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吕梁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20-12-15凌,柳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0年9期
关键词:吕梁市设施蔬菜

孙 凌,柳 婧

(1.吕梁市农业农村局,山西 吕梁 033000;2.吕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山西 吕梁 033000)

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是仅次于粮食的重要副食品。蔬菜尤其是设施蔬菜产业对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和保障城乡“菜篮子”供给有着重要意义。

1 吕梁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吕梁市从2008 年开始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市政府连年将设施蔬菜纳入全年重要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全面落实“菜篮子工程”县市区长负责制,制定出台了优惠扶持政策。2013 年,市委、市政府立足吕梁农业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提出并组织实施了“8+2”农业产业化振兴计划,市、县两级高度重视、强力推进,在发展模式、发展机制、政策保障、科技创新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全市蔬菜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1.1 种植面积和产量稳定发展

据统计,吕梁市常年蔬菜播种面积1.45×104hm2,蔬菜总产量53.4×104t、年产值10.21×108元,农民人均收入290元。全市露地蔬菜面积小、产量低,菜田面积零星分散,万亩(666.67 hm2)以上的有临县、孝义、文水、汾阳、兴县、柳林6个县(市),蔬菜生产的集约化、规模化程度较低。全市现有以日光温室、大棚为主的设施蔬菜0.2×104hm2,其中日光温室0.11×104hm2、大棚面积0.09×104hm2,主要分布在交城、孝义、文水、汾阳、临县、离石、中阳等7 个县(市、区),年生产反季节蔬菜17×104t,占全市蔬菜总产量的31.84%。设施蔬菜的发展,促进了反季节蔬菜的生产,淡季蔬菜品种和数量不断增加,冬春淡季自给率由2007 年的14%提高到目前的40%以上。

1.2 栽培技术和模式不断创新

吕梁市蔬菜种植历史悠久,农民群众和农技人员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近年来,通过不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重点推广了设施栽培、集约化育苗、标准化生产等现代蔬菜新技术。特别是蔬菜育苗场建设,促进了集约化育苗技术的推广应用,共建成集约化育苗中心13 个,面积3×104m2,年育苗超过2 500×104株,设施蔬菜集约化育苗推广率达40%以上。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到户率达到80%以上。

1.3 标准化水平逐步提升

吕梁市以蔬菜标准园创建为契机,加快规模化、标准化示范园区和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修订和完善了15 个露地蔬菜、6 个设施蔬菜生产技术规程。现已建成2 hm2以上的蔬菜园区110 个,培育和创建部级标准园区6 个、省级标准园区12 个,建立蔬菜专业合作社68 个。市、县两级检验检测机构定期开展蔬菜农残检测,并配合国家农业农村部、省农业农村厅开展蔬菜质量安全抽检工作,蔬菜产品检测合格率达97%以上。

1.4 蔬菜效益和收入明显提高

根据对全市蔬菜生产效益调查,日光温室生产效益最好,平均0.067 hm2收入2×104~3×104元,最高可达5×104元;大、中、小拱棚和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基本配套,种植效益较为稳定,大棚平均纯收入6 000~8 000 元/0.067 hm2,中小拱棚5 000~6 000 元/0.067 hm2;露地蔬菜平均纯收入1 000~2 000 元/0.067 hm2。

1.5 产业链条和营销体系不断延伸

吕梁市通过农业龙头企业和营销能人开发蔬菜生产,引导企业、营销大户连农户、建基地,发展冷链物流和订单生产,实现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建成18 个蔬菜冷鲜贮存库,年贮存能力0.3×104t。引进和培育蔬菜加工营销企业5个,年加工蔬菜0.205×104t。注册蔬菜商标3 个,创建蔬菜地理标志产品1 个,“三品”认证62 个,实现以加工增值,以加工促销售,有效提高了蔬菜的经济效益。

2 存在的问题

2.1 激励机制缺失

在扶持农业产业发展的同时,忽视了对蔬菜生产的保护和激励,突出表现在各级政府资金投入不足,对蔬菜生产的科技培训推广、市场流通、设施建设等发展缺乏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直接影响了蔬菜产业快速发展。

2.2 城镇、工业建设占用菜地

吕梁市地处晋西黄土高原,随着城市开发、工业企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相当多的菜地和棚室园区改变为建设用地,大量菜田由城郊向山区转移,蔬菜生产受水利、气候、耕地等条件制约,新建菜田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蔬菜种植面积不断减少。

2.3 生产技术和市场营销滞后

蔬菜生产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较高技术水平。近年来,吕梁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多数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留守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现象严重,懂技术、会管理的菜农很少,蔬菜生产新技术应用滞后,仍属粗放型生产;蔬菜市场营销体系不健全,冷链物流发展慢,突出表现在生产经营主体多而分散,冷鲜贮存库偏少;蔬菜组织化程度不高,规模偏小、数量偏少。蔬菜精深加工企业规模有限,没有自己的销售窗口和销售队伍,蔬菜市场竞争力不强,大部分仍停留于一般的购销关系和松散的联合层面。加之蔬菜产销走向市场化,道路交通快速发展,外进低成本菜大量涌入,市场价格受外进菜冲击大,影响了蔬菜生产规模扩大。

2.4 产业抵御风险能力差

种植管理、价格波动、设施条件和自然灾害等多种风险并存,影响着蔬菜产业持续发展,特别是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一是结构设计不科学。2012 年全市下达了0.13×104hm2的建设任务,部分县市为了尽快完成任务,不顾当地气候环境条件,一味照搬山东模式,导致温室保温性能差,冬季生产受到严重影响。二是设施维护费用高。2010 年以来新建的日光温室,经过多年使用,设施陈旧老化,墙体需要维修,棚膜棉被需要更换,不少农户已负债经营,无力投入进行再生产。三是蔬菜生产受自然气候影响较大。近些年,干旱、阴雨、雾霾、降雪、冻害和大风等极端天气多有发生,菜农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有限。

2.5 经营体制弊病多

调查中发现,全市多数蔬菜园区或合作社实行雇工经营,即种子、肥料、农膜、水电及设施的更换全部由公司(合作社或大户)负责投入,农民只负责生产管理。由于经营管理体制不科学,农民像上班族一样按时上下班,缺乏主人公意识,生产被动管理,技术不到位,没有很好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导致园区连年亏损,入不敷出。

3 “十四五”期间蔬菜产业发展思路

3.1 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楼阳生书记在吕梁调研脱贫攻坚讲话精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六新”要求和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的总体思路和要求,培育蔬菜产业新业态,大力推进蔬菜产业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坚持市场导向、效益优先原则,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理念,以扩规模、提质量、促增收为目标,不断提高蔬菜供给和保障能力,努力把蔬菜产业建设成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产业。

3.2 发展目标

“十四五”期间,全市蔬菜生产围绕实现布局合理、总量满足需求、品种更为丰富、自给率提高,力争到2025 年菜田保有量1.33×104hm2,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67×104hm2,蔬菜产量70×104t,其中以温室、大棚为主的设施蔬菜面积0.23×104hm2,产量20×104t。自产鲜菜充足供应期6 个月以上,冬春淡季蔬菜自给率提高到50%以上,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可靠。蔬菜流通渠道顺畅,储存能力提高,交易市场活跃,批发覆盖面广,零售方便快捷,农民蔬菜种植收入达到400元以上。

3.3 建设内容

3.3.1 建立露地蔬菜基地1.2×104hm2

规划建设足够的菜田是保障市场供给的重要基础。以离石、临县、方山为核心,规划建设0.33×104hm2保障吕梁市区蔬菜供应基地;以平川4 县为核心,建设0.33×104hm2辐射太原及周边城市商品蔬菜基地;以保障各县市区城镇蔬菜供应为核心,建设本地城区蔬菜供应基地0.33×104hm2。在稳定发展大路菜的基础上,积极发展露地特色蔬菜0.2×104hm2,重点抓好以汾阳、文水、孝义、方山为主的长山药、山樱椒、芦笋、西兰花生产,以孝义、柳林、石楼、岚县为主的大蒜、大葱生产,以方山、临县、交城为主的秋西葫芦、大白菜、秋豆角生产。

3.3.2 稳定发展设施蔬菜0.23×104hm2

在设施蔬菜发展上,鼓励围绕设施农业发展新业态,拓展农业新功能,重点实施“三个一批”工程。

一是新建一批。按照规划科学、布局优化、环境友好、利用高效、要素集聚的发展原则,应用性价比高的新材料、新装备,稳步发展333.33 hm2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

二是改造一批。按照高产高效、集约节约的原则,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新技术普及率,支持改造666.67 hm2设施陈旧、结构不合理、保温蓄热性能差、承载能力低、土地利用率低和存在安全隐患的老旧日光温室,提高设施农业生产能力。

三是提升一批。按照综合配套提高生产能力的原则,提升标准化、轻简化生产水平,支持333.33 hm2老旧生产区配备完善提升基础设施,建成旱能灌、涝能排、通行便利、抗灾能力较强的生产基地。

3.3.3 加强蔬菜育苗场建设

在蔬菜主产区,支持建设蔬菜集约化育苗场,特别要对现已建成但未投入使用的育苗场加大投资力度、改善设施条件,形成设施设备齐全、生产技术先进、质量管理规范,具备周年生产能力的优质种苗生产基地,确保实现就近就地供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苗质量,实现蔬菜集约化供苗率达到80%以上。

3.3.4 加强冷链物流体系建设

加强蔬菜产地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支持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在农村建设产后预冷、贮藏保鲜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新建预冷库、冷藏库5×104m3,提升产品质量和商品性,降低产后损耗,为蔬菜产业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3.3.5 加快建设“一村一品”专业村

要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着力推进“一村一品”蔬菜专业村建设,力争“十四五”期间建成50 个蔬菜专业村。要加强专业村的市场定位、品种选择和种植模式指导,发挥科技示范户的带动作用。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菜农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多种形式培育蔬菜种植大户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规模经营主体,促使蔬菜规模经营,逐步形成“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产业格局。

3.4 发展对策与建议

3.4.1 保持稳定连续的扶持政策

一项产业的发展,政府没有3~5 年的持续支持,是不能巩固和健康发展的。随着农业形势的发展变化,吕梁市蔬菜产业发展的政策也应作出相应调整,首先是应把蔬菜跟其他产业一样对待,纳入财政扶持的范围。其次建议政府协调金融机构,设立设施蔬菜小额贷款,保障菜农的生产性投入。三是加大对“三个一批”工程、集约化育苗、冷链物流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集中时间对现有日光温室分批进行改造升级,提高设施装备水平,以利于这项产业的巩固、发展和壮大。

3.4.2 探索科学合理的经营模式

在现有的生产条件下,选择灵活多样的经营模式是发展设施蔬菜的关键。规模园区提倡推行企业、合作社或大户经营或农户承包经营,农户参加劳动获取报酬,将农户工资与产量挂钩,多劳多得,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中阳县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合作社、农户共同投资的模式,在车鸣峪乡刘家坪村建设千亩(66.67 hm2)设施蔬菜园区。2019 年项目启动,计划新建200 个日光节能温室,每栋温室公司、合作社、农户按比例投资(45.5∶38.5∶16),目前已建成45 栋投入生产。其中,山东中艺永青农业公司主要负责项目建设、技术指导、产品销售;故乡美合作社主要负责组织农户种植;兑现年底分红农户只负责种植,采收蔬菜全部上交。公司租赁土地15 年,8 年内温室所有权70%归企业,30%归农户。8 年后公司70%的产权主归政府处置。

3.4.3 培养较高水平的人才队伍

一要建立完善蔬菜技术推广体系。市、县两级都要建立蔬菜推广机构,要求蔬菜重点县的编制在8~10 人,一般县不得少于3 人,并切实解决好工作经费、交通工具和设施设备,提高装备水平和工作效率。二要成立市、县蔬菜技术专家组。依托农业科研院所,聘请有关专家和当地技术人员,组成设施蔬菜专家组,重点解决蔬菜生产中的重大技术问题,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新模式的引进推广。三要强化科技培训指导。由政府出资聘请一部分外地技术专家,多形式培训指导市内技术骨干,逐级带动本地技术力量,提升管理技术水平。

3.4.4 完善龙头带动的市场体系

一是加强蔬菜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社区菜市场等场所建设与管理,形成以批发市场为龙头、农贸市场为骨干、社区市场为基础的蔬菜流通市场体系。支持大型连锁超市、学校、企业与蔬菜专业合作社“农超、农校、农企”对接,减少中间环节。二是鼓励和支持蔬菜园区和流通企业建设具有产地冷藏保鲜功能的产地交易市场。三是培育和发展蔬菜联合社,多个合作社联合起来,产销信息共享,共同预测市场,丰富蔬菜产品类型,扩大生产规模,增强综合竞争能力,实现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如孝义市力农蔬菜合作社,联合蓬盛、森明、宇丰等园区或合作社,实行“八统一、一分散”管理,抱团开辟广东的销售市场。

3.4.5 建立抵御风险的保障机制

一是应将设施蔬菜生产纳入保险范围,加大政府保险补贴力度,提高农民参保意识和积极性。二是县、乡两级应储备一定数量的设施蔬菜抗灾物资,市、县财政可予以适当补贴。三是建立蔬菜风险基金,在蔬菜价格波动较大时,通过补助具备加工、贮藏能力的蔬菜企业,以此保证蔬菜价格的相对稳定和菜农的收益。

3.4.6 实施提质增效的品牌战略

一是实施品牌战略。大力推广有机、绿色和无公害生产技术,打造蔬菜区域品牌,扩大影响,提高市场竞争力和产业整体水平。二是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产品认证。对设施蔬菜产品在上市前进行分捡、净化、包装,改善产品外观质量,做到大小整齐,色泽一致,清洁卫生。通过品牌商标、安全检测标志,提升蔬菜产品形象。三是加强产地管理。建立和完善设施蔬菜产前、产中、产后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加强蔬菜质量检验监测,保证上市蔬菜质量安全。

猜你喜欢

吕梁市设施蔬菜
吕梁市2022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乡村文明新风尚——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移风易俗新事多
轻简小农机解决设施蔬菜大问题
民生设施非“摆设”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奇怪的蔬菜
蔬菜
吕梁市:召开第一届特约监察员聘请会议
王拥军深入吕梁市调研扶贫领域监督执纪工作
蔬菜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