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旱作红薯集成技术
2020-12-15贾惠民
贾惠民
(榆次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山西 晋中 030600)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红薯作为世界卫生组织评选的六大健康食品之一,其营养保健功能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顺应市场需求,榆次区根据本地地理环境和红薯品种生产特性,对有机旱作红薯集成技术进行了一些试验和探索,初步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有机旱作红薯集成技术。
1 产地选择
红薯种植应选择在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的田块,生产田地应避开公路主干线,产地区域及上风向没有对产地环境构成的污染源,需具有良好农业生态环境的地区,排水方便、土层深厚、土壤结构疏松,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性能好、pH 值为6.0~7.5 的沙壤土或壤土地块种植。
榆次有机旱作红薯示范区光热资源丰富,无霜期135~145 d,有效积温(≥10℃)2 640℃~3 240℃,年日照时数2 700 h,比平川区年日照时数多200 h,红薯在薯块膨大时期昼夜温差较大,可差15℃,年降水量483 mm,主要集中在7月—9 月,且雨热同季,排水方便,特别有利于红薯光合作用
和干物质的形成。
2 种苗选择
红薯种苗必须采用优质脱毒种苗,即利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技术获得的种苗,经检测不带红薯病毒的脱毒试管苗,经脱毒种薯繁育体系进行扩繁各级种苗。目前榆次区主栽品种为淀粉型、鲜食型及保健型。其中70%为淀粉型,淀粉型品种以商薯19、济薯25 为主;鲜食型品种以龙薯9 号、苏薯32、烟薯25、红瑶为主,保健型品种以徐薯18、紫薯为主。
商薯19(加工型):河南省商丘市农林科学院育成。特征:紫红皮白肉,中短蔓,薯形长纺锤,萌芽性、贮藏性好,结薯早而集中,稳产、高淀粉。高抗根腐病,抗茎线虫病。2017 年,商丘综合试验站,春薯单产4 712 kg/0.067 hm2。夏薯干物率29.4%、淀粉率21%以上,淀粉白度高。
龙薯9 号(烘烤类):福建省龙岩市农科所育成。形态特征:薯块纺锤形,薯皮红色,薯肉桔红、桔黄或淡红色(因土质不同表现薯色稍有不同)。大中薯率高,结薯集中,薯块大小较均匀整齐,口味甜糯,薯块耐贮藏性中等。高抗蔓割病,高抗甘薯瘟病Ⅰ群。薯块晒干率22%,出粉率10%,食味软、较甜。龙薯9 号属短蔓高产优质品种,一般0.067 hm2产量4 000 kg,丰产性特好。具有结薯特早的性能,比同期栽培的甘薯可提前15 d 上。耐旱、耐涝、耐瘠薄,耐寒性较强,适应性广。
徐薯18:江苏省徐州地区农科所选育。该品种结薯早、膨大快,耐旱、耐湿,高抗根腐病,耐贮藏。薯块长纺锤形,紫红色皮白肉,部分带紫晕。结薯早、膨大快。薯块烘干率28.1%,适于切干及加工淀粉用。每0.067 hm2产量为2 500~3 500 kg,栽插密度3 300~3 800 株/0.067 hm2。
烟薯25(爆筋红薯):山东省烟台市农科院育成。特征:红皮桔红肉,中长蔓,薯形纺锤形。结薯集中整齐,单株结薯5个,大中薯率较高,积水地块容易出现爆筋现象。抗病性:抗根腐病和黑斑病。2010 年—2011 年国家区试结果:宝鸡、济宁、石家庄试点平均鲜薯单产2 382 kg/0.067 hm2,商品薯率达70%。烤食型薯,口感甜、软、香。
红瑶:日本引进,鲜食型。特性:红皮黄肉叶片心形,叶脉绿色,脉基紫色,叶柄绿色,薯块纺锤形。结薯特征:结薯集中,单株结薯数6 个。抗蔓割病,高感黑斑病。优点:早熟性好,品质优。2006 年浙江省农科院早熟组评比试验,平均单产鲜薯2 061.4 kg/0.067 hm2。食用方法:蒸或熬粥,粉糯、香甜、细腻,有板栗香味。
2019 年在榆次区什贴镇桥头村示范推广的0.268 hm2有机旱作红薯集成技术示范园,主要试验示范了烟薯25、龙薯9 号、商薯19、哈蜜薯、红瑶蜜薯等5 个新品种。主推技术为脱毒红薯栽培技术、机械起垄高垄覆膜种植技术、富硒种植技术、有机种植技术和水肥一体化技术等绿色高产高质高效集成技术。
3 整地
3.1 深耕地
红薯有80%的根分布在30 cm 以内的土层,深耕有利于薯块成型及膨大。作业时,深耕25 cm 或旋耕,有利于土壤疏松,薯块膨大,提高产量。
3.2 高起
大垄土壤透气性强、光照条件好、便于防涝排水。单垄种植:垄宽30~35 cm,垄高30 cm,用小型手扶车带单垄起垄机起垄。双垄种植,垄宽70~80 cm,垄高30 cm 以上,用拖拉机带旋耕起垄机一次性完成耕地起垄。榆次区采用的机械起垄高垄覆膜种植技术主要是这种方式。
4 施肥
随起垄每0.067 hm2施用经过高温发酵腐熟红薯专用有机肥250 kg、硫酸钾10 kg。施肥原则: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追肥以前期为主、后期为辅。
5 田间栽植
5.1 时间
地膜覆盖栽培在4 月下旬,露地栽秧一般在5 月中旬(防止每年5 月10 号倒春寒)。
5.2 栽植密度
栽植密度为淀粉型4 000 株/0.067 hm2,鲜食型4 500 株/0.067 hm2。
5.3 栽法
平栽法,有利于薯苗成活率,减少空株现象,产量、商品率有显著提高。
6 田间管理
前期保持土壤湿度均匀,查苗补栽、早中耕除草、适时控旺。中期防旱排涝,提秧控旺,及时追肥,病虫害防治。后期防早衰,控促结合,及时防治病虫害。
7 病虫害的防治
坚持以农业防治为主,结合物理与生物防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保证红薯产品质量达到有机标准。
7.1 农业防治
7.1.1 健薯健苗
对种植红薯两年以上的地块,实行轮作倒茬,针对主要病虫控制对象,净肥、净水,严格管理,促进红薯植株健康生长,抑制病虫害的发生。
7.1.2 深耕除草
深秋初冬及早进行深耕翻地,以熟化土壤、杀灭病菌、消灭越冬虫卵,减少病害基数。
7.1.3 及时处理病薯病株
对田间病株及时清除,在贮藏、育苗时发现病薯病株残体及时深埋。
7.2 物理与生物防治
7.2.1 悬挂诱虫灯
从红薯定植缓苗后开始,每0.067 hm2地悬挂1 盏功率20 W、诱集光源振频320~680 nm 的振频式诱虫灯,诱杀蝼蛄、红薯天蛾、斜纹夜蛾等效果突出。安装诱虫灯的高度以高于红薯植株50 cm 为宜。
7.2.2 使用生物杀虫剂
防治甘薯茎线虫病:用质量分数为8%的阿维菌素乳油3 000~5 000 倍液灌根(400~500 mL/ 株);防治食叶虫和地下虫:利用38%苦参碱乳油300~500 倍液喷施或灌根;防治蛴螬等:利用2%白僵菌粉,用量2 kg/0.067 hm2,起垄前撒施或栽植时穴施,施后封土,严防日晒。
7.3 高效低毒化学农药防治
7.3.1 栽秧期
每0.067 hm2用质量分数30%辛硫磷微胶囊悬浮剂1~1.5 kg,使用前先摇匀。按照1∶5 药水比例搅匀,把红薯苗根部浸泡在药水中3~5 min,取出沥干栽插。
7.3.2 苗期
预防蔓枯病、根腐病、黑斑病、紫纹羽病等病害,可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恶霉灵或萎菌净。
8 采收与储藏
当地气温降至12℃~15℃开始收获,为避免红薯冻害出现,贮藏鲜薯与种薯一般在“霜降”前收获完毕。食用型红薯根据品种特性及用途,在“能产生最大效益”期间收获,收获早晚与红薯耐贮性、出干率、出粉率,以及口感、商品品质有密切的关系。收获时轻刨轻收,轻运轻放,减少损失率。一般淀粉型红薯用机械收获,食用型红薯还保留传统手工收获或用小型收获机收获,应注意防冻、防雨,边收边贮,不易地里过夜。红薯收获入窖前,应先晾数日,入窖前喷多菌灵灭菌,控制窖内温湿度。红薯贮藏应注意:入窖后20~30 d,通风、散湿、降温为主,待库温保持在12℃~14℃时,可封窖做好越冬防寒准备工作。前期过后至立春,以防寒为中心,力求不低于10℃,保持12℃~14℃为宜,做好防寒保湿工作。立春至出窖,以稳定窖温、适当通风换气为主,使窖温保持在11℃~13℃。
9 结语
红薯有机旱作集成技术,集优质品种、增施有机肥、机械起垄覆膜和滴灌式水肥一体化等集成技术于一体,既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又节约了水源,省时、省工,大大减少种植成本和人工成本;施用有机肥和生物菌肥,在为红薯提供充足养分的同时,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肥料利用率,改善红薯品质,提高红薯产量,提升了单位土地收益,是一项农民增收致富的集成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