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葵套种葫芦模式的栽培农艺技术研究
2020-12-15蔺瑞娥
蔺瑞娥
(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农牧局,内蒙古自治区 准格尔 010300)
作物套种是指在前一季农作物生长的中后期,在株行间或其他空余土地上播种或移栽后一季农作物的新型农业生产模式[1]。套种具有一定的科学性,需要根据作物生长特点、外形特点、生长环境以及土地地势地貌等因素来综合考虑选择套种作物,可以科学利用若干种作物的特点进行互补,但是倘若选择不当,则会给2 种或多种作物生产品质与产量带来巨大的影响。目前,研究较为成熟的套种模式有玉米套种小麦、杉木套种山苍子、小麦套种花生等[2]。食葵套种葫芦是一种全新的套种模式,因此,研究高效的食葵—葫芦套种栽培技术是保证套种成功、提高两者产量与经济效应的重要途经,是加速推进葫芦—食葵套种模式应用的有效手段。
1 种植前管理
1.1 品种选择
种子品种的选择是保证套种效率的关键,在选择种子时要结合种植地土壤条件、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等重要因素,充分考虑生长后品种高低引起的高度差以及养分竞争等问题,选择适应当地种植的品种,选择商品价值高、产量高、抗病性强的优势品种。如在选择葫芦时可以考虑目前具有较高商业价值的希望9 号、瑞丰8 号、新瑞丰9 号等品种。食葵应当选择具有较高抗病性能的品种,如SH361、SH363、JK601 等[1]。
1.2 种子处理
在播种或者催芽前,应事先对种子进行处理:一要晒种,气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将购买的葫芦和食葵种子在阳光下连续晾晒2~3 d。此步骤可降低种子的自由水含量以保证干燥度,提高种子的吸水能力,且紫外线还可充分杀灭种子表面的致病菌,对预防苗期疾病有着重要意义。二要拌种并种子消毒,在晾晒结束后,将不符合标准的瘪种、残缺种或病虫害种去除。后用吡虫啉与百菌清或多菌灵等药剂对种子进行拌种处理,防止苗期病虫害的发生。
1.3 土壤处理
套种模式对土壤与地形有一定的要求。理论上讲,该技术较适用于地势高、排水与灌溉系统好及土质疏松的土地。前茬作物最好以禾本科为主,轮作5 年以上。第一年可对土壤进行深挖深翻以保证土壤松动完全。松土后可施用完全腐熟的有机肥作为底肥。在铺放地膜时可再施用磷酸二铵与硝酸钾并撒入噁霉灵等广谱性土壤杀菌剂,并在膜下放入滴带。
1.4 种植密度与规格
葫芦与食葵的种植密度、间隔方式必须严格控制。可采用统一的大小行覆膜种植模式进行葫芦与食葵的套种。通常情况下,大行距设置90~100 cm,小行距设置40~50 cm。种植模式有以下2 种:第一,两行膜葫芦两行膜食葵的间隔种植模式,葫芦的株间距控制在39.6~46.2 cm,0.067 hm2种植密度控制在1 200~1 300 株。食葵的株距控制在33~36 cm,种植密度控制在1 400 株/0.067 hm2。第二,3 行膜葫芦2 行膜食葵间隔种植模式,葫芦的株间距控制在39.6 cm,种植密度控制在1 500~1 600 株/0.067 hm2。食葵的株距控制在36 cm,种植密度控制在1 100~1 200 株/0.067 hm2。
1.5 种植时间与方法
应该根据各种气候条件来选取合适的种植时间。通常情况下,葫芦应在4 月底—5 月初进行播种。而食葵在6 月上旬—中旬播种。根据当地地势并结合天气情况选择播种方法,可采用人工播种或者机械播种。同时,根据2 种作物生长高度的情况,要提前计算出两者的间距,以免作物之间发生养分上的竞争,导致作物产量受到影响。可以在每个种植穴放入葫芦种子1~2 粒,食葵种子2~3 粒,播种穴深度应该保持在2~3 cm 为宜。另外,在播种前半个月应当充分除草,将土壤或土壤周围杂草清除干净。
2 田间管理
2.1 出苗前与出苗后管理
在播种后利用滴灌系统进行土壤浸水,然后利用人工在土壤表面浇水,以保证种子发芽所需的湿度。在种子发芽后,每隔10 d 用滴灌系统浇水一次,待到所有种子出苗后进行定苗,将病苗、小苗、弱苗等生长趋势较缓慢的劣势种苗剔除,并补撒种子或可在播种的同时在另一块地培育一定种苗用于补苗,保证种苗处于同一生长趋势且均保持旺盛的生长力。并在定苗完成后喷施低浓度的杀虫与抗菌剂,防止苗期病虫害发生而影响种苗生长。施用的杀虫与抗菌剂要注意轮换施用,防止耐药性的产生[3]。
出苗后需要注意打孔防风,以防高温灼伤种苗。可以在播种一周后进行放风,放风管理会影响到套种成败,管理不当就会导致种苗受冻。操作就是在种苗出土后,使用直径为0.5 cm 的木棍,在种苗上打孔,打孔时间可以定在每天下午的3 点之后,打孔的直径要跟随外界气温的变化进行正比的变化。之后将地膜压下封口,露苗在膜外面,放苗的时间也要进行严格控制,要在下午3 点之后。
2.2 灌溉与施肥管理
植物在生长期需要充足的水分与养分供其生长发育。这时需根据当地局部气候进行灌溉,若当地持续干旱或者久不下雨,可3~5 d 用滴灌带进行灌溉;若当地持续下雨或者出现绵雨等现象,应该注意及时排水防止根部病害或者长期雨水浸泡导致烂根等现象。若天气较为平稳以阴天为主,应当适当给水,每10 d 滴灌带浇水1 次。进入生长期后,要注意补充氮肥,可在生长期补充一定的尿素加强植物的生长趋势。在坐果后可以补充适当钾肥和钙肥促进花果生长。
2.3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是影响植物生长与品质最主要的因素。因此,在植物生长期进行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是提高与保证作物质量的关键。葫芦在生长期易感白粉病,可根据往年发病时间在发病前使用四氟醚唑进行喷施防治病害发生,在发病初期可用四氟醚唑+ 硫悬浮剂进行治疗。食葵的主要病害为菌核病,此病害具有瞬发性与爆发性的特点,因此,在发病前应当做好防治工作,可采用波尔多液进行预防,在发病初期可使用菌核净进行喷施[4]。
2.4 收获方法
葫芦与食葵的收获时间间隔较长。通常,在9 月初时葫芦开始成熟,为提高葫芦产量,完全利用葫芦藤蔓营养,可待葫芦藤蔓枯死后30 d 后再采收葫芦,保证藤蔓剩余养分被葫芦全部吸收,此步骤可增产10%。到10 月初食葵大面积成熟,可待到食葵中上部叶片枯黄、花盘背面变为黄褐色时对食葵进行采收。食葵采收后及时的晾晒或烘烤。
3 结束语
目前,关于葫芦与食葵套种的模式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许多套种栽培技术还不够成熟。因此,建议在对葫芦和食葵套种时要注意品种选择、耕植地的选择,把握好套种行距间距,积极防治病虫害,努力通过套种的模式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时,通过提高葫芦与食葵的产量与品质,提升区域农作物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