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业种苗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020-12-15张英芳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0年7期
关键词:种苗成活率苗木

张英芳

(山东省聊城市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李海务街道办事处,山东 聊城 252000)

林业建设是社会经济中的重要环节,不仅能改善生态环境,为人们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还能进一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林业建设的不断推进,对种苗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传统的种苗管理中,由于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缺乏专业人才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加上机械设备较为陈旧等原因的影响,导致种苗管理效果差强人意,不利于林业的健康发展。基于此,相关部门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引进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提高工作人员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为林业建设保驾护航,促进社会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1 林业种苗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专业性人才

林业苗木管理需要高素质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工作。但在实际的种苗管理工作中发现,由于对种苗管理缺乏正确的认知和责任意识,使得在采购、运输、种植以及养护过程中都缺乏对苗木的有效管理,导致苗木成活率较低,严重影响了林业建设和经济效益。同时,种苗管理工作较为繁琐,加上缺乏专业的人才,使得种苗管理质量差强人意。虽然部分单位认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并开始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但由于林业建设的区域环境相对恶劣,工作条件较为艰苦,使得大部分人才不愿投身于此,造成人才流失,严重影响了林业建设的有效性。

1.2 缺乏先进的生产设备

当前我国林业种苗管理中还存在生产设备落后的问题,由于缺乏足够的重视,使得一些先进设备得不到有效应用,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苗木种植时仍利用传统的种植技术和生产设备,这样不仅影响了工作效率,还制约了林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影响了林业的发展。

1.3 市场信息不对称

在林业种苗管理中还存在着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主要是管理者缺乏对市场行情的了解,不能形成合理的供求关系,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常常出现供求不平衡的情况,严重影响了经济效益。同时,由于缺乏完善的市场监督管理体系,种苗市场经常会出现以次充好的问题。此外,由于相关技术人员能力不足,对种苗的品种、性能缺乏了解,在进行种苗采购时,盲目性较强,使得种苗不能适应本地区的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

1.4 缺乏充足的资金投入

林业建设过程中,必须选择品质优良的种苗才能提高成活率,保证经济效益。同时,林业建设周期较长、资金投入大,短时期内不会产生经济效益,而且种苗在生长过程中难免会受病虫害以及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林业的健康发展,不利于生态环境建设。

1.5 苗木质量存在问题

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我国林业种植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在产出质量上仍存在一些问题。由于种类搭配不当,使得小规模种植数量大,大规模种植相对较少;易生长的针叶苗木数量多,阔叶苗木种类相对较少;种植的大多是幼苗,成苗数量较少。这些原因使得种苗的成活率相对较低,无法进行有效的大规模培育,整体苗木质量下降。因此,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苗木的质量,保证苗木的成活率。

2 林业种苗管理的有效改进措施

2.1 提高种苗管理人才的专业素质

要想提高林业种苗管理的质量,必须要加强专业队伍的建设,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专业技术,加大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优化管理模式,提高种苗管理水平。通常可从以下2个方面入手:其一,内部培养。需要加大对在职人员的培训,组织管理人员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专业技术,强化管理人员的管理技能。可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参加座谈会,邀请专家来讲授相关的管理理念和知识。鼓励管理人员积极参加培训,定期外出学习和交流,借鉴他人的优秀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进行完善,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保证种苗管理的质量。还需要制定完善的奖惩制度,对表现优异、积极进取的管理人员给予嘉奖,而对玩忽职守、消极怠工的管理人员要进行相应的惩处。这样能有效地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提高整体管理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其二,外部招聘。在进行管理人员的选聘时,必须要严格要求,应聘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根源上保证管理人员的能力水平。还可以改善种苗管理人员的薪资待遇,吸引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

2.2 改变原有的管理模式,保证管理模式的先进性

林业种苗管理部门要及时转变理念,认识到种苗管理的重要性,积极地创新管理模式,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并全面落实到工作中,使管理人员开展工作时能够有章可循,有效地提高种苗管理质量。种苗管理部门需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并根据工作实绩引进先进的管理设备,应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来提升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从而保证种苗的成活率。管理部门还需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种苗管理网络平台,加强信息资源的交流和共享,这样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借助社会力量来解决问题。这无疑提高了种苗管理的质量,更好地促进了林业种苗管理的健康发展。

2.3 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

种苗管理的重要目的就是提高种苗的成活率,保证种苗的健康生长。因此,必须要对种苗的质量进行严格的监管,加强采购监督和良种培育,这样才能够保证种苗的质量和产量,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对此,种苗管理部门在进行种苗采购时要严把质量关,挑选品种优良、抗病虫害强的种苗,从根源上提升种苗的成活率。加强对种苗的培育,植入优秀基因,提高种苗的综合性能,缩短生长周期。要选择适合本地土壤条件和气候条件的种苗,保证种苗的健康生长,提高成活率。

2.4 建立市场信息交流平台

在当前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林业部门需要加强市场信息交流平台的建设,保证信息的流动性和透明性,这样才能加强各地区的沟通,并且实现市场信息对称,更好地实现供求平衡,促进管理质量的提升。比如,种苗管理部门可建立专门的信息网站,还可以利用微博、公众号等进行信息资源的分享和交流,就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寻找合理的解决办法。

3 结语

总之,林业种苗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林业的发展。因此,种苗管理部门需要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及时分析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给予解决,提高种苗管理的质量,促进林业建设的健康、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种苗成活率苗木
高料价下草鱼“伤不起”!30年养鱼人竟做到鱼种成活率100%,1亩赚5200元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坡位对南方红豆杉和檫树混交林早期成效影响
苗期发病率高达80%,成活率低至10%!石斑鱼肠道微孢子虫危害严重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苗木供求信息
最新苗木行情
最新苗木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