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曲沃县温室黄瓜灰霉病发病规律及生态防治

2020-12-15尤晶玲田来生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0年9期
关键词:病果病叶灰霉病

尤晶玲,田来生

(曲沃县果业蔬菜发展中心,山西 曲沃 043400)

曲沃县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南端,县域面积437.9 km2,总人口25×104人,蔬菜播种面积15×104hm2,蔬菜总产值达12.2×108元,人均蔬菜收入占全县农民人均收入的38%,蔬菜产业已成为引领全县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主导产业。温室黄瓜是曲沃县温室蔬菜生产的主要方式,近年来黄瓜灰霉病的发生已严重影响了曲沃县温室黄瓜产业的发展。

1 温室黄瓜灰霉病发生及流行条件

黄瓜灰霉病是由半知门菌灰葡萄孢属灰葡萄孢菌引起的真菌病害,主要危害黄瓜花、幼瓜、叶、茎,发病后一般减产20%~30%,严重达到50%以上,温室黄瓜特殊的生长环境常导致灰霉病的严重发生,损失惨重。冬季地温高湿、日照短、通风时间短,都是该病容易流行的条件。在管理和防治过程中,要注意把握防治最佳时期,仔细根据发生症状进行鉴别,做到“无病早预防,有病针对治”。

黄瓜灰霉病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和菌核在土壤中和病株残体上传播,借助风雨、灌溉水、农具及农事操作蔓延,引起发病。经过近几年观察,温室黄瓜灰霉病发生有规律可循,黄瓜结瓜期是侵染发病流行的高峰期,在曲沃县发病适温18℃~23℃,最高32℃,最低4℃,当温室内湿度达到90%以上,冬季连阴天多,气温不高,叶片结露时间长、放风不及时,灰霉病就特别容易发生。当温室内温度达33℃时,孢子萌发速度趋缓,产孢量下降,病情发展缓慢。

2 温室黄瓜感染灰霉病的主要原因

2.1 气候因素

冬季外界气温低,昼夜温差大,且温室内的湿度大,黄瓜叶片结露时间长,利于灰霉病的发生。

2.2 栽植品种抗性差,种植密度大

在曲沃县温室种植过程中,栽植品种抗性差,密度比较大,透光性和通风性比较差,降低其抗病性,导致黄瓜灰霉病发生比较严重。

2.3 对病果和病叶处理方式不合理

当黄瓜感染灰霉病后,未及时将病果和病叶摘除掉;摘掉的病果和病叶未及时进行正确处理,导致病菌孢子借助风雨、灌溉水、农具及农事操作传播蔓延。

2.4 防治意识不足

不少菜农重治疗、轻预防,在黄瓜感染了灰霉病之后才开始治疗,没有结合生态防治,无法有效控制灰霉病。

3 温室黄瓜感染灰霉病的症状

3.1 花部感染症状

病菌主要从开败的雌花花瓣侵入,造成花器腐烂,并长出灰褐色霉层,进而为害柱头,然后向果实扩展。

3.2 果实感染症状

多数情况下灰霉病菌从黄瓜残留的花瓣处侵染,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继续侵入幼瓜,造成脐部腐烂。被害幼瓜迅速变软,萎缩腐烂,其表面密生灰白色霉层。灰霉病菌从果实其他部位侵染时,开始果皮呈灰白色水渍状,病部逐渐变软、腐烂,后期出现大量的灰色霉层。较大的瓜条受害时,组织先变黄并发生白色霉层,以后霉层变成淡灰色。受害瓜条轻者停止生长,重者腐烂脱落。

3.3 叶片感染症状

脱落的烂花和幼瓜附着在叶面上即可引发叶片发病,形成大型枯斑,直径可达20~50 mm,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明显,表面着生少量霉层。从叶缘侵染时叶片病斑呈“V”字形,有轮纹,初期灰色霉层不明显,后期产生少量灰色霉层。

3.4 茎部感染症状

黄瓜茎部感染灰霉病主要发生在茎节上,病部表面灰白色,密生灰霉,当病斑绕茎一圈后,茎蔓折断,其上部萎蔫,整株枯死。

4 温室黄瓜灰霉病生态防治

4.1 选择品种

选择耐低温、叶片大小中等、抗病性强的优良品种。

4.2 土壤管理

高温闷棚。在温室黄瓜定植前10~15 d,于棚内喷洒质量分数86.2%氧化亚铜1 200 倍液后,选择连续5~7 d 的晴朗天气严闭温室,使棚内中午前后的气温高达60℃~70℃,然后通风降温至25℃~30℃时起垄定植;深翻20 cm 以上,把土表的灰霉病菌核、遗留的黄瓜植株病残体都翻进土壤底层,能有效减少第二年的初侵染源。

4.3 加强棚室管理

及时摘除病叶、病花、病果及黄叶,带至棚室外烧掉或深埋,减少传染源;黄瓜雌花开花当天采用200 倍适乐时进行蘸花,可以有效降低灰霉病菌的侵染;并结合黄瓜植株的长势,将茎蔓底部位置已经发黄的老叶子及时摘除,增加透光和通风,可以有效防止或减轻灰霉病的传播。

4.4 采用高畦覆地膜加滴灌栽培法

入冬后,适当控制浇水,减少棚顶及叶面结露和叶缘吐水,降低棚内湿度;适时晚通风,提高棚温至33℃,减弱灰霉病流行;采用高畦覆地膜加滴灌栽培法,畦高15~18 cm,上畦面50~60 cm,减少浇水量,提高低温,培育壮苗,提高黄瓜苗的抗病性。

5 化学防治

由于天气原因,造成温室的黄瓜灰霉病流行时,可进行化学防治,采用烟雾法、粉尘法和喷雾法。

5.1 烟雾法

用10%速克灵烟剂0.2~0.25 kg/0.067 hm2或45%百菌清烟剂0.25 kg/0.067 hm2,于夜间关闭风口后熏烟防治。

5.2 粉尘法

于傍晚覆盖保温被前喷洒质量分数为10%灭克粉尘剂1 000 kg/0.067 hm2或12%杀菌灵粉尘剂1 kg/0.067 hm2。

5.3 喷雾法

于晴天下午喷质量分数50%啶酰菌胺(凯泽)1 500 倍液或42.4%氟吡菌酰胺(健达)1 000 倍液隔7~10 d 喷1 次,交替使用,连续2~3 次即可。

6 结论

在黄瓜的种植过程中,灰霉病是温室生产的主要病害,若不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治措施,会大大降低黄瓜的产量和质量。为此,要积极采用生态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措施,有效预防黄瓜灰霉病。

猜你喜欢

病果病叶灰霉病
乌柑是柑橘新品种吗?
‘翠香’猕猴桃黑头病常温贮藏期间生理特性研究
番茄灰霉病巧防治
本是同根生
番茄灰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如何防治草莓灰霉病
腊叶
腊叶
7种杀菌剂对葡萄灰霉病的室内抑菌活性测定
及早“埋葬”小麦条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