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庆农业示范区建设路径探索与分析

2020-12-15赵晋军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0年9期
关键词:现代农业园区农业

赵晋军

(榆次区张庆乡农业技术推广站,山西 晋中 030622)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传统农业面临巨大冲击,发展现代农业刻不容缓。作为农业大省,山西省启建祁县、太谷、平遥现代农业示范园不仅能有效整合资源、项目优势,集成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而且对于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放大示范效应、改变农民观念、助力结构调整、提升产升级、推进农业增效、促进农民增收起到不可替代的桥梁作用。

1 主要做法

2015 年以来,张庆乡围绕“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建设了张庆等8 个奶牛养殖园、郝村武等6 个生猪养殖园和演武、西长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现代农业示范园的建设促进了农业从扩规模向提质量转变,从以生产为主向兼顾经营转变,各种新型生产力、生产关系要素成果转化能力的提高有效破解了现代农业转型的坚冰。

1.1 组织体系是现代农业的神经系统,发挥着主体作用

在组织体系建设上,张庆乡重视发挥由主体及客体,正向推动、逆向拉动多方位作用,跳出农业抓农业,成效显著。

1.1.1 建专业合作组织,带产业发展

2015 年以来,张庆乡已注册专业合作社166 个,并作为经营实体,都设有生产基地,以“市场+ 农户”、“基地+ 农户” 等多种形式,为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搭建桥梁。晋阳奶牛合作社就是通过终端市场规范倒逼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养殖,实现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规模扩张、产业规范,有效缓解了各种不利因素对奶牛养殖形成的市场冲击。

1.1.2 建培训教育体系,带素质提高

张庆乡在以演武、西长寿园区为主的科技示范高地强化辐射,将做低端、快速传导作为实现社会价值的重要手段。

一是加强硬件建设。①设立新品种试验推广大棚。温室园区设了一个试点棚由瑞克斯旺公司开展对比试验;设两个推广棚整合基地良种、良技、良机资源应用;②建设新技术教育示范基地。计划在交易区投资50×104元,建展示厅、电教室、庄稼医院,建成农业科普服务总站,向21 个村形成对外辐射和业务联系;③扩大新装备辐射覆盖面积。近两年,张庆乡以园区为中心向外辐射,打造出郝演路经济走廊。目前,全乡有150 多户报名建温室,108 户报温室改造。下半年,郝演路一线温室区还将承接园区“三新”示范,完成3.33 hm2自动温控设备,20 hm2杀虫灯、微滴灌、营养模块、温室穴盘等技术应用。

二是强化网络建设。①培育骨干。演武、西长寿温室基地配备13 名技术指导员免费提供咨询,对100 多名入园户进行了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吸收有技术职称的53 位农民组成专业合作社,形成科技骨干;②加强传导。为应对农业科技供不应求的矛盾,基地又采取了技术骨干与农户户联户、人联人的帮扶形式,提供技术服务,共受理咨询6 000 余宗;③组织培训。基地还邀请对口专家进行培训,组织土专家现身说法。一年来,邀请蔬菜中心、省农科院等多家院所专家,就水肥一体化等40 多项技术开展300 多场培训,受益人数3×104人(次)以上。

1.1.3 建科技示范平台,带高端辐射

园区先后与省农科院等十几家科研院所、经营实体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建起以创新为核心的本土原发性科研基地:在种植领域,与省农科院开发新品种对比试验,2019年试验26 个品种,优选14 个。2020 年与先正达公司、荷兰瑞克斯旺公司深化合作,试验20 个番茄、彩椒新品种,并在大张义设11.3 hm2的玉米试验基地。在养殖领域,与山西农大合作引入农业农村部“948”项目,规划建设4 hm2羊驼养殖实验基地,项目正在建设中。在基建领域,与省水科所联合开发“863”项目,两年引进澳洲进口微气象站,完成微、滴、喷灌设施覆盖、水肥一体化建设、低压管道铺设和日光温室建设,实现了智能化灌溉。在产业开发领域,宏艺绿化公司与省农科院联手研究百香果系列食品、板蓝根芽菜栽培繁育和桑叶保健茶加工技术;与省农科院白色农业研究中心开发赤眼蜂繁育技术、活性有机肥加工技术。并计划通过“基地+ 农户”的形式带动板蓝根芽菜生产,解决用地后,即可投入生产。

1.1.4 建市场销售网络,带标准生产

终端带动包括2 种形式:以园区交易区建设牵头的销售带动和以花卉园区为示范的企业带动。2 种形式都是通过“基地+ 市场+ 农户”的模式,上连市场,下带农户,以“强制准入” 的门槛,按市场要求规范标准化生产流程,提高产品质量。

1.2 运行机制是现代农业的循环系统,发挥着动力作用

1.2.1 丰富投入机制,推进工程建设,解决资金问题

由于农民对现代农业没有充分的认识、建设没有足够的资金,套用相关项目难、联系科研院所难,因此,多渠道投入是现代农业示范的特点之一。一是政府主导模式:张庆乡采取政府主导、项目支撑、村委实施、个户参与的办法建设演武、西长寿科技示范园区,园区不仅实现了与省农科院、省水科所、先正达、瑞克斯旺等十多家科研院联合,而且通过整合“863”“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广”等涉农项目,取得各级资金支持,一年完成投资500×104元以上,解决了群众中存在的因循守旧不想干,缺乏资金不能干的问题。二是合作组织模式:以合作社牵头的演武、西长寿温室园、晋阳奶牛养殖园等现代农业示范园都是以合作社模式解决了融资、引项等“民想为而不能为”的问题。三是民营自建模式:西长寿花卉苗木区是晋中宏艺绿化公司建成的,该公司虽然是个体企业,但有实践经验和绿化资质,并与省林校等多家院所合作,有能力、有实力支撑园区运作。四是借鸡生蛋模式:农业部“948” 科研项目采取了我方提供土地,对方建设经营的办法,就近辐射的便捷也为农民提供了产业发展渠道和养殖应用技术。

1.2.2 加强引导机制,促进观念转变,解决思想问题

农民的实用心态决定了对现代农业的观望态度,缩短这个认识过程的关键就在于引导。一是政策引导,永康、张庆奶牛养殖园区就是在政策引导下,顺应市场发展的结果。二是资金引导,为了缩短农民对新技术、新装备的认同过程,近年来,各级财政都加大了补贴力度。截至目前,张庆乡通过政策补贴,配套“水肥一体化”温室近百套,架设防虫网3×104m2,新建自动温控设备10 套,配套卷帘机200 台,一批使用便捷、效果明显的技术手段成为农业转型的驱动力。三是项目引导,近年来,张庆乡对现代农业示范项目采取了政府穿针引线,“谁引进、谁经营,谁试验、谁示范,谁推广、谁负责”的办法。演武水果园区、西长寿花卉园区、张庆晋阳奶牛合作社都赢得了政府帮建、项目补贴,不仅提高了农民搞现代农业的积极性,而且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传统农业转型。

1.2.3 调控利益机制,提高运转效能,解决分配问题

张庆乡采取了多元分配机制,在提高产业实力的同时,使主体得实惠,推广有干劲。科研开发模式,突出社会效益,园区高端项目都是由科研院所单位占地联办,张庆乡通过项目迭加引进,资金打捆使用,赋予“863”节水工程、新品种对比试验等项目以公益性;羊驼养殖实验基地项目也在主体赢利的同时,通过试验示范为张庆乡养殖户规避产业重病风险、走出市场低迷另辟了蹊径。示范推广模式,保证农民获利,西长寿温室园区通过合作社管理、项目支持完成公摊领域建设;通过个户投资,完成温室建设、新技术应用、新装备配套,当年产生经济效益120×104元,提高了农民应用科技的积极性,加快了产业转型。现代企业模式,体现多方共赢。晋阳奶牛合作社由大户出资统一调地、统一建设,统一配套。养殖户买牛入园,并与蒙牛结盟,统一销售、统一结算,企业每月按市场价位,根据供奶量,给农户打款;根据牛奶的营养含量指标,由蒙牛支付大户管理费,体现优质优价,入园后,原奶各项指标增长。这种机制达到了企业、大户、养殖户、消费者多效共赢的局面。

2 经验结论

2.1 合理规划,调整战略结构

现代农业是规模农业,必须打破自给自足、小而全的粗放经营,因此,要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对全省、全市、全区的农业资源进行全面评估,提出整体发展战略,各乡镇再根据大盘子,制定各自的发展规划,对现有资源进行立体开发。

2.2 政策倾斜,谋求差异发展

市区各级在自身系统地发展现代农业同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各乡镇的差异性,把“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纳入到自身的发展系统。打造产业链条,补齐缺项环节,主动提供项目、资金、政策支持,为现代农业自选动作制定优惠政策,突出地域特色,激发基层现代农业建设的创造力,形成现代农业本土化特色。

2.3 缺漏补差,完成产业链接

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中国的制造业之所以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就是因为有成形的产业链。而农业也同样,没有空间集聚,就没有农业产业链。所以,张庆近年来不断打造连接种养业的“过腹循环经济”,打造初级产品加工主导的“加工增殖经济”,打造三产融合为主导的“休闲农业经济”为现代农业插上快速增殖的翅膀。

猜你喜欢

现代农业园区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园区的开放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