的本色,生态是凤县的命脉”。借助凤县良好的生态优势,积极发展环境友好型生态经济。 一是以绿色产品为方向,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打造“绿色、健康、放心”的农产品品牌,通过发展花椒、苹果、中蜂、林麝、蔬菜、中药材、核桃等农业特色产业。 以发展促保护,维护和稳定遗产地的生物多样性。 二是以生态旅游为平台,积极发展休闲旅游和乡村旅游,积极传播遗产地生态文化,以参与和宣传促保护,保护遗产地的景观多样性和生态文化多样性。

猜你喜欢

凤县大红袍遗产地
中国七地入选全球首批地质遗产地名录
共营与共赢:凤县企业为何乐于“进村”
小鞭炮
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与旅游需求关系
申遗重要俦;じ重要
大红袍
惠安盐路与周边市场网络的形成
凤县花椒生产机械化技术推广
韩城大红袍花椒
凤县大红袍花椒(凤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