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分析与监管治理对策

2020-12-15高青彦邢栖森曹广芝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0年7期
关键词:环境污染乡镇垃圾

高青彦,邢栖森,曹广芝

(1.河南省沈丘县自然资源局邢庄土地管理所,河南 沈丘 466331;2.河南省沈丘县邢庄镇人民政府,河南 沈丘 466331;3.周口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周口 466300)

城镇化建设的高速发展,给农村环境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环境污染不仅破坏了农村生态,且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已成为新农村建设和脱贫致富的短板,因此,强化农村环境的监管与治理,打造宜居乡镇势在必行。

1 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随着农村生活、消费方式与城市的趋同,农村遭受环境污染的比例不断上升,加上现有的环保管理体系滞后,给本来基础就差的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威胁,已成为影响农民福祉的短板。

1.1 农村环保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基础设施存在巨大不足。由于设施设备不足,生活垃圾大部分未能实现无害化处理,按如按每人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量0.8~1 kg计算,日积月累垃圾量非常惊人,造成“脏、乱、差”现象比较突出。当前农村环保治理上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有的缺少专职环保人员及维护设施的工作人员,一些设备在运营上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现有的机制有待完善。农村专职环保工作机构人手少,农村乡镇环卫人员待遇低,基本上都是55岁以上的老年人,达不到工作标准要求。

1.2 忽略了对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性

农村居民群众由于受生活习惯的影响,人虽然搬进新居,走进乡镇居民小区,但环境意识薄弱,致使镇容村貌、居民小区仍然存在不整洁,杂物乱放、垃圾随意乱扔的现象;农村表现更为突出的是柴草到处堆、畜禽散养、粪土乱丢,污水随意倾倒等现象,加之受经济发展水平限制,没有污水处理设施,排水多为雨、污合流直接排放到自然河沟,久而久之对大气、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一定的污染。

1.3 环保资金保投入比例偏低

从我国环保资金投入上来看,主要面向城市和重要污染源上倾斜,对农村的环保投入资金注入比重过低,乡镇政府本身也没有足够的财力,主要靠当地农民自筹,但筹到的资金是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环保治理的需要,导致农村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1.4 城市垃圾向农村转移造成的污染

农民群众对环保的重要性没有充足的认识,相对城市而言,农村地域较为广阔,在管理上也相应比较松散,成了城市垃圾向农村偷运转移的选择,如2015年5月,跨省偷倒垃圾案(上千吨的生活垃圾被从上海用船偷运到江苏无锡惠山区洛社镇掩埋,导致当地环境污染),虽然是冰山一角,但影响十分恶劣,已引发社会广泛高度的关注,同时警醒群众真正懂得做到“防患于未然”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1.5 水的污染

我国城市供水水质基本达标,而农村供水达标率则远远低于城镇,造成水污染的原因主要是:第一,退水及生活污水。退水是指从农田灌溉里排出来的水,化肥含量很高,造成污染。据统计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每年超过80×108t,但污水处理率不到10%,绝大多数污水直接排放至农田、河流中;第二,庭院养殖及集约化养殖业缺乏科学规划,没有排污设施,畜禽粪尿直接排入到河沟之中;第三,乡镇企业的污染。有些乡镇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只考虑经济效益不考虑企业对环境的污染,在招商引资上把关不严,引进了污染型企业,从而污染了乡村的生态环境。

1.6 农业面源污染

农村面源污染种类主要有:第一,畜禽养殖企业的污染。畜禽养殖企业的粪便污染已成为农村乡镇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源头,有些集约化养殖企业,在建场时缺乏科学论证,往往所建规模超出土地的承载量,畜禽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的氮磷及固体有机污染物,会严重污染水源地和空气;第二,农药、化肥、农膜等农用物资的不科学使用和处置,造成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农民群众为提高粮食产量,大量农业化学产品的投入将导致土壤盐碱度失衡,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同时还给土地和空气带来严重的污染。从而使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随之下降;第三,农作物秸秆焚烧。每年收后种前在一些偏远乡村由于监管不力,对农作物秸秆处理是一烧了之,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及可吸收颗粒物,不仅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而且严重浪费了资源。

2 改进农村乡镇环境污染的监管对策

环保问题在2020“两会”上也成为社会的焦点,生态环境部新任部长黄润秋和大气司司长刘炳江两位环保官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环境的治理释放了一个明显信号:疫情之下,环保不会放水,环保方向不能变,力度不能减。这充分表露了中央解决沉积环保问题的决心,所以,加强农村环境污染的监管与治理,是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大计。

2.1 强化基层领导干部的主体责任,抓好专业环保队伍的建设

做好农村环境整治,也是农村乡镇基层党委、政府关注民生的重要体现。乡(镇)政府作为为一级领导单位,首先,抓好专业环保队伍的建设,从政府到社直单位、居委会及村委会要建立一把手负总责的工作机制,形成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分管负责人具体抓,部门单位、社区、村委干部全力抓的工作格局;其次,要制定农村乡镇环境整治工作的标准,做到宣传到位,动员全民参与。任务落实执行到位,督查监管到位,及时处理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2.2 全力推进相关环境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对环境保护的认知

农村乡(镇)居民,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理解的确欠缺,因此,全力推进有关环境知识的宣传教育,把居民群众引向“清洁生产文明生活”的轨道上;把“环境怡人、村镇宜居”理念充实到“村容居民整洁”的总体要求中,制定出约束力强的村规民约,让广大农民群众形成合力,才能真正的让农村的村容、乡镇居民小区整洁起来,乡风文明起来,居住环境怡人起来。

2.3 做好新型职业农民的技术培训,推广全新农业生产模式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要以农业实用技术为重点,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手段,广泛开展大众化普及性培训,积极推广高效农业生产模式,采取综合手段加强对农作物的管理,从污染源头自查,做到测土配方施肥,科学合理利使用农药,向人们提供优质无公害的农产品。

2.4 利用好政策资金,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

农村乡(镇)环境整治是一项惠民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政策利好和资金配合的引导下,要抓住机遇,建设标准化的农村垃圾处理场,打破现有的“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模式;引进先进的垃圾处理设备,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打通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的收运体系,将可回收垃圾变废为宝,使之变成能够重新使用的新资源;抓好改厨、改厕、改圈及沼气池建设;推进畜禽养殖排泄物综合治理,根据实际情况,构建“畜-沼果-甘蔗”、“畜-沼 -菜”、“畜 -沼 -渔”、“畜 -沼 -稻”等生态农业循环模式,实现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合理利用。

2.5 加强对环境污染防治工作执行力度的监督

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与《农业绿色发展技术导则(2018年—2030年)》法规及纲领性文件,确保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工作能够严格遵照相关法律法规,重点针对排污不合格企业的惩治和执法力度,让治理污染不力的企业无“后门”可走,让地方“保护主义官员”丢掉饭碗;发挥乡镇城管与环保队伍的综合执法作用,将执法范围由乡镇街道、居民小区扩展到整个农村。严打焚烧秸秆的行为;定期对养殖企业、小微企业污水排放取样检测,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整改,杜绝后患;要经常进行科普知识宣传,让群众知道不合理使用农药、兽药、化肥的危害性,对种植业要做好耕种时期的现场指导与跟踪服务;严格执行乡村民规对农村生活污染的奖罚制度等措施。

猜你喜欢

环境污染乡镇垃圾
垃圾去哪了
大气环境污染因素及其治理措施分析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乡镇扶贫印象
倒垃圾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黄明表示:对环境污染犯罪,绝不能以罚代刑
台州-电镀厂老板涉嫌环境污染罪被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