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乡村治理转型与完善的策略

2020-12-15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0年7期
关键词:空心化公共服务设施

张 吟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900)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对于传统乡村治理规范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对于当下乡村治理的思维方式、治理策略的转型与完善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乡村治理方式与模式表现出较多的问题,给乡村治理带来了较大的难题,乡村治理的现代化治理如何打破传统的乡村治理模式,积极有效地推动乡村治理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当前乡村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乡村“空心化”的问题突出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对于劳动力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导致很多乡村劳动力大量进入城市,在乡村劳动力大量进入到城市过程中,乡村出现了明显的“空心化”问题。传统的基层治理工作将不能较好开展,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出,在进入到城市之后,他们尽可能地留在城市工作和生活,进一步加剧了城乡之间劳动力流动不平衡的问题。随着乡村空心化问题的不断增加,将直接威胁到我国各项政策措施在农村地区的落实。如果这种情况继续延续下去,农村经济甚至会走向崩溃的边缘。乡村空心化问题弱化了新时期乡村战略的实施成效,成为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的拦路石。

1.2 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不完善

公共服务设施是指政府部门提供的公共产品,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分为行政管理、教育设施、医疗卫生、商贸金融、文体娱乐五类。随着我国对乡村治理投入量的不断增加,乡村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相对先前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是由于我国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在公共服务和保障方面缺口相对较大,导致在公共服务设施保障方面仍旧存在着较大的短板。目前乡村的主要公共服务设施有村委会、商店、卫生所等基础服务设施,而基础教育设施(幼儿园、小学)、文体娱乐设施(图书馆、文化站、运动场)等公共设施则相对缺乏,且乡村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明显不足,人均公共服务设施整体偏低。另外由于地域差异,自然、区位、基础条件的不同,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在区域空间上呈现明显的不均衡,无法满足现今乡村民众的需要。

1.3 乡村精英治理模式弊端明显

乡村精英是当下乡村治理中的一股中坚力量,它是在我国乡村基层民主实践中偶然和必然的一种产物,它的出现对于我国乡村振兴的治理和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乡村精英在乡村治理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往往会对乡村治理产生直接的影响。乡村精英首先不会有绝对的公平,当精英的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产生冲突时,个人利益将会优于公共利益,这就导致很多乡村的稀缺资源往往掌握在少数乡村精英手中,这就破坏了乡村民主化治理的初衷,乡村治理制度的不完善是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

1.4 乡村基层干部治理水平提升内生动力相对不足

从当前我国乡村发展情况来看,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明显,特别是在治理能力提升方面,这种情况更为突出。首先基层任务相对较大,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乡村领导班子作为各项政策措施的具体执行者与落实者,面对的任务相对繁重,导致乡村干部并没有较多的时间去研究如何提升自身的治理能力水平。其次,乡村干部年龄偏老化,无法长时间留任,而有文化、会管理的年轻村干部不是往上升迁就是忙于个人致富赚钱,不愿长时间担任村干部,导致村干部队伍出现青黄不接、搭配不优、素质不强、思想不开放等问题。

2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治理转型和完善对策

2.1 培养乡村新农民,做好乡村发展规划,有效解决农村空心化问

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是一项长期的挑战。首先,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大量流入是导致农村空心化的诱因,乡村振兴需要吸引流失再外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化乡村农业,拓展乡村农业新功能和乡村旅游业的大力发展,从而促进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的兴旺,培养培育有能力有意向立足农村发展农村经济的新时代农民。其次,加强乡村发展规划,充分利用农村土地。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加强乡村发展规划是有效的解决途径。乡村振兴治理发展需要做好村庄空间布局与产业的发展,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满足乡村农民的生产生活需要,真正促进乡村内聚式振兴发展。

2.2 完善农村公共服务范围与质量,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要提升完善乡村的基本公共服务,要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加快加强农村的基础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逐步实现城镇与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应该加大基础教育投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形成乡村文化传承是解决农村文化空心化的途径。需要加强对于乡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推进乡村文体娱乐服务中心的建设,真正发挥乡村文化服务供给与管理。同时,以乡村为文化立足点,培养乡村文化建设的传承主体也就是新农村新农民,作为乡村文化建设的群众基础,真正让乡村文化的供给与传承能够得到群众的认同,确保乡村文化供给能够符合乡村内部文化的需求与统一,同时将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既能够加强乡村文化的传播传承,又能够给农民带来实际的经济效益。

2.3 对精英治村的过程进行强有力的约束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需要全面推动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产业振兴,这就导致市场资本与各种类型的国家资源会大量地投入到乡镇地区。从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基层治理经验来看,虽然我国已经完成了农村地区自我生产能力的较大提升,也通过各种类型的富人带村、干部带村致富的方式,来推动乡村治理能力和活力的不断激发,但是当前农村公共服务建设所释放的红利及农民能够参与的这个治理模式来看,整体积极性相对不高,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主要是这种富人势力主导下的乡村致富模式,对于国家资源的分立秩序与结构带来的影响非常大,很多基层群众对这种模式表现出较大的不满情绪。这类富人或者强人通过自身的家族势力,各种类型经济资源及复杂的社会关系,将普通的村民排除到整个基层乡村治理秩序之外,也就是说自己成为了强人,富人,但是并没有带领广大村民成为强人富人,所以,对于这种模式进行转变非常关键。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必须对这种模式进行限制。首先需要从道德规范,法律制度等层面,对当前乡村的能人、富人、乡贤等各种类型的权威主体进行限制。对于这种精英人员进入到乡村治理的管理决策等各个环节的具体表现,需要透明公开,方便上级管理人员和普通村民对这类人员进行监督。其次持续加大上级管理机构对乡村基层治理结构的帮扶力度,通过向农村派驻工作队或者工作组的方式,增强老百姓发展的内生动力,这些工作队和工作组由于自身与该地区的基层没有任何利益关系,同时也有着较为丰富的社会资源,在帮助基层全民致富发展的过程中,个人并没有较大的私人成分,很多决策的开展相对于传统的富人带村、能人带村有着更为明显的公正性与公平性,对于提升群众在基层发展治理过程中的获得感非常有效,整个基层治理也更为公平公正。

2.4 加强乡村基层干部的培养

乡村的振兴发展离不开乡村基层干部的培养,要不断增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政治培养,提升农村干部的服务能力、办事能力,进一步增强乡村基层干部在乡村振兴发展中的领导力、创造力与凝聚力,为全面治理振兴乡村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2.5 持续完善精准扶贫、精准帮扶制度水平

今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的生活水平必然相对于先前有更大的提升,但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如何防止返贫非常关键。在防止返贫过程中,需要构建出防止返贫的体制机制,从制度层面防止出现再次贫困的情况,因此在基层治理的过程中必须对精准扶贫、精准帮扶制度进行完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已经实施的精准扶贫各项政策制度进行梳理总结,特别是其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应当加强提炼总结,从形成长效机制的角度将各种类型的好经验好做法固定下来,结合各个乡镇农村的实际情况,进行这些经验制度的推广复制。随着我国全面进入到小康社会,人民对各项扶贫工作的政策要求必然出现较大的变化,这就需要从国家层面上加大对这方面的研究投入力度,确保各项政策制度能够及时满足乡村各项基层治理工作需求。

3 结束语

综上分析,当前在乡村治理过程中,仍旧存在各种类型的问题,给乡村人们带来的恶感度较高,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经表现出较大的差距,因此,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全面实现乡村治理的转型升级发展,对各项治理措施进行完善非常关键。但是整个过程也是一个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的过程,需要各级政府充分结合各个地区乡村发展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符合乡村治理水平。

猜你喜欢

空心化公共服务设施
轻简小农机解决设施蔬菜大问题
旅游扶贫开发对农村人口空心化的改善效果
民生设施非“摆设”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新冠病毒及公共服务观念的渐变
乡村振兴视野下贫困山区村庄空心化特征及驱动机制研究*
——以河北省阜平县为例
政府购买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的实践探索
村庄空心化的治理之道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投入效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