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研究
2020-12-15何琪黑龙江大学
何琪(黑龙江大学)
■引言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高速发展,网络已经逐渐融入到各个领域中,网络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展示出自身强大的生命力。根据相关数据信息显示,截至2020年8月,我国网络消费者群体占整个网民的比重超过60%,网络购物及线上支付已经成为人们日常购物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网络消费已成为目前最受欢迎的消费模式,网络消费行为也成为网络消费的重要构成部分。
■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概述
马克思曾说过:“从出生之日起,人们每天都在生产之前或生产期间以各种方式消费。”消费主要是通过合理的方式生产出物质资源和精神产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基本需求[1]。消费满足了人们的基本生存和发展状态,满足了人们生活点滴的需求条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国内大学生在进行网络消费过程中个人内在的核心价值观,影响主流意识,导致大学生思想观念和价值观产生偏差。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社会间的物质矛盾发生了显著变化,人们对美好生活状态和生态环境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其在发展的进程中要求人们坚持绿色和谐发展,摈弃为获得经济利益不惜一切代价发展的传统观念[2]。因此,为了幸福美满的生活和绿色自然生态环境,人们需要践行节约型绿色消费模式。
目前,我国部分大学生在网络消费中表现出的行为存在反生态现状,如:象征模式化消费、过度追求奢靡物质消费等,这些行为都将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大学生消费行为异化的现象,从而使得物质资源极度浪费,自然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脚步。因此,对于我国当代大学生而言,其网络消费行为需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绿色财富观为指导,引导大学生养成绿色健康的消费习惯[3]。
■网络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
(一)网络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积极影响
1.培养主体意识,推动大学生个性发展
对于我国目前的大部分高校而言,其在校园管理和文化建设过程中均将相关高层管理人员最为主要责任人,将校园教育默认为是“加工厂”“流水线”,严重的忽视了大学生群体赋予学校的价值,使得大学生在行为管理中的主体性与个性化矛盾日益加剧。因此,高校在改善整个教学环境和氛围过程中,需要充分认识到网络的重要价值,通过网络推动整个学生群体主观意识的大力培养和个性化的综合发展。
除此之外,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求是呈递增趋势:“由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组成的物质性价值需求,向由归属与爱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精神性价值需求过渡。”因此在培养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同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推动大学生个性化发展,促进大学生最高层次需求的实现。
2.扩宽活动范围,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大学阶段是整个人生的重要时期,该时期的学生活力充沛、激情澎湃,对于任何新鲜事物都充分强烈的好奇感,但缺点在于他们的社会区域范围相对较小,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校园度过,与外界社会接触并不密集。但网络的出现完全打破了这种局面,网络消费为大学生提供了新的交际模式,扩宽的大学生的活动范区域范围,增强了学生与外界社交的机会。马克思说过:“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与他存在直接或间接联系的相关人员综合发展。”因此,大学生也会在群体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下,提高整体的综合文化素养。
对于大学生的年轻群体而言,他们可以随时随地的在网络中与爱好、兴趣相投的人相聊甚欢,这样不仅能够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增强自身对其它相关领域知识的了解和认识,实现由碎片模式、精神娱乐化的需求向系统规则化、科学合理化转变,使得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与此同时,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消费进行数据信息资源共享,提高自身的社交能力和应变能力,促进个人的整体发展。
(二)网络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消极影响
1.容易助长大学生不良的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
对于大多数的大学生群体而言,在网络过度或超前消费的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商品均不是生活的必需品,致使自身盲目网络消费,缺乏理性的网络消费价值观,不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商品购买,导致最终为结果付出惨痛的代价。
在大学生进行超前过度消费过程中,主要涉及的是因要满足自己对电子产品、奢侈品的虚荣心,但实际的能力无法负担该笔消费,使他们走向“网贷”的骗局,后期阶段由于许多大学生无法负担“利滚利”的高额利息,从而导致被拉入征信黑名单行列。因此,超出理性预期和还款能力的过度消费模式,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因经济压力对自身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还会在相应范畴内为家庭带来经济负担。学生攀比好胜心理过强、自身抵抗诱惑能力薄弱,遇到各种类型的商品或明星代言产品就盲目跟风,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走在时尚的最前列,殊不知自己已经为今后的生活埋下隐患。
2.弱化大学生对主流意识的认同感
大学生将自身对主流意识的基本认知作为一种时尚的符号和象征,在进行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研究的过程中仅重视理论,忽视了实践的指导能动性,未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将主流意识转换为属于自身的文化精神。同时,由于部分大学生社会阅历较少,潜在的就成为“网络推手”的粉丝,“网络谣言”的传播和助推者,其在进行不良言论传播时仅需要几行文字或图片,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想不到的传播成果,这样流于表面的情绪化数据信息严重的影响着我国当代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因此,在大学生进行网络消费过程中,其将悄无声息地渗透个人内在的核心价值观,影响主流意识,导致大学生思想观念和价值观产生偏差。
■加强网络消费行为教育,促进大学生良好行为养成
(一)把握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教育的原则
大学生良好网络消费行为观念的养成与自我教育密切相关。在网络消费行为教育活动中,需要根据大学生的特征充分尊重其主体地位,使得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在此基础上将网络消费行为的外部社会法律规范条例与内部自觉行为相统一,通过自我评价和整体把控在一定程度上显著的增强网络消费行为教育的有效性。
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教育的指导必须结合具体的相关法律制度条例。大学生的网络消费行为必须在相应政策、法律法规允许的前提条件下有序进行,这样使得网络消费行为在相应的区域范围内具有更好地价值。
(二)丰富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教育的内容
丰富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教育的内容的核心是要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思想教育工作是在大学生群体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模式,需要根据各个高校的实际教育情况充分应用校园内部的文化创新发展平台,有效的扩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文化育人的影响力。
高校需要教育大学生明确自己网络消费行为下的真善美,从假丑恶的事物中学会辨别虚假,认识丑陋,通过校园广播等形式将其充分的融入到生活和学习中。丰富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教育的内容,需要统一消费主义的消极影响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消费理念中的主导作用。要以大学生喜欢的形式生动地展示科学价值观和正确的网络消费行为,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价值,指导大学生有意识地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
(三)构建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四位一体”的网络消费行为教育体系
大学生形成不良消费观的直接原因在于大学生盲目的追风倾向,校园借贷在大学校园中已红遍“半边天”。校园借贷利用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及法律漏洞,使其在校园内发展迅猛。如果不加以指导,其将会给更多的大学生带来“血”的教训。为了有效的避免大学生深陷校园贷款的陷阱,政府应发挥主要作用,针对校园贷款中存在的多种原因和形式,制定有针对性的相关法律条例等规定,限制校园贷款的服务范围,以确保校园贷款的存在不会对大学生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政府和社会应为大学生网络消费创造一个健康积极的环境,坚持以学校教育为主,家庭教育为辅,积极扩大各方面的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教育的有效路径。
■结语
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具有一定的自主性,每个人的消费行为也存在显著的差异性,深入研究大学生的网络消费行为并不是单纯的认识其消费商品的具体金额,而是针对大学阶段的这个特殊时期进行具体分析。通过对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的充分了解,判断他们的网络消费行为是否符合大学生的特质,然后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最佳的建议。在指导大学生正确的认识网络消费行为过程中,不仅需要充分了解大学生自身的特征,而且需要从多角度引导大学生正确消费观。只有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有效的帮助大学生树立真正的网购消费价值观,使他们对自身的网络消费行为认知更加成熟,从而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和谐发展。